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人物列錶
俞樾 Yu Yue湯球 Shang Qiu
黃以周 Huang Yizhou趙爾巽 Zhao Erxun
柯劭忞 Ke Shaomin李寶嘉 Li Baojia
王韜 Wang Tao張祖翼(梁溪坐觀老人) Zhang Zuyiliangxizuoguanlaoren
石玉昆 Dan Yukun劉鶚 Liu E
吳趼人 Wu Jianren林紓 Lin Shu
王先謙 Wang Xianqian歐陽競無 Ouyang Jingmo
徐珂 Xu Ke孫詒讓 Sun Yirang
陳澧 Chen Li易順鼎 Yi Shunding
張謇 Zhang Jian何剛德 He Gangde
馬建忠 Ma Jianzhong方瀎師 Fang Junshi
景善 Jing Shan王之春 Wang Zhichun
何曰愈 He Yueyu徐時棟 Xu Shidong
朱錫綬 Zhu Xishou葉德輝 She Dehui
曾國藩 Zeng Guofan陳其元 Chen Jiyuan
孟森 Meng Sen辜鴻銘 Gu Hongming
俞達 Yu Da魏秀仁 Wei Xiuren
韓邦慶 Han Bangqing吳沃堯 Wu Woyao
歐陽竟無 Ou Yangjingmo陳村 Chen Cun
劉銘傳 Liu Mingchuan瀋葆楨 Shen Baozhen
劉秉榮 Liu Bingrong何懷宏 He Huaihong
鄭觀應 Zheng Guanying張之洞 Zhang Zhidong
尹湛納希 Yin Zhannaxi容閎 Rong Hong
孫中山 Sun Yat-sen陳衍 Chen Yan
陸心源 Lu Xinyuan程淯 Cheng Yu
歐陽竟無
作者  (1871年1943年)
籍貫: 江西宜黃

釋傢類 Buddhism class《悲憤而後有學》

閱讀歐陽竟無在百家争鸣的作品!!!
  名漸,宜黃縣城南門人。著名佛教居士、佛學教育傢、唯識宗代表人物,人稱“宜黃大師”。
  
  清光緒十六年(1890)進南昌經訓書院,跟隨從叔歐陽昱學習程朱理學,博涉經史,兼修天文、數學。後又潛心研習陸王之學。受桂伯華(念祖)影響開始信佛。三十年,赴朝考回鄉途中,在南京拜訪居士楊文會(仁山),聽其闡弘佛法,益加堅定了學佛的信念。不久,在宜黃創辦誠志學堂,授以陸王之學和科學技藝等實用科目。三十二年任廣昌教諭。一年後,去南京從楊文會學佛學。後遵楊囑赴日本學習密宗佛法數月,回國後任兩廣優級師範教師,因病辭職。宣統二年(1910),再赴南京,從楊文會學唯識宗。楊去世後,承其遺志經營金陵刻經處,並附設佛學研究部。
  
  1912年,他與李翊灼等發起佛教會,保護經坊,主張政教分離未成,返宜黃專治梵經。3年後,返南京刻經處,編輯、刊行佛學經疏,並在佛學研究部開講佛學,吸引了一大批潛心佛學的弟子與佛學研究者,章炳麟、梁啓超、鬍漢民、陳獨秀等均與其切磋學問。1918年,刻成《瑜珈師地論》50捲,並為之寫序;分唯識、法相為二宗,闡明“約觀心門建立唯識義,約教相門建立法相義”的宗義綱要。1922年,創立中國內學院,主講《唯識抉擇談》,又在內學院開研究部試學班及法相大學特科。1925年,他和學院中40多名生徒開始編輯和刊印唐代以來譯自梵文的佛經20餘種100多捲。1931年,創辦《內院年刊》和《內院雜志》,討論和宣傳唯識論。
  
  1937年夏,抗日戰爭爆發,他率院衆攜經板至四川江津,建立中國內學院蜀院,主持該院並講學刻經,直到1943年2月去世為止。
  
  他一生刻佛典達2000捲。對法相學有較深研究。他說:“法相、法性是一種學”,“唯識、法相是兩種學”,提出“佛教既非宗教亦非哲學”的觀點,認為佛教是包羅人生各門原理的獨特體係。其著作有《竟無內外學》2630餘捲。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