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 人物列表
夏尔·戴高乐 Charles de Gaulle夏尔·戴高乐 Charles de Gaulle夏尔·戴高乐 Charles de Gaulle
乔治·让·蓬皮杜 Georges Pompidou费历克斯·古安 Félix Gouin乔治·皮杜尔 Georges Bidault
阿兰·波厄 Alain Poher弗朗索瓦·密特朗 François Mitterrand尼古拉·萨科齐 Nicolas Sarkozy
瓦勒里·季斯卡·德斯坦 Valéry Giscard d'Estaing雅克·希拉克 Jacques René Chirac
夏尔·戴高乐 Charles de Gaulle
君主  (1890年11月22日1970年11月9日)
Charles André Joseph Marie de Gaulle
夏尔·安德烈·约瑟夫·马里·戴高乐
开端终结
在位1959年1月8日1969年4月28日

戴高乐,法国军人、作家、政治家和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缔造者,被誉为“法兰西守护神”、“法国国父”。二战期间自由法兰西武装力量的领袖,带领人民积极反抗纳粹德国。 
1890年11月22日生于法国里尔的一个天主教爱国主义家庭。1909―1912年在圣西尔军校学习,成绩优异,被誉为“未来优秀军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戴高乐英勇作战,曾三次受伤,在凡尔登战役中一度被误认为已阵亡。二战期间,当法国政府准备同德国谈判停战时,戴高乐离开法国前往英国,并于1940年6月18日在伦敦发出著名的坚持抗战号召。此后,他作为自由法兰西武装力量的领袖,带领人民积极反抗纳粹德国。1958年12月,戴高乐当选为法兰西共和国总统。1965年他成为首任通过全民普选当选的总统。1968年5月由学生和工人发动的叛乱,动摇了戴高乐的领导地位。1969年4月,戴高乐在公民投票失败后辞职。之后他隐居在科龙贝双教堂村,直至1970年11月9日去世。

夏尔·安德烈·约瑟夫·马里·戴高乐(法语:Charles André Joseph Marie de Gaulle,1890年11月22日-1970年11月9日)是法国军事家、政治家,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领导自由法国运动,战后短暂出任临时总统,后由于左派政党反对他要求加强总统权力的宪法被迫辞职。1958年成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并出任第一任总统。在法国,戴高乐通常被称为“戴高乐将军”(Général de Gaulle)甚至简称“将军”(Le Général)。

1944年盟军攻克法国后,戴高乐成为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主席,1946年因反对总统没有实权,与左翼的政治斗争失利而辞去职务。1958年,戴高乐因阿尔及利亚战争重返政坛,制定新宪法,成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并当选第一任总统,1965年成功连任,直至1969年因公投失利辞去总统的职务。

戴高乐支持发展的核子武器、制定泛欧主义外交政策、支持欧洲大陆联合为大欧洲、扩大法国影响、努力减少美国英国的影响、促使法国退出北约、反对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奉行与盟友不同的外交政策,这一系列思想政策被称为戴高乐主义

生平

早年生涯

戴高乐在里尔出生时的住宅,现在是国家博物馆。

1890年11月22日,戴高乐诞生于法国北部诺尔省里尔,是父母五个孩子中排行第三。他是被一个信仰罗马天主教的、爱国、传统但很进步的家庭抚养长大的。 他的父亲亨利·戴高乐是一个历史学和文学教授,在一所耶稣会开办的学校任职,后来自己创办了一所学校。戴高乐的母亲让娜·玛约(Jeanne Maillot)出身于北部工业资产阶级家庭。从小,他对于阅读和学习历史就表现出浓厚兴趣。在戴高乐8岁时,他遇到了童年时期最受创伤的一件事;法国为了避免法绍达事件发展成为两国之间的大战,被迫从上尼罗河区域撤出了它的远征军部队。这件事标志着他一生都对英国不信任的开始。

在戴高乐11岁时,他家搬到巴黎。1908年,他选择了从事军职,并进入巴黎斯坦尼斯拉学院读书,以准备参加圣西尔军事专科学校的入学考试。1909年,他被圣希尔军校录取,与未来的朱安元帅为同窗。在军校学习期间,他选择了步兵来了解军队,因为他认为步兵在战争中最直接接受战火的洗礼,因此最具有“军事”味道。他作为学生军官加入了驻阿拉斯的步兵第33步兵团,在当时的贝当上校手下。在军校学习期间,因为他的身高,高前额,鼻子,他有一个绰号"the great asparagus"(大芦笋及"Cyrano"(大鼻子)。1912年,戴高乐毕业于圣西尔军事专科学校,被授予少尉军衔,考试名列第十三,得到的评语是:“一个未来的优秀军官”。毕业后他又赴步兵第33团供职。从此,他追随贝当20年之久。

1914年一战爆发后,戴高乐随军参战,并3次受伤,因作战英勇受到表彰。1916年,他在凡尔登战役中受伤并中毒气昏迷,被德国俘虏后被囚禁长达32个月。他曾5次试图越狱,并在狱中结识了卡特鲁上校,记者拉米·鲁特和未来的苏联红军元帅图哈切夫斯基。被俘期间的绝大部分时间,他都以德文报纸当材料努力学习,最后精通了德语。他还自告奋勇给难友们讲授战略学。从实战中,他以战略家的眼光敏锐地发现了坦克的出现在未来战争中的意义,他在讲课中高度赞扬了这种具有决定意义的发展(这为他以后所极力主张的建立装甲部队的观点构筑了原型)。同时,他还写了大量的笔记。这些笔记构成了他的第一部著作《敌人内部的倾轧》(L'Ennemi et le vrai ennemi )的基础。

1918年战争结束之后他终于返回法国,其后又作为志愿者在波兰执行军事任务。从1919年至1921年间他帮助年轻的波兰军队与苏联红军作战。回国后,1921年4月6日,他与伊冯娜·旺德鲁结婚,并在第二年12月28日有了儿子菲利普。当时他在圣西尔军校任讲师,1922年考入高等军事学院。1924年他先后在特里尔(法国称特雷夫)和驻莱茵河马扬斯的法国军队参谋部实习。5月15日,他的女儿伊丽莎白出世。

自由法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戴高乐只是一个上校,1940年,晋升为准将,并被保罗·雷诺总理任命为国防次长兼陆军次长,两度赴伦敦执行使命。6月德军占领巴黎,雷诺内阁总辞后,拒绝和德国人签署停战要求。纳粹德国在自由区建立傀儡政权维希法国建立后,赴英国组织不妥协的抵抗德国的自由法国运动。6月18日,戴高乐在伦敦通过英国广播公司发表《告法国人民书》(又称为618宣言),号召法国人民抵抗纳粹德国对法国的占领。8月,与丘吉尔首相签定关于自由法国章程的议定书。在戴高乐的号召下,整个法属赤道非洲支持自由法国。10月,在伦敦成立帝国防务委员会,任主席。1941年,法兰西民族委员会成立,出任主席。在英国的支持下,戴高乐家人于1941年10月至1942年9月定居在伯克汉斯特德(伦敦西北三十六英里)。

1943年6月,抵达法属北非首府阿尔及尔,与美国支持的吉罗将军共同担任新成立的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主席。7月,迫使吉罗将军专任法国部队总司令,得以单独主持法兰西全国解放委员会工作。秋天,彻底清除吉罗。1944年6月3日,在阿尔及尔成立法国临时政府。6日,盟军登陆诺曼底,开辟欧洲第二战场。8月19日,巴黎起义。戴高乐领导下的勒克莱尔盟军首批进入抵达巴黎市政府大厦,巴黎解放。25日,戴高乐将军进入巴黎,并接受驻巴黎的德军投降书。

组建政府受挫被迫引退

1945年9月,法国举行全民公决,摒弃第三共和国第四共和国成立。11月,被议会选举为临时政府总理,组成新的临时政府。1946年1月20日,由于以法国共产党为首的左派反对他拟定加强总统权力的宪法,被迫辞去临时政府总理职务。

1947年4月,在斯特拉斯堡宣布成立“法兰西人民联盟”,但在国会只占极少席次。1951年国会大选,法国人民联盟虽然取得最多议席,但由于其他共和政党反对,再度失败。1953年,他退出政坛隐居,期间他写了战争回忆录。

1954年4月,戴高乐曾建议法国应该拥有自己的核武器

东山再起

1958年,阿尔及尔暴动。国民议会被迫授予戴高乐将军全权,并委托其制定新宪法。戴高乐接管了议会和政府的全部权力,出任第四共和国最后一任总理。9月,全民公决通过新宪法,第五共和国成立。在1958年11月的国会选举中,戴高乐和他的政党轻松赢得了多数的支持,12月,以绝对多数的优势当选为首任共和国总统。1959年1月8日,正式就任总统。

1959年9月,宣布阿尔及利亚人享有自决权。12月,宣布解散法兰西共同体,容许殖民地民族自决,1960年除阿尔及利亚外大部分殖民地成功独立,但仍和法国保持密切关系。

1960年2月13日,法国在撒哈拉大沙漠以南约700公里试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核国家。

1962年,阿尔及利亚正式脱离法国独立,但仍和法国保持密切关系。

1963年,反对英国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欧共体)。

1964年1月,派遣亲信前法国驻重庆军事顾问贝志高,向中华民国蒋中正总统说明法国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想要在停止承认中华民国为中国代表政府后维持领事级外交关系,但被蒋中正总统拒绝。

1964年1月27日,同意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代表,成为西方大国中首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国家。

1964年1月27日,训令中华民国驻法国使馆不得撤退,但在一个月后中华民国仍撤销驻法大使馆,此时法国正式宣布终止承认中华民国

1965年,法国发射人造卫星,同年他经过两轮投票成为首位直选产生的法国总统。

1966年,宣布法国退出北约军事组织,只保留政治组织资格。

1967年,戴高乐在访问加拿大期间公开在蒙特利尔市政厅发表支持魁北克独立的演讲,导致法加关系陷入低谷,而他本人也被加拿大政府列为不受欢迎人士。

1968年,即使面对五月风暴,仍然重新控制局势,在国会选举大胜度过危机,但五月风暴所暴露出来的矛盾和问题并未随之消失。

1969年4月,由于他所提出的削弱参议院权力修宪案公投被否决,宣布辞去总统一职,隐居科隆贝

去世

1970年11月9日,戴高乐在法国科隆贝的家中晕倒,他的妻子马上叫医生和当地神父,但他们到达的时候,他已经逝世,享年79岁。死亡原因是动脉瘤破裂发作。

家庭

戴高乐与伊冯娜·旺德鲁于1921年4月7日结婚。他们有三个孩子:菲利普(生于1921年),伊丽莎白(1924-2013),安妮(1928-1948)。安妮因唐氏综合症去世,终年20岁。

其他

法国最大的机场巴黎-夏尔·戴高乐机场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法国海军的第一艘核动力航母戴高乐号也以其名命名。

他喜欢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埃尔吉的《丁丁历险记》。他曾说'“生活的坎坷能和我相比的,世界上只有一个人,就是丁丁”以及“我本人就是一个克里斯蒂小说迷”。

2005年,法国国家二台举行了“最伟大的法国人”的评选活动,结果戴高乐被评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法国人。

作品列表

戴高乐除了是一名优秀的军人与政治家之外,同样也是一位作家,一生有六大著作:

  1. 《敌人内部的倾轧》(1924年):戴高乐第一部著作。
  2. 剑锋》(1932年)
  3. 《未来的军队》(1934年)
  4. 《法国和她的军队》(1938年)
  5. 《战争回忆录》(1947年):与丘吉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并称为姐妹作。
  6. 《希望回忆录》(1970年):戴高乐的遗著,预计写完三卷,但还未完成,戴高乐就因动脉瘤破裂发作去世,仅完成第一卷与第二卷的头两章。

参考文献

引用

  1. ^ Chronologie 1890–1913. Fondation Charles de Gaulle.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03) (法语).
  2. ^ La Genèse 1890–1940. Fondation Charles de Gaulle.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7).
  3. ^ Charles de Gaulle. Grolier Online.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2-23). 无效|dead-url=bot: unknown (帮助)
  4. 跳转至:4.0 4.1 1890-1914年:接受传统教育. 戴高乐基金会.[2013-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21).
  5. ^ Fenby, Jonathan (2010) The General: Charles de Gaulle and The France He Saved. Simon and Schuster. ISBN 978-1-84737-392-2.
  6. ^ Dallas, Gregor. 1945: The War That Never Ended. New Haven, Con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5: 90. ISBN 0-300-10980-6.
  7. ^ Gorman, Robert F. (ed.) (2008) "Charles de Gaulle" Great Lives from History: The 20th century Salem Press, Pasadena, Calif.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9-01-08., ISBN 978-1-58765-345-2
  8. ^ 查尔斯.威廉斯 著;孙洪兵 译. 《二十世纪军政巨人百传:戴高乐传》(2003),p4
  9. ^ Régis Debray (1994) Charles de Gaulle: Futurist of the Nation translated by John Howe, Verso, New York, ISBN 978-0-86091-622-2; a translation of Debray, Régis (1990) A demain de Gaulle Gallimard, Paris, ISBN 978-2-07-072021-7
  10. ^ 李涛. 终极刺杀.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9 [2013-10-14]ISBN 978750572553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22).
  11. ^ Ledwidge p. 24
  12. ^ 1914-1924年:接受战火的洗礼. 戴高乐基金会.[2013-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21).
  13. ^ 法国与英国共同纪念戴高乐将军发表《告法国人民书》80周年. 新华社. [2020-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2).
  14. 跳转至:14.0 14.1 张怀德. 被歐洲放棄的台灣. 财团法人台湾大地文教基金会. 八十年代周刊. 1986-01-11 [2018-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08) (中文(台湾)‎).

来源

书籍
  • Ledwidge, Bernard. De Gaulle. London, England: Weidenfeld and Nicolson. 1982. ISBN 0-297-77952-4.
  • 查尔斯·威廉斯. 二十世纪军政巨人百传:戴高乐传. 由孙洪兵翻译 . 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3: 4. ISBN 9787538716290.


Charles André Joseph Marie de Gaulle (/də ˈɡl, -ˈɡɔːl/French pronunciation: [ʃaʁl də ɡol] (About this soundlisten); 22 November 1890 – 9 November 1970) was a French army officer and statesman who led the Free French Forces against Nazi Germany in World War II, and chaired the Provisional Government of the French Republic from 1944 to 1946 in order to re-establish democracy in France. In 1958, he came out of retirement as President of the Council of Ministers. He rewrote the Constitution of France and founded the Fifth Republic after approval by referendum. He was elected President of France later that year, a position to which he was reelected in 1965 and held until his resignation in 1969. He was the dominant figure of France during the early part of the Cold War era; his memory continues to influence French politics.

Born in Lille, he graduated from Saint-Cyr in 1912. He was a decorated officer of the First World War, wounded several times and later taken prisoner at Verdun. During the interwar period, he advocated mobile armoured divisions. During the German invasion of May 1940, he led an armoured division which counterattacked the invaders; he was then appointed Undersecretary for War. Refusing to accept his government's armistice with Germany, de Gaulle fled to England and exhorted the French to resist occupation and to continue the fight in his Appeal of 18 June. He led the Free French Forces and later headed the French National Liberation Committee against the Axis. Despite frosty relations with the United States, he generally had Winston Churchill's support and emerged as the undisputed leader of Free France. He became head of the Provisional Government of the French Republic in June 1944, the interim government of France following its Liberation. As early as 1944, de Gaulle introduced a dirigiste economic policy, which included substantial state-directed control over a capitalist economy which was followed by 30 years of unprecedented growth, known as the Trente Glorieuses.

Frustrated by the return of petty partisanship in the new Fourth Republic, he resigned in early 1946 but continued to be politically active as founder of the Rassemblement du Peuple Français (RPF; "Rally of the French People"). He retired in the early 1950s and wrote his War Memoirs, which quickly became a staple of modern French literature. When the Algerian War was ripping apart the unstable Fourth Republic, the National Assembly brought him back to power during the May 1958 crisis. He founded the Fifth Republic with a strong presidency, and he was elected to continue in that role. He managed to keep France together while taking steps to end the war, much to the anger of the Pieds-Noirs (ethnic French born in Algeria) and the military; both previously had supported his return to power to maintain colonial rule. He granted independence to Algeria and acted progressively towards other French colonies. In the context of the Cold War, de Gaulle initiated his "politics of grandeur" asserting that France as a major power should not rely on other countrie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for its national security and prosperity. To this end, he pursued a policy of "national independence" which led him to withdraw from NATO's military integrated command and to launch an independent nuclear development program that made France the fourth nuclear power. He restored cordial Franco-German relations to create a European counterweight between the Anglo-American and Soviet spheres of influence through the signing of the Élysée Treaty on 22 January 1963. However, he opposed any development of a supranational Europe, favouring Europe as a continent of sovereign nations. De Gaulle openly criticised the United States intervention in Vietnam and the "exorbitant privilege" of the United States dollar. In his later years, his support for the slogan "Vive le Québec libre" and his two vetoes of Britain's entry into the 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 generated considerable controversy in both North America and Europe.

Although reelected President of the Republic in 1965, he faced widespread protests by students and workers in May 1968, but had the Army's support and won an election with an increased majority in the National Assembly. De Gaulle resigned in 1969 after losing a referendum in which he proposed more decentralisation. He died a year later at his residence in Colombey-les-Deux-Églises, leaving his presidential memoirs unfinished. Many French political parties and figures claim a Gaullist legacy; many streets and monuments in France were dedicated to his memory after his death.


自由法国夏尔·戴高乐 Charles de Gaulle
(1959年1944年)
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夏尔·戴高乐 Charles de Gaulle
(1944年1946年)
<< 前一君主: 勒内·科蒂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夏尔·戴高乐 Charles de Gaulle
(1959年1969年)
后一君主 >>: 阿兰·波厄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