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 人物列錶
愛德華八世 Edward Albert Christian George Andrew Patrick Davi喬治六世 King George VI
伊麗莎白二世 Elizabeth II
喬治六世
君主  (1895年十二月14日1952年二月6日)
開端終結
在位1936年1952年

乔治六世
  喬治六世(King George VI,1895年12月14日-1952年2月6日),原名艾伯特·弗雷德裏剋·阿瑟·喬治·溫莎(1)(Albert Frederick Arthur George Windsor)英國國王,1936年12月11日至1952年2月6日在位。他是最後一位印度皇帝(1936-1947)、最後一位愛爾蘭國王(1936-1949),以及唯一一位印度自治領國王(1947-1949)。喬治六世被傢人稱作“伯蒂”(Bertie),在登基前則被公衆稱為“艾伯特王子”。他是喬治五世(原為約剋公爵)和瑪麗王後的次子。1920年他成為約剋公爵、因弗內斯伯爵和基拉尼男爵。
  
  當時他繼承王位的可能性看起來不大,因為他的哥哥,那個十分受歡迎且聰明的愛德華王儲在繼承順位上比他靠前。正因為這樣,艾伯特王子被允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在英國皇傢海軍服役,並且在選擇妻子時能擁有更大自由。1923年他在兩次求婚被拒絶後終於與蘇格蘭貴族伊麗莎白·鮑斯-萊昂結婚。
  
  由於他們不太可能繼承王位,夫婦倆人能夠在比較正常的環境中將他們的兩個女兒,伊麗莎白和瑪格利特撫養長大。艾伯特十分害羞,天生患有口吃。當他得知1936年繼位為愛德華八世的兄長最終决定為了婚姻問題而退位,而自己將繼承王位時,他十分不愉快。1937年5月12日他在西敏寺登基,並改名為喬治六世,這麽做一來遵從維多利亞女王的遺願,即之後所有的英國君主都不能以“艾伯特”為名,另一方面也通過使用與他父親同樣的名字來重新建立公衆對王室的信心。後來王後好不容易找到一名澳大利亞的語言治療師,成功改善了國王口吃的毛病。
  
  兩年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當時名望很低的王室希望能夠成為帶領國傢邁嚮勝利的楷模,而他們確實是在二戰中保持英國人民的鬥志的重要因素。戰爭初期國王的聖誕節講話鼓舞了士氣。他還練習手槍,以便在德國陸軍入侵的情況下戰鬥保衛皇宮。1939年6月,國王伉儷成為有史以來首次訪問美國的英國君主。
  
  戰後,國王的健康狀況迅速惡化。由於長期吸煙,喬治六世患有嚴重的肺癌。他最後一次出現在公衆場合是在倫敦機場歡送出訪非洲的長女伊麗莎白。1952年2月6日,喬治六世因血栓形成在睡夢中去世,遺體安葬在溫莎城堡。
  
  孩子
   * 長女:伊麗莎白·亞歷山德拉·瑪麗·溫莎
   * 次女:瑪格麗特·羅斯·溫莎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