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 人物列錶
腓特烈·威廉二世 Friedrich Wilhelm II乾隆 Qian Long喬治·華盛頓 George Washington
保羅一世 Paul I蔡牽 Cai Qian後櫻町天皇
嘉慶 Jia Qing喬治三世 George III拿破侖·波拿巴 Napoléon Bonaparte
拿破侖·波拿巴 Napoléon Bonaparte拿破侖·波拿巴 Napoléon Bonaparte路易十八 Louis XVIII, the Desired
路易十八 Louis XVIII, the Desired亞歷山大一世 Alexander I約翰·亞當斯 John Adams
托馬斯·傑斐遜 Thomas Jefferson喬治四世 George IV of the United Kingdom詹姆斯·門羅 James Monroe
弗朗茨二世 Franz II詹姆士·麥迪遜 James Madison查理十世 Charles X
威廉四世 William IV of the United Kingdom光格天皇腓特烈·威廉三世 Friedrich Wilhelm III
威廉·亨利·哈裏森 William Henry Harrison路易十九 Louis XIX安德魯·傑剋森 Andrew Jackson
約翰·昆西·亞當斯 John Quincy Adams詹姆斯·諾剋斯·波爾剋 James Knox Polk道光 Dao Guang
紮卡裏·泰勒 Zachary Taylor路易-菲利普一世 Louis-Philippe of France尼古拉一世 Nicholas I
腓特烈·威廉四世 Friedrich Wilhelm IV von Preußen馬丁·範布倫 Martin Van Buren約翰·泰勒 John Tyler
詹姆斯·布坎南 James Buchanan路易·阿道夫·梯也爾 Louis Adolphe Thiers威廉大帝 Wilhelm I
腓特烈·威廉二世
君主  (1744年九月25日1797年十一月16日)
開端終結
在位1786年八月17日1797年十一月16日


腓特烈·威廉二世Friedrich Wilhelm II,1744年9月25日-1797年11月16日)霍亨索倫王朝普魯士國王和勃蘭登堡選帝侯(1786年8月17日—1797年11月16日在位)。

他是腓特烈大帝之侄,一改過去實施25年的謹慎外交,在任內推行強權政治,獲得前所未有的領土增長率。這讓普魯士成為德意志人波蘭人混合的“雙民族國傢”,並從實際上的次強,晉升為名副其實的列強。但是,因為他疏於軍備改革,普魯士的戰力逐漸下降,無法因應法國大革命之後新局勢的挑戰。他的宗教文化政策是以振興新教傳統來對抗理性啓蒙;此外,他大力贊助文藝建設,使得普魯士的文化軟實力大幅上升。 包括1788年在柏林建造著名的勃蘭登堡門
 

出身與早年生活

腓特烈·威廉二世是普魯士王子奧古斯特·威廉與不倫瑞剋-沃爾芬比特爾公爵斐迪南·阿爾布雷希特二世的女兒路易絲·阿瑪莉埃的兒子,生於柏林。奧古斯特·威廉親王是腓特烈·威廉一世的第五子,腓特烈二世的弟弟。他母親的姐姐是腓特烈二世的王後。由於腓特烈二世沒有子嗣,他的父親奧古斯特·威廉成了普魯士王位的繼承人。1758年父親去世,他成了普魯士的王儲。

腓特烈·威廉長相英俊,年幼時性格隨和,但做什麽事都不能持之以恆,心理素質不高,意志薄弱,缺乏主見。他天資聰明,愛好文藝。在他的倡導下,普魯士的文化事業非常興旺。他曾是音樂傢莫紮特貝多芬的贊助人,本人也是一個有才華的大提琴傢。他的私人交響樂隊享譽歐洲在他的王儲時代,腓特烈二世曾聘任他許多的職位,然而腓特烈二世對他的性格和周圍環境公開地表現出疑慮。

普魯士國王

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二世

內政改革

1786年腓特烈二世去世後,腓特烈·威廉繼承了普魯士王位成為國王腓特烈·威廉二世。他剛上任的一些政策似乎使人們消除了疑慮:他大幅減稅以減輕人民負擔、改革沉重的法國式的徵稅制度、通過減少繳納關稅來鼓勵貿易、修建道路和水渠,還對教育進行改革。這一切使腓特烈·威廉二世很受民衆歡迎。比起前任的腓特烈大帝,缺乏赫赫戰功的新國王雖然沒有得到人民的太多敬重,但卻比前任廣受愛戴,甚得民心。

神秘主義與新教擡頭

但沒過多久,腓特烈·威廉二世就表現出意志薄弱,缺乏主見的弱點,他完全處於一個叫約翰·剋裏斯托福·馮·沃爾納(Johann Christoph von Wöllner)的神秘主義者的影響之下,以至於馮·沃爾納成為實際的首相。1788年,腓特烈·威廉二世頒布了“宗教敕令”,確認了宗教自由(給予猶太人門諾會摩拉維亞弟兄會充分的保護),維護基督教反抗“啓蒙運動”,加以諸多限製,如限製傳教,限定神職人員衹能信仰新教;同年12月18日,製定了一套嚴厲的出版物審查制度,以壓製言論自由。雖然沃爾納的宗教政策遭到很多批評,但這實際上被證明是讓普魯士國傢穩定的重要因素。

國王雖然好色情婦衆多,但是非常虔誠地信仰新教。這個政策導嚮使普魯士的宗教熱情被重新喚醒,文藝學術也在國王的贊助下而變得文化興盛、人才輩出。過去窮酸、粗綫條與過度理性的普魯士逐漸在消失,柏林市內的文藝沙竜和政治沙竜開始欣欣嚮榮,成為德意志浪漫主義的大本營。

強權外交與領土遽增

若跟前任國王互相比較,腓特烈·威廉二世的個性與晚年的腓特烈大帝完全相反,他心地善良、信仰虔誠、積極進取、暴躁衝動、雄心勃勃、好色多情。因此他一上臺,就打破前任國王謹慎小心的外交政策(腓特烈大帝在七年戰爭後,曾發誓說:“以後我連一隻貓都不攻擊了。”),推行大膽輕佻的強權外交,並在一連串的好運之下,獲得巨大的成功。

1787年,聯省共和國發生反對聯省共和國執政威廉五世的起義。9月13日,腓特烈·威廉二世為了保護他的妹妹──威廉五世的妻子而入侵聯省共和國(獲得英國首相小皮特的支持)。聯省共和國各省在普魯士軍隊入侵下紛紛投降,威廉五世復闢(普-荷-英同盟成立)。1790年,普魯士參與了對抗土耳其的戰爭並獲得勝利,但並沒有獲得領土,這場戰爭後普魯士放棄了腓特烈二世以來的反奧傳統。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腓特烈·威廉二世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二世同為最頑固的反對法國大革命的歐洲君主。1791年,腓特烈·威廉二世與利奧波德二世在皮爾尼茨會晤,發表皮爾尼茨宣言,宣稱要以武力對待法國革命。1792年2月,腓特烈·威廉二世與利奧波德二世締結第一次反法同盟,這是後來歐洲形成的一係列反法聯盟的基礎。但是,同年普軍在局部性的瓦爾密戰役中輸給革命後的法軍,腓特烈·威廉二世立刻撤出普軍,全力往東去瓜分波蘭

三國瓜分波蘭示意圖

18世紀80年代,被普魯士、奧地利、俄羅斯第一次瓜分後的波蘭的中小貴族和新興的資産階級代表掀起愛國運動。波蘭與普魯士結盟之後,於1791年通過《五三憲法》。1792年,俄羅斯入侵波蘭,普魯士背叛了與波蘭的軍事同盟,出兵攻占波蘭領土。1793年1月23日,普魯士與俄羅斯完成第二次瓜分波蘭,普魯士得到了格但斯剋托倫波茲南大波蘭地區,共5.8萬平方公裏、110萬人口;俄羅斯獲得相當於今日的白俄羅斯烏剋蘭西部的領土;奧地利由於忙於反對法國大革命沒有參加這次瓜分。1794年3月,波蘭民族英雄塔杜什·科希丘什科領導波蘭人民在剋拉科夫舉行民族起義,4月占領華沙,建立革命政權。11月,俄軍在普、奧配合下,將起義鎮壓下去。1795年10月,俄、普、奧3國簽訂第三次瓜分波蘭的協議:俄占立陶宛、西白俄羅斯、庫爾蘭、沃倫西部、西烏剋蘭大部;奧占包括剋拉科夫、盧布林在內的全部小波蘭地區馬佐夫捨一部分;普占其餘的西部地區,其中包括華沙馬佐夫捨的餘部,面積 5.5萬平方公裏、人口100萬。至此,波蘭立陶宛聯邦滅亡。

為了維護普魯士在波蘭的利益,1795年普魯士以及西班牙黑森-卡塞爾法蘭西共和國簽定巴塞爾和約,法國歸還了在反法戰爭中占領的萊茵河以東的領土,允許萊茵河以東的北德地區成為普魯士的勢力範圍。第一次反法同盟失敗。普魯士被多數君主國視為叛徒,在歐洲被俄、法之外的國傢敵視。

腓特烈·威廉二世在位期間,普魯士的國土面積由30萬平方公裏增加到87萬平方公裏,人口從540萬增加到870萬。但普魯士在歐洲的威望下降,政府無能,財政因為減稅與浪費而一片混亂,國債高達4800萬塔勒;軍隊雖擴張到有史以來的最高數量——近24萬(189,000步兵和48,000騎兵)但守舊老化的情形日趨嚴重。1797年11月16日腓特烈·威廉二世在波茨坦去世,留下一個近乎破産的國傢。

婚姻與子女

腓特烈·威廉二世一生結婚兩次,有四子四女:

二人於1769年離婚。

此外,腓特烈·威廉二世有多名情婦,並有多位私生子。其中一名私生子弗裏德裏希·威廉·馮·勃蘭登堡日後成為普魯士首相

註釋

  1. ^ Wolfram Siemann 著、楊惠群 譯. 梅特涅.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9年6月: 第147頁. ISBN 978-7-5201-4599-2.
  2. ^ Feldhahn, Ulrich. Die preußischen Könige und Kaiser (German). Kunstverlag Josef Fink, Lindenberg. 2011: 15–16. ISBN 978-3-89870-615-5.
  3. ^ Clark, Christopher. Iron Kingdom: The Rise and Downfall of Prussia, 1600 to 1947. Cambridge, MA: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270.
  4. ^ 賽巴斯提安·哈夫納著,周全譯,《不含傳說的普魯士》,第三章
  5. ^ 賽巴斯提安·哈夫納著,周全譯,《不含傳說的普魯士》,第三章

參考資料

  • (德)賽巴斯提安·哈夫納著,周全譯,《不含傳說的普魯士》
  • (英)佩裏·安德森著,劉北成、龔曉莊譯,《絶對主義國傢的係譜》
  • (美)威爾·杜蘭著、幼獅文化公司譯,《世界文明史‧第十一捲‧拿破侖時代》

<< 前一君主: 腓特烈大帝普魯士腓特烈·威廉二世
(1786年1797年)
後一君主 >>: 腓特烈·威廉三世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