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人物列表
向明 Xiang Ming郭沫若 Guo MoRuo李叔同 Li Shutong
夏承焘 Xia Chengdao刘学锴 Liu Xuekai袁行霈 Yuan Hangpei
方诗铭 Fang Shiming吴则虞 Wu Zeyu吕思勉 Lv Simian
费正清 John King Fairbank钱穆 Qian Mu柏杨 Bai Yang
顾诚 Gu Cheng林语堂 Lin Yutang吴晗 Wu Han
阎崇年 Yan Chongnian郑彭年 Zheng Pengnian张笑天 Zhang Xiaotian
蔡东藩 Cai Dongfan陈汝衡 Chen Ruheng平江不肖生 Ping Jiangbuxiaosheng
陆士谔 Liu Shie冷佛 Leng Fo王利器 Wang Liqi
马非百 Ma Feibai朱谦之 Zhu Qianzhi杨伯峻 Yang Bajun
王明 Wang Ming马叙伦 Ma Xulun欧阳竞无 Ouyang Jingmo
道源法师 Dao Yuanfashi岑仲勉 Cen Zhongmian余嘉锡 Yu Jiaxi
袁珂 Yuan Ke米庆余 Mi Qingyu辛元欧 Xin Yuanou
李葭荣 Li Jiarong陶希圣 Tao Xisheng刘凤舞 Liu Fengwu
程善之 Cheng Shanzhi周大荒 Zhou Dahuang张恨水 Zhang Henshui
叶楚伧 She Chucang周汝昌 Zhou Ruchang俞平伯 Yu Pingba
刘心武 Liu Xinwu蔡义江 Cai Yijiang周思源 Zhou Saiyuan
张爱玲 Zhang Ailing胡文彬 Hu Wenbin胡适 Hu Shi
王蒙 Wang Meng崔耀华 Cui Yaohua刘世德 Liu Shide
黄霖 Huang Lin戴敦邦 Dai Duibang朱一玄 Zhu Yixuan
马瑞芳 Ma Ruifang白先勇 Bai Xianyong韩兆琦 Han Zhaoqi
黄霖
作者  (1942年)
籍贯: 上海

小说评论 Novel review《黄霖说金瓶梅》

阅读黄霖在小说之家的作品!!!
  男,汉族,上海青浦人。1942年6月22日生于上海嘉定。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文系所学术委员、学位委员。中国近代文学会副会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金瓶梅学会副会长。
  研究范围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的研究工作,就文体而言,侧重在小说;就时段而言,侧重在明代与近代。是三卷本中国文学批评史(获第一届全国高校文科优秀教材一等奖)、七卷本中国文学批评通史(获中国图书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特等奖等)的主要执笔者之一,参加“面向二十一世纪教材”中国文学史的编写工作,主编明代部分。另有编著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合作)、古小说论概观、金瓶梅考论、金瓶梅大辞典(主编)、近代文学批评史、原人论(合作)等。对开拓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的研究多有贡献,探讨中国古代小说,时有发现和创见,尤以金瓶梅研究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近代文论与古文论体系的研究方面也能独树一帜,受到学界的重视。八、九十年代曾先后两次去日本创价大学、东京大学研究各一年,另去过国外多所学校讲学,有一定的国际影响。
  所开课程
  先后讲授过的课程有: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古代小说理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文献学、金瓶梅研究、“四大奇书”研究、近代文学思想研究、中国小说研究史等。指导过硕士生、博士生二十馀名。
  科研成果
  主要著作
  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合作)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2年初版,1990.8二版
  古小说论概观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6.6
  金瓶梅漫话 学林出版社 1986.12
  金瓶梅考论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9.10
  金瓶梅大辞典(主编) 巴蜀书社 1991.10
  近代文学批评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2
  中国历代小说辞典宋元明卷(主编)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3.3
  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小说理论卷(主编) 中国大百科出版社 1993.4
  中国文论选·近代卷(选注 合作) 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6.11
  中国文学史(明代部分主编)第四卷第1 — 232 页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8
  原人论(合作)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2
  主要文献整理
  儒林外史选粹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6.11
  金瓶梅资料汇编 中华书局 1987.3
  日本研究金瓶梅论文集(翻译,合作) 齐鲁书社 1989.10
  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校点,合作)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1.8
  金瓶梅词话注释(合作) 香港梦梅馆出版社 1993.3
  水浒传(校点)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3.10
  三国演义(选评、校点)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6.4
  脂研斋评批红楼梦,齐鲁书社1994.7
  主要论文
  诗话杂谈 书林1979.1
  原本无秽语说质疑 target=_blank title=网上书城检索><金瓶梅>原本无秽语说质疑 复旦学报1979.4
  简论〈文概〉 新闻战线1979.5
  一种值得注目的〈水浒〉古本 复旦学报1980.4
  谈金圣叹〈沉吟楼诗选〉 复旦学报增刊古典文学论丛
  明清小说理论中的现实主义问题 学术月刊1980.11
  略谈资产阶级革命派小说 书林1981.2
  清末革命小说家琐记 复旦学报1981 5
  评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 书林1981.6
  略谈魏晋志怪小说 书林1982.1
  〈水浒全传〉李贽评也属伪托 江汉论坛1982.1
  宋末元初人施耐庵及“施耐庵的本” 复旦学报1982.4
  〈忠义水浒传〉与〈金瓶梅词话〉 水浒争鸣第一辑1982.4
  姚莹与桐城派 江淮论坛1982.5
  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评点初探 成都大学学报1983.1
  金瓶梅作者屠隆考 复旦学报1983.3
  评〈水浒〉研究中的市民说 水浒争鸣第二辑1983.8
  有关毛本〈三国演义〉的若干问题 三国演义研究集1983
  金瓶梅作者屠隆考续 复旦学报1984.4
  金瓶梅与古代世情小说论 江汉论坛 1984.6
  略谈明代的小说理论 语文学习1884.11
  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研究刍议 四川社会科学研究1985.1
  论〈金瓶梅词话〉的政治性 学术月刊1985.1
  金圣叹“庠姓张”辨 江海学刊1985.1
  论姚门四杰 江淮论坛1985.2
  金瓶梅作者屠隆考答疑 杭州大学学报1985.2
  试论晚清革命派的小说观 1986.6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古典小说戏曲论集
  张竹坡及其〈金瓶梅〉评本 1985.7复旦大学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丛考第一辑
  曾朴 1985.5山东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家评传第六卷
  金瓶梅成书问题三考 复旦学报1985.4
  〈三国〉与古代历史小说论1985.11中州古籍出版社三国演义论文集
  卓然一家 光彩照人--读朱东润先生〈中国文学论集〉的感想
  文汇报1985.12.10.
  怎样阅读金瓶梅 文艺学习1986.2
  吴趼人小说论 明清小说研究第三辑 1986.4
  李毛两本诸葛亮形象比较论 三国演义学刊第二辑 1986.8
  我国暴露文学的杰构〈金瓶梅〉 人民文学出版社金瓶梅论集1986.11
  〈开卷一笑〉与〈金瓶梅〉作者 复旦学报 1987.4
  金圣叹(合作) 中州书社中国古代文论家评传
  〈金瓶梅〉流变零拾 中国古典文学丛考第二辑 1987.11
  关于上海图书馆藏两种〈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 
  日本中国古典小说研究动态第二号 1988.10
  金瓶梅续书三种前言 齐鲁书社金瓶梅续书三种卷首 1988.8
  〈儒林外史〉对〈金瓶梅〉的继承和发展儒林外史学刊第一辑1988.10
  略论林昌彝的文学思想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十四辑 1988.
  天下才子必读书序 河北师院学报1989.4
  太平天国的文化政策及洪仁?的文学思想 复旦学报1989.5
  聊斋艺术通论序 三联书店聊斋艺术通论卷首 1990.2
  王国维曲论与梁廷楠曲话 学术月刊1990.5
  梁启超 上海古籍出版社十大散文家 1990. 7
  关于〈金瓶梅〉崇祯本的若干问题 金瓶梅研究第一辑 1990.9
  略论黄人的〈中国文学史〉 复旦学报1990.9
  三国演义前言 齐鲁书社三国演义卷首 1991.1
  近代文论史上的桐城派 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第一辑 1991.10
  近代宋诗派的“不俗论”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的现代思考 1991.10
  再论笑笑生是屠隆 复旦学报 1992.2
  Motes on A Tangle of Emotions (I-PIEN CHING)
  THE CEST LIBRARY JOURNAL1992.2
  今古奇观前言 岳麓书社版卷首 1992.11
  西游记前言 上海美术出版社版 1993.3
  再谈“刘金吾”与屠隆及冯梦龙 文学遗产 1993.2
  试论〈一片情〉 社会科学战线 1993.2
  水浒传前言 浙江古籍出版社版 1993.10
  中国近代文学批评研究的几个问题文学评论 1994.3 
  关于明清的艳情小说 文汇读书周报1994.1.1.
  中国近代文学批评研究的几个问题文学评论 1994年第3期。
  〈江湖奇闻 杜骗新书〉前言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4.7
  说〈二十世纪大舞台〉 台湾复兴剧艺学刊第十一期,1995.1.1
  〈杜骗新书〉与晚明世风文学遗产1995年第1期。
  论中国文学批评的近代化 
  首届中国近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4.7
  清末戏剧改良运动 台湾复兴剧艺学刊第十二期 1995.4.1
  我国古代文论中的“动心论” 中西学术第一辑
  意象系统论 学术月刊1995年第七期
  关于〈三国〉钟惺与李渔评本两题
  日本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第一号 1995.6.30出版
  文学创作心境论--虚静与怨愤(上)
  长沙水电学院社会科学学报 1996年第一期
  文学创作心境论--虚静与怨愤(下) 
  长沙水电学院社会科学学报 1996年第一期
  元代戏曲小说史上的双璧古典文学知识1996年第二期
  中国古代的文学迹化论中国文学研究1996年第3期
  关于明清〈三国〉的评点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新刊”本三国演义的前言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4
  古代小说研究的大势与近观 春风文艺出版社稗海新航 1996.7
  关于〈西游记〉的作者和主要精神 复旦学报1998年第2期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民族性与现代转换问题——二十世纪中国古代文论三人谈
  陈伯海 黄霖 曹旭文学遗产1998年第3期
  略谈丁耀亢的戏曲观 中州古籍书社 丁耀亢研究1998.10
  人间词话导读 黄霖 周兴陆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12
  〈文心雕龙〉批本评语汇辑上海远东出版社学术集林第十五卷第132-169页
  关于古小说〈香螺卮〉
  1999年第3期明清小说研究第174-180页(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日本早期的中国文学史著作 1999年第5期古典文学知识
  〈文心雕龙〉批本评语汇辑(下)上海远东出版社学术集林第十六卷
  盐谷温对于中国小说史的研究1999年第6期复旦学报
  二十世纪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几个问题
  1999.12.10韩国中国小说学会创立10周年纪念国际学术发表会论文集
  〈金瓶梅词话〉与杭州 日本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第5号 1999.12.20日
  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史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文化的馈赠——汉学研究国际会议论文集(语言文学卷) 2000.8
  二十世纪起步的是与非——以梁启起的“文界革命”为中心
  台湾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中国文哲研究通讯第十卷第三期 2000.9
  还〈沧浪诗话〉以本来面目——沧浪诗话据“玉屑本”校订献疑》
  周兴陆 朴英顺 黄霖 文学遗产2001年第3期
  追求崇高 香港黄世仲与辛亥革命 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1.8
  再论〈金瓶梅〉崇祯本各本之间的关系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
  从消解走向重构——世纪之初古文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第1期
  target=_blank title=网上书城检索>论容与堂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厢记> 复旦学报2002年第2期
  20世纪起步的是与非 中国大学学术讲演录2002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清末民初的通俗文学与风陵文库
  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国文学会中国文学研究第二十七期 2001.12
  〈焚书〉原本的几个问题
  文学遗产2002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1期转载
  再论〈金瓶梅〉崇祯本各本之间的关系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第3期转载
  关于明中叶文学“走向近代化变革”的问题
  文学遗产2002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4期转载
  笑笑生笔下的女性 张宏生编明清文学性别研究 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10
  百余年来日本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纪略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编中国文学研究第六辑,2002.2
  中国小说现代化的一大关戾——纪念〈新小说〉创刊100周年
  求是学刊2003年第4期
  获奖情况
  金瓶梅漫话 学林出版社 1986.12 获全国图书金钥匙奖
  金瓶梅考论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9.10 获第五届北方十五省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
  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合作) 江西人民出版社 上册1982,下册1985.5,54
  1990.8 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奖
  金瓶梅大辞典(主编) 巴蜀书社 1991.10 获全国古籍优秀图书三等奖
  近代文学批评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2 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作为 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之一,获国家图书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等。
  中国文学史(明代部分主编)第四卷第1 — 232 页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8;获国家图书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特等奖、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三卷主编,撰写其中第一卷原人论复旦出版社2000年5月,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