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人物列錶
嚮明 Xiang Ming郭沫若 Guo MoRuo夏承燾 Xia Chengdao
劉學鍇 Liu Xuekai袁行霈 Yuan Hangpei方詩銘 Fang Shiming
吳則虞 Wu Zeyu呂思勉 Lv Simian費正清 John King Fairbank
錢穆 Qian Mu柏楊 Bai Yang顧誠 Gu Cheng
屈維英 Qu Weiying林語堂 Lin Yutang吳晗 Wu Han
閻崇年 Yan Chongnian鄭彭年 Zheng Pengnian張笑天 Zhang Xiaotian
蔡東藩 Cai Dongfan陳汝衡 Chen Ruheng平江不肖生 Ping Jiangbuxiaosheng
陸士諤 Liu Shie冷佛 Leng Fo王利器 Wang Liqi
馬非百 Ma Feibai朱謙之 Zhu Qianzhi楊伯峻 Yang Bajun
王明 Wang Ming馬敘倫 Ma Xulun歐陽競無 Ouyang Jingmo
道源法師 Dao Yuanfashi岑仲勉 Cen Zhongmian餘嘉錫 Yu Jiaxi
袁珂 Yuan Ke米慶餘 Mi Qingyu辛元歐 Xin Yuanou
李葭榮 Li Jiarong陶希聖 Tao Xisheng劉鳳舞 Liu Fengwu
周大荒 Zhou Dahuang張恨水 Zhang Henshui葉楚傖 She Chucang
周汝昌 Zhou Ruchang俞平伯 Yu Pingba劉心武 Liu Xinwu
蔡義江 Cai Yijiang周思源 Zhou Saiyuan張愛玲 Zhang Ailing
鬍文彬 Hu Wenbin鬍適 Hu Shi王蒙 Wang Meng
崔耀華 Cui Yaohua劉世德 Liu Shide黃霖 Huang Lin
戴敦邦 Dai Duibang馬瑞芳 Ma Ruifang白先勇 Bai Xianyong
韓兆琦 Han Zhaoqi楊天石 Yang Tiandan馬明達 Ma Mingda
歐陽竟無
作者  (1871年1943年)
籍貫: 江西宜黃

釋傢類 Buddhism class《悲憤而後有學》

閱讀歐陽竟無在百家争鸣的作品!!!
  名漸,宜黃縣城南門人。著名佛教居士、佛學教育傢、唯識宗代表人物,人稱“宜黃大師”。
  
  清光緒十六年(1890)進南昌經訓書院,跟隨從叔歐陽昱學習程朱理學,博涉經史,兼修天文、數學。後又潛心研習陸王之學。受桂伯華(念祖)影響開始信佛。三十年,赴朝考回鄉途中,在南京拜訪居士楊文會(仁山),聽其闡弘佛法,益加堅定了學佛的信念。不久,在宜黃創辦誠志學堂,授以陸王之學和科學技藝等實用科目。三十二年任廣昌教諭。一年後,去南京從楊文會學佛學。後遵楊囑赴日本學習密宗佛法數月,回國後任兩廣優級師範教師,因病辭職。宣統二年(1910),再赴南京,從楊文會學唯識宗。楊去世後,承其遺志經營金陵刻經處,並附設佛學研究部。
  
  1912年,他與李翊灼等發起佛教會,保護經坊,主張政教分離未成,返宜黃專治梵經。3年後,返南京刻經處,編輯、刊行佛學經疏,並在佛學研究部開講佛學,吸引了一大批潛心佛學的弟子與佛學研究者,章炳麟、梁啓超、鬍漢民、陳獨秀等均與其切磋學問。1918年,刻成《瑜珈師地論》50捲,並為之寫序;分唯識、法相為二宗,闡明“約觀心門建立唯識義,約教相門建立法相義”的宗義綱要。1922年,創立中國內學院,主講《唯識抉擇談》,又在內學院開研究部試學班及法相大學特科。1925年,他和學院中40多名生徒開始編輯和刊印唐代以來譯自梵文的佛經20餘種100多捲。1931年,創辦《內院年刊》和《內院雜志》,討論和宣傳唯識論。
  
  1937年夏,抗日戰爭爆發,他率院衆攜經板至四川江津,建立中國內學院蜀院,主持該院並講學刻經,直到1943年2月去世為止。
  
  他一生刻佛典達2000捲。對法相學有較深研究。他說:“法相、法性是一種學”,“唯識、法相是兩種學”,提出“佛教既非宗教亦非哲學”的觀點,認為佛教是包羅人生各門原理的獨特體係。其著作有《竟無內外學》2630餘捲。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