作者 人物列表
向明 Xiang Ming郭沫若 Guo MoRuo夏承焘 Xia Chengdao
刘学锴 Liu Xuekai周天游 Zhou Tianyou袁行霈 Yuan Hangpei
方诗铭 Fang Shiming吴则虞 Wu Zeyu赵超 Zhao Chao
吕思勉 Lv Simian费正清 John King Fairbank钱穆 Qian Mu
柏杨 Bai Yang葛剑雄 Ge Jianxiong顾诚 Gu Cheng
易中天 Yi Zhongtian屈维英 Qu Weiying林语堂 Lin Yutang
吴晗 Wu Han张研 Zhang Yan二月河 Eryuehe
阎崇年 Yan Chongnian郑彭年 Zheng Pengnian张笑天 Zhang Xiaotian
陈汝衡 Chen Ruheng平江不肖生 Ping Jiangbuxiaosheng王利器 Wang Liqi
马非百 Ma Feibai朱谦之 Zhu Qianzhi杨伯峻 Yang Bajun
王明 Wang Ming马叙伦 Ma Xulun道源法师 Dao Yuanfashi
岑仲勉 Cen Zhongmian余嘉锡 Yu Jiaxi袁珂 Yuan Ke
米庆余 Mi Qingyu辛元欧 Xin Yuanou陶希圣 Tao Xisheng
刘凤舞 Liu Fengwu周大荒 Zhou Dahuang张恨水 Zhang Henshui
周汝昌 Zhou Ruchang俞平伯 Yu Pingba刘心武 Liu Xinwu
蔡义江 Cai Yijiang周思源 Zhou Saiyuan张爱玲 Zhang Ailing
胡文彬 Hu Wenbin胡适 Hu Shi唐明文 Tang Mingwen
王蒙 Wang Meng聂鑫森 Nie Xinsen崔耀华 Cui Yaohua
刘世德 Liu Shide黄霖 Huang Lin戴敦邦 Dai Duibang
马瑞芳 Ma Ruifang白先勇 Bai Xianyong余秋雨 Yu Qiuyu
阿城
作者  (1949年)
名: 钟阿城

知青文革 educated youth literature《棋王》
影视同名 film and television homonymy《贞观之治》

阅读阿城在小说之家的作品!!!
阅读阿城在影视与戏剧的作品!!!
阿城
  原名钟阿城,1949年于清明节出生在北京,籍贯为重庆江津(原属四川),中国当代作家。阿城于1984年开始创作。处女作《棋王》先后获1984年福建《中短篇小说选刊》评选优秀作品奖和第三届全国秀中篇小说奖。此后又有作品接连问世,并写有杂论《文化制约着人类》。其作品集《棋王》,由作家出版社作为“文学新星丛书第一辑”出,共包括三个中篇《棋》、《树王》、《孩子王》和六个短篇《会餐》、《树桩》、《周转》、《卧铺》、《傻子》和《迷路》。
  
  阿城十二三岁时遍览了曹雪芹、罗贯中、施耐庵、托尔斯泰、巴尔扎克、奥斯特洛夫斯基、雨果等中外名家的著作。中学还未结束文革便开始,高一时学业中断,下放山西插队,并开始学画。为到草原写生,到内蒙古插队,后去云南建设兵团农场落户。
  
  在云南期间结识画家范曾成莫逆之交。文革结束后经范曾推荐,《世界图书》破格录用阿城为编辑,1979年回北京。此后帮助其父钟惦裴撰写《电影美学》。
  
  此间与父亲研讨马克思的《资本论》、黑格尔《美学》、《易经》、儒学、道家、禅宗等。为其此后创作风格的形成进一步奠定基础。回城后曾在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东方造型艺术中心、中华国际技术开发总公司工作。现旅居国外。
  
  创作生涯
  阿城(男)(1949- )原名钟阿城。原籍四川江津,生于北京。高中一年级逢“文革”中断学业,1968年下放山西、内蒙插队,后又去云南农场。1979年回北京,曾在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工作,后任《世界图书》编辑。他的处女作《棋王》(《上海文学》1984年7 期),引起广泛关注,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他的具有散文化倾向的系列短篇《遍地风流》也引起评论界的广泛关注。他的作品以白描淡彩的手法渲染民俗文化的氛围,透露出浓厚隽永的人生逸趣,寄寓了关于宇宙、生命、自然和人的哲学玄思,关心人类的生存方式,表现传统文化的现时积淀。这些作品以及他在1985年发表的关于“寻根”的理论文章《文化制约着人类》使他成为当时揭示民族文化心理的寻根文学的代表人物,在海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90年代后定居美国,有不少杂感散文作品发表,依旧沿袭了他直白冲淡的语言风格。
  
  阿城于1984年开始创作。在处女作《棋王》中,阿城表现出自己的哲学:“普遍认为很苦的知青生活,在生活水准低下的贫民阶层看来,也许是物质上升了一级呢!另外就是普通人的‘英雄’行为常常是历史的缩影。那些普通人在一种被迫的情况下,焕发出一定的光彩。之后,普通人又复归为普通人,并且常常被自己有过的行为所惊吓,因此,从个人来说,常常是从零开始,复归为零,而历史由此便进一步。”小说一发表,便震惊文坛,先后获 1984年福建《中短篇小说选刊》评选优秀作品奖和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此后又有作品接连问世,并写有杂论《文化制约着人类》。其作品集《棋王》,由作家出版社作为“文学新星丛书第一辑”出版,共包括三个中篇《棋王》、《树王》、《孩子王》和六个短篇《会餐》、《树桩》、《周转》、《卧铺》、《傻子》和《迷路》。
  
  1985年发表理论文章《文化制约着人类》1990年代后移居美国,继续有作品发表。阿城近年来小说作品渐少,但却一直是海内外汉学家关注的对象。时有随笔发表。
  
  写作风格
  阿城的《闲话闲说》(1994)是他1987年至1993年间演讲稿的结集,围绕着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这两个题目发挥。时报出版公司在书背介绍这位以《棋王》和《孩子王》知名的作者,特别提到他不但是小说的大行家,随笔也是极品,说他“运用中国文字已臻化境,可说是天生的文体家”。
  此非过誉。看过《棋王》的读者想都会同意,他的小说语言,出神入化。看过《闲话闲说》所收的七十七篇讲稿后,谅也会看出他写随笔,也一样得心应手。他的文字极富现场感。阿城生命力充沛,对俗世依恋无限。凭着这种心性,他每能在我们认为鸡毛蒜皮的琐事中看出宇宙的神奇。
  这种心性孕育出来的文体,风格独特。且看他怎样评价张曼玉:“你们看张曼玉,五花八门都演的,我看她演阮玲玉,里弄人言前一个转身,之绝望之鄙夷之苍凉,柏林电影奖好像只有她这个最佳女演员是给对了。”
  《闲话闲说》所收,因是演讲稿,现场感更为显著。说的既是“闲话”,讲者忍不住时也插进一脚,拿自己开玩笑。中国文人少有自谑的雅量。阿城是个例外,而且“谑”得非常到家。他说自己小时家穷,买不起书,总是到书店站着看,所以“养成个驼背水蛇腰,是个腐朽文人的样子”。
  这种“打书钉”习惯,到了美国,还是改不过来,因为中文书的定价太贵了,像李昂的《迷园》,就卖二十几美元。怎么办?只好求其次,干脆拿了书在店里读。可惜这种好学不倦的精神没人欣赏,因为“背后的老板娘不久即对别人说,大陆来的人最讨厌,买嘛买不起,都是站着看,而且特别爱看‘那种’的。这老板娘真算得明眼人,而且说得一点儿不差。店里只有三个人,我只好放下《迷园》,真是服气这世俗的透辟。这老板娘一身上下剪裁合适,气色灵动,只是眼线描得稍重了。”
  李昂的《迷园》,内容有部分不宜儿童观看,老板娘因以“那种的”作识别。龚鹏程为金枫出版社《笑林广记》作序,引了《笑林》,一条: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这是一则笨人遇上“聪明笨伯”的故事。龚鹏程说得有理,“利用对比与反衬,烘托出一个惹人发笑的场面:文字表面很温和,不愠不火,却是运笔如刀,深刻万分。”龚鹏程把这种笔法称为“冷隽”,很是恰当。
  
  阿城的前辈中,钱钟书文字功力当然可以充当“冷面笑匠”,但他立场惯于居高临下,不像阿城那么“世俗”,肯把自己的馊事抖出来笑话自己。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寻根文学”成为一时之尚,有些论者看到他的小说可以跟“固有文化”拉上关系,就顺理成章地把他纳入“寻根派”。也有唱反调的,一声不响就把他拉抽出来另作安排。这种给作家拉锯式的定位,使他觉得被“描得一副踉踉跄跄的样子”。
  阿城姓钟,“父母在包围北平的共产党大军里”,为他取名叫“阿城”。儿子认为俗是俗了点,“却有父母纪念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革命战略成功的意思在里面。”十多年后他下乡插队,碰到一位不懂农村包围城市原委的拆字先生,一本正经地跟他说:“你这个‘城’字是反意”。他想了想,觉得这真是“宿命”。
  钟阿城冷隽的笔锋,时而颠覆自己,时而挖苦别人,无往不利。你看他怎么看欧洲的君主立宪国家。据说有一小国的孤家寡人,觉得自己的青春整天消耗在王室的繁文缛节上,很不是味道,曾多次向议会请求自废其位,公民却不答应。为什么呢?阿城说:“保鲜的活古董,又不碍事,留着是个乐子。另一个例子,你们看英国皇室的日常麻烦让几家英国报纸赚了多少钱!”天生有幽默感的人,自会苦中作乐。话说阿城北京的家附近有一家饭馆,一九六六年“文革”时贴过一张告示,“大意是从今后只卖革命食品,也就是棒子面儿窝头,买了以后自己去端,吃完以后自己洗碗筷,革命群众须遵守革命规定。”一九八六年,亦即“文革”后整整二十年,阿城看到这家店桃花依旧,但贴在墙上的告示语气和内容不同了:“本店不打骂顾客”。
  
  人文情怀
  《中国国家地理》、《文明》、《华夏人文地理》……虽然人文地理杂志是所有杂志人的梦想,但是目前中国这类杂志却屈指可数,而且大多改版自专业地理或者民族类杂志,因此专业性太强,很难深入到都市读者群中。《华夏人文地理》在全面改版之前,也主要关注西南文化,并且由于主办单位是云南社会科学院,从文字到图片更多偏向于人类学、民族民俗以及社会学等话题。于是改版之后,《华夏人文地理》的首要举动就是打出“普及”牌。
  
  “普及”的概念是一直相当低调的著名作家阿城提出的,他是这本全新改版杂志的幕后主编。对襟开衫、老烟斗、《棋王》……“衣袂飘飘”来往于中西文化之间的阿城居然能“掺和”进《时尚》旗下品牌,实在出人意料。吴泓表示,请到阿城出山就是为了打造一份具有相当文化品位的人文地理杂志。阿城成为了《华夏人文地理》的主编,他不仅要摆正这本杂志的定位,还要参与杂志各种大选题的具体策划。而从创刊号,阿城就明确告知编辑组,一定要有一种“普及”的胸怀。
  阿城 - 参与制作的电影
  《大明星》 (1985) .... 编剧
  《月月》 (1986) .... 编剧
  《大明星 》(1985) .... 美术(制作设计)
  《棋王》 (1988) .... 原著
  《芙蓉镇》 (1986) .... 编剧
  《飓风行动 》(1986) .... 编剧
  《孩子王》 (1989) .... 原著
  阿城 - 电影评委
  第六十二届威尼斯电影节,华人作家钟阿城(笔名阿城)首次以评委的身份出现在威尼斯。他和来自意大利、法国、美国等著名电影人担任竞赛单元评委,决定哪部电影获得威尼斯金狮奖。
  
  威尼斯电影节的策划人马尔科·穆勒公布了此消息。作为非常熟悉中国文化的一位意大利艺术家,穆勒和阿城也是相交多年的老友。而后者的多部作品也曾经被改编成电影,包括《棋王》和《孩子王》等。尤其是后者,曾经被陈凯歌拍成影片,并前往戛纳电影节参加竞赛单元角逐金棕榈。
  
  而阿城本人尽管旅居海外多年,但他的作品影响甚广。他的《棋王》曾获得“20世纪最好的华文100部小说”等一系列荣誉。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