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人物列表
袁枚 Yuan Mei郭麟 Guo Lin毕沅 Bi Yuan
孙星衍 Sun Xingyan章学诚 Zhang Xuecheng高鹗 Gao E
李汝珍 Li Ruzhen李调元 Li Diaoyuan纪昀 Ji Yun
李百川 Li Baichuan陈端生 Chen Duansheng永瑢 Yong Rong
黄本骥 Huang Benji林则徐 Lin Zexu梁章钜 Liang Zhangju
法式善 Fa Shishan钱泳 Qian Yong汪辉祖 Wang Huizu
翁广平 Weng Anping李绿园 Li Luyuan沈复 Shen Fu
陈朗 Chen Lang松云氏 Song Yunshi姚莹 Yao Ying
严可均 Yan Kejun董诰 Dong Gao阮元 Yuan Yuan
许梿 Xu Lian屠绅 Tu Shen张玉纶 Zhang Yuguan
段玉裁 Duan Yucai邵晋涵 Shao Jinhan姚鼐 Yao Nai
包世臣 Bao Shichen
李绿园
作者  (1707年1790年)
籍贯: 河南

中国经典 Chinese classic《歧路灯》

阅读李绿园在小说之家的作品!!!
  原名李海观,字孔堂,号绿园,亦号碧圃老人。清代文学家,长篇古典小说《歧路灯》的作者,原籍洛阳市新安县北冶乡马行沟,生于宝丰宋寨(今平顶山市湛河区曹镇乡宋家寨)。
  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李绿园考中丙辰恩科举人。到40岁时,他三次赴京应试,都名落孙山,最后一次科考后,就留京谋职,当了3年教师。后经其学生举荐,李绿园被皇帝选任江浙漕运之职。从此,李绿园开始了他“舟车海内”的宦游生涯。20年中,他走遍大江南北,阅尽人世间百般风情,身经了宦海中沧桑变幻,留下了许多诗文名篇,并于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 ,开始创作长篇小说《歧路灯》。
  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 ,李绿园68岁,方回老家宋家寨。居家期间,他把《歧路灯》书稿重新修改一遍,到70岁时才脱稿刻印。《歧路灯》主要以康、乾盛世社会生活为背景,反映了富家子弟谭绍闻如何由一个败家子到浪子回头重振家业的故事。这也是一部中国小说史上仅有的以“浪子回头”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作为一部文学作品,李绿园用他的巨笔丰富了我国文学艺术的人物长廊,这部伟大作品为后人了解封建社会提供了宝贵资料。
  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 李绿园逝世于北京,享年84岁。
  李绿园,名海观,字孔堂,号绿园,晚年又称碧圃老人。李绿园生于1707年,终年84岁。李绿园是清代文学家、长篇小说《歧路灯》的作者。今年恰逢李绿园诞辰300周年,8月30日上午,记者一行从市区向南出发,去探访这位文学名家生活和居住过的地方——湛河区曹镇乡宋寨村。
  探访李绿园故居
  在曹镇乡政府,记者见到了乡政府秘书李红亮,他是李绿园的第9代后人。在李红亮的带领下,记者一行来到了李绿园的家乡宋寨村。宋寨村是一个紧临水库环境清幽的村庄,仅村内和附近就有李绿园的后人100多口。在李红亮家屋后不远处,就是李绿园的书屋。
  如今的书屋院内草木丛生,原有的5间房屋只剩下一间还没有完全坍塌。一块大石头倒在杂草中,李红亮告诉记者,这是一块拴马石,是家里人从原来的大门口搬到这里来的。李红亮说,上世纪90年代初——他上高中时,李家人还在这里居住。后来在西边两间居住的亲戚搬了出去,这两间房便慢慢塌了。不久,自己家也搬了出去。2002年,爷爷李春林搬出之后,剩下的房子也在风雨中坍塌了。
  李红亮和其父亲告诉记者,李绿园次子李蘧送父亲回乡后为了让老人家安度晚年,就在如今书房的地方购得一处田地,构建别墅,并在别墅内建藏书楼一座。清末同治年间,李绿园的藏书楼在战火中被焚。三万卷书籍被毁过半,李绿园后人将剩余书籍转移到书斋内。抗日战争时期,家人担心书籍被日本人抢掠,李春林和父亲将书掩埋在地下,造成了部分书籍的腐蚀。“文革”时期,藏书的损毁程度更加严重,李春林的父亲只偷偷保存下来很少一些书籍。上世纪80年代初,《歧路灯》公开出版后,李春林将剩余的藏书捐献给了国家。
  在李红亮的家中,记者见到了一个据说是当年李绿园使用过的笔筒,貌不起眼的笔筒被放在家里的书房内,虽然有些裂痕,但它还在继续为李家的后人履行着自己的使命。李红亮告诉记者,爷爷李春林将家谱等一些文字资料交给了在北京工作的弟弟保管,自己家里仅有的就是这个笔筒。
  李红亮还回忆起了儿时在村中玩耍时经常骑的“石猴”。同行的湛河区文化馆的杜央解释说,村民们所说的“石猴”,其实就是“避邪”。李绿园晚年在《避邪歌》中写道:“四冢各列避邪一,麟首、驼项、狻猊尾。”说的就是这个所谓的“石猴”。杜央分析,这些“避邪”也可能是李绿园儿时玩耍的道具。
  李绿园的成长之路明洪武年间,李绿园先世李昂从山西洪洞迁到河南新安北冶镇马行沟村。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豫西严重干旱,农田颗粒无收。新安一带大闹饥荒,老百姓纷纷背井离乡。李绿园的祖父李玉琳从新安逃荒到宝丰宋寨,靠种菜度日。此后,李玉琳与当地李姓大族认了本门宗亲。
  这中间还有一个小故事:李玉琳逃荒到宋寨之后,一开始只是在当地大户人家的菜园里种菜,村里人也一直把他当做一个普通的逃荒百姓。一次,这户人家请客时缺少人陪客,临时将正在菜园里劳作的李玉琳拉去凑数。李玉琳赶紧回家换上了一身秀才的衣服。就这样,村里人才知道一直在菜园里种菜的李玉琳原来是个有学问的人,就邀请他到村边鱼齿山义学教书。
  李绿园的父亲李甲,出生于新安,后随李玉琳迁居到宋寨,并考取了秀才。清康熙四十六年 (1707年),李绿园在鱼齿山下降生。幼年的李绿园从小随祖父读书识字,聪颖好学,博闻强记。鱼齿山附近是一个埋藏丰富的战国至汉代的墓葬群和文化遗址,流传着许多历史故事和优美的传说,李绿园就是在这种浓郁的历史文化环境熏陶中长大的。
  李绿园30岁那年,恰逢乾隆皇帝即位后改元,特开了恩科考试,李绿园考中了举人。
  李绿园中举后,对未来的前途充满信心和希望,写下了《赠汝州屈敬止》一诗,抒发了他誓将所学才智用于经世济国的宏愿。但此后本是一帆风顺的李绿园在中举后一直科考不顺,他参加了三次会试,一次未中。在壮志未酬的遗憾中,李绿园产生了创作小说的念头。
  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李绿园的父亲去世,42岁的李绿园守制在家闲居。经历仕途的挫折和40多年的岁月,李绿园对人情世故有了深刻的认识。生活上的无忧也为他提供了良好的写作条件,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小说《歧路灯》的创作中,并将自己的生活阅历和三次会试未第的郁闷之情寄予笔端。经过十年的努力,李绿园完成了《歧路灯》的主要部分,即全书的八十回,至此,他辍笔停写《歧路灯》,开始了为期 20年的游宦生活。
  李绿园最后一次应试后,曾在京任教三年,深受学生们的钦佩和尊重。他们为老师考不上进士而遗憾,并想方设法为老师寻找入仕的门路。后来,福建学生李杰考中状元,在乾隆皇帝和吏部举荐恩师,李绿园被皇帝选任江浙漕运之职。乾隆二十二年(1757 年),50岁的李绿园开始了他舟车海内的仕途游历生活。20年间,李绿园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运河两岸。
  晚年,李绿园曾在贵州思南府印江县做过一任知县。《印江县志》载其政绩:“能兴利除弊,爱民如子,疾盗若仇。”后经督、抚推荐,代理思南府知府。1774年,68岁的李绿园辞官返乡,后被次子李蘧接到北京。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李绿园卒于北京,终年84岁。李绿园一生官路坎坷,经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几乎与18世纪共始终。
  勤奋创作留美名
  李绿园一生博览群书,舟车海内,见多识广,曾写下大量文学作品,堪称18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家和教育家。
  李绿园在其早期作品《李孔堂制义》中就曾针对当时的文学艺术和教育界存在的弊端发出“有志斩伐俗学”、“名方正学”、“发常人所未发”等振聋发聩的高论,为其日后的诗歌及小说创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李绿园还创作了《东郭传奇》等戏剧剧本,并采用戏剧的方式编写了《四谈集》教学读本。
  李绿园的诗在其文学创作上占有重要地位。《李绿园诗抄》是其主要诗集,收集了李绿园的主要诗篇佳作将近百首。主要体裁包括近体、古体、七言、杂言;内容包括吟咏风土人情、叙事、说理、名胜游记等。他的诗别具特色,耐人寻味,当时影响远超过其小说。
  李绿园最受世人关注的代表作还是长篇小说《歧路灯》。
  《歧路灯》的创作始于1749年,中间因“舟车海内”一度辍笔,1777年才脱稿,历时30年。小说一共一百零八回,60多万字。以写实的手法,描写了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普通人的生活,与《红楼梦》、《儒林外史》等同为清代文坛上一部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品。
  《歧路灯》以清乾隆时期的太平盛世为时代背景,反映盛世背后隐藏的教育危机和社会危机。小说以富家子弟谭绍闻如何由一个败家浪子回头重振家业的故事为主要线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教育危机的严重性,为社会教育敲响了警钟,为误入歧途的青年找出了指路明灯。这部小说开创了我国教育题材古典小说的先河。小说生动形象地揭示了青少年堕落的四大原因:家庭教育不当,教师素质不高,社会交往不慎,个人意志不坚。概括出了古今青少年失足犯罪的一般规律,对于当代人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200多年来,《歧路灯》多以抄本流传,后经河南大学栾星教授校注,1980年,这本被誉为18世纪中国普通人生活的百科全书式的杰作才得以出版发行。
  《歧路灯》是我国小说史上仅有的一部以“浪子回头”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李绿园在小说中劝诫世人:教子要严,延师要正,交友要慎。书中谭孝移的临终遗言,“用心读书,亲近正人”这八个字,则是小说的主旨,堪称封建时代教育子弟的指路明灯。
  后人对《歧路灯》的评价也很高,清乾嘉学者吕中一评李绿园是“以左丘、司马之笔,写布帛菽粟之文章”;近代小说史家蒋瑞藻称《歧路灯》“描写人情,千态毕露,亦绝世奇文也”;朱自清先生认为:“《歧路灯》只逊于《红楼梦》一筹,与《儒林外史》是可以并驾齐驱的。”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