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士 人物列表
腓特烈大帝 Friedrich II von Preußen, der Große腓特烈·威廉一世 Friedrich Wilhelm I
腓特烈一世 Friedrich I腓特烈·威廉二世 Friedrich Wilhelm II
腓特烈·威廉三世 Friedrich Wilhelm III腓特烈·威廉四世 Friedrich Wilhelm IV von Preußen
腓特烈大帝 Friedrich II von Preußen, der Große
普鲁士  (1712年1月24日1786年8月17日)
腓特烈二世
开端终结
在位1740年5月31日1786年8月17日

腓特烈二世
腓特烈二世(德语:Friedrich II von Preußen, der Große,1712年1月24日-1786年8月17日),史称腓特烈大帝普鲁士国王(1740年5月31日-1786年8月17日在位),军事家政治家作家作曲家。统治时期普鲁士军力大规模发展,领土大举扩张,文化艺术得到赞助和支持,“德意志启蒙运动”得以开展。其使普鲁士在欧洲大陆取得大国地位,并在德意志内部取得霸权,向以普鲁士为中心武力统一德意志的道路迈出第一步。腓特烈二世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名将之一,也是欧洲“开明专制”君主的代表人物,并且为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化名人,在政治经济哲学法律音乐等诸多方面都颇有建树,为启蒙运动一大重要人物。

早年生活

年轻时代的腓特烈二世

腓特烈在他的父亲“士兵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严格和军事式的教育下长大。受其母亲影响,其喜好文学艺术和法国文化,并一再与鄙视法国文艺的父王发生冲突。1730年,为反抗其父强加的婚姻,他尝试和朋友汉斯·赫尔曼·冯·卡特逃往英国,但以失败告终。他们被囚禁在现在德波边境的小镇昆斯特林(德语:Küstrin),然后国王杀了卡特。

随着国王一再受到亲奥势力(如Friedrich Wilhelm von Grumbkow、Jacob Paul von Gundling等人)的压力,腓特烈在其影响下,不情愿地和伊丽莎白·克莉丝汀成婚,后者是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皇后(查理六世皇帝的妻子)的堂妹,这次婚姻使得腓特烈与查理六世帝俄的皇储阿列克谢(彼得一世长子)成为连襟。婚后两人感情不睦,并未诞下任何子女。腓特烈基本上和她分居,只在节庆场合一同出现。但腓特烈在其父临终前答应不会对伊丽莎白不忠。在莱茵斯堡(Rheinsberg)的四年(1736–1740)可能是这对伉俪最幸福的日子了,但这究竟是真的,还是只是做给他那多疑的父亲的一出戏,目前尚没有定论。

腓特烈同时和彼得·卡尔·克里斯托弗·冯·克斯(德语:Peter Karl Christoph von Keith)和汉斯·卡尔·冯·温特菲尔德(德语:Hans Karl von Winterfeldt)有着亲密的友谊。他对女性比较疏远,希望在女性身上也看到他在男性那看到的勃勃生机。在他身后作的尸检并未发现他患有性病畸形。因为他的医生Johann Georg Zimmermann透露,腓特烈大婚之前曾感染性病。而难得的几位受腓特烈青睐的女性,都是些所谓的“女大地主”卡罗琳叶卡捷琳娜大帝,他还给她们写过诗,保持着书信来往。

转变与成熟

卡特死后,腓特烈性格开始转变。在向父王道歉并得到宽恕后被从监狱释放。作为交换,其父不再干涉其爱好与研究。之后被勒令进行军事政治学习,并于1736年派驻莱茵斯堡(Rheinsberg)任总督及驻军的军团长。在波兰王位继承战争中其父参加了奥地利一方,腓特烈则在莱茵河战役期间被派出赴当时欧洲第一名将欧根亲王身边见习军事。很难说腓特烈在那短短的一段时间真就能从欧根亲王那里学到些什么本领,但是欧根确实曾经盛赞腓特烈在战场上的冷静态度,而年轻的腓特烈倒是对老迈年高的欧根亲王印象不深。1740年初,腓特烈写下了其第一部著作《反马基维利》(Anti-Macchiavell),批评了权术大师马基维利,标志着腓特烈政治思想的成熟。

继任普鲁士国王

腓特烈二世塑像

外交与战争

腓特烈在1740年6月1日(其父逝世的翌日)登基,年方28岁。受法国启蒙哲学思想熏陶的腓特烈二世甫一继位,就被当时人们认为将是一位善于思考、敢于打破专制统治的开明国王,甚至可能偏于文弱。的确,他一上台,就解散了父亲的普鲁士巨人掷弹兵团(留一个中队作仪仗护卫),而且下令禁止军中体罚士兵(这个命令后来在战争中撤销),同时采取开放言论自由、分派粮食给市民、禁止刑讯的措施。但是腓特烈拥有祖、父遗留下来的精良军队和充足国库,本人对战争也不是生手。最重要的是,腓特烈登基不久,就出现了普鲁士扩张的良机——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其立即打破人们的固有印象,积极发动并参加战争。

1739年,奥地利帝国方才结束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战争,所产生的外交破绽,刚好为普鲁士所利用。通过这场战争,自然资源匮乏的普鲁士赢得了一块极具经济价值的西里西亚地区,同时为普鲁士赚得了一条易守难攻的边界线。在这次战争,腓特烈二世和陆军元帅什未林的库特·克里斯多夫伯爵为普鲁士赢得了西里西亚。在第二次西里西亚战争中他成功保卫了这一地区。这场战争,普鲁士没有全程参与,只打了一前一后两段,全都是为了吞并奥地利的西里西亚省,对于普鲁士来说,就称为第一次西里西亚战争和第二次西里西亚战争,所以这两场战争,实际都是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中的一部分。同时在这场战争中,腓特烈初次亲身领军,在几次战役中展露了他的军事才华。

尽管奥地利王位继承战到1748年才正式结束,腓特烈的普鲁士王国却是从1745年就退出战争,作壁上观。从此到1756年七年战争爆发,腓特烈赢得十年的和平建设时期。西里西亚是纺织工业中心,德意志最为富庶的省份之一,每年的税收要占整个普鲁士税入的1/4。在这十年里,腓特烈整军经武,发展经济,为后来的七年战争作好准备。

1750年代普鲁士的外交形势越来越严峻。首先腓特烈与英国交好,缔结《白厅条约》,保证英王在德意志的汉诺威领土不受侵犯,并以武力“对付侵犯德意志领土完整的任何国家”,大大触怒了与英国争夺海外殖民地的法国。而奥地利女皇玛丽娅·特蕾西娅和她的首相柯尼次(Kaunitz)成功地联合俄国女沙皇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和法王路易十五(史学家将法奥结盟称为外交革命),渐渐给普鲁士的脖子套上外交绞索,积极准备收复西里西亚。1756年,腓特烈看到形势日益严重,决定与其坐等战争降临,不如对奥地利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七年战争由此展开。他的部队首先打进了在这场纷争中与奥地利结盟的萨克森王国。之后普鲁士同时和三个邻邦大国作战,就是奥地利、法国和俄罗斯帝国,(这三国在奥地利外相柯尼次的发起下组成了联盟)。当时普鲁士和联盟的军队人数比为1:3,人口数之比更达1:20。经过7年大战,几次面临亡国边缘,腓特烈终于因为勃兰登堡王室的奇迹,保住了西里西亚;他个人也获得军事史上永世的不朽英名,赢得了“大帝”的称号,更树立了“军事天才”的个人荣誉。普鲁士亦一跃成为欧洲五巨头(其余四国为奥地利、法国、英国和俄国)之一。在伏尔泰米拉波等人的见证下,他在这群雄争霸的年代创建了当时最现代化的国家。

1772年,在他的倡导下,波兰被第一次瓜分。当时奥地利和1764年新近与普鲁士结盟的俄罗斯处于武装冲突边缘。为了自身利益,腓特烈二世用波兰的土地去满足两国对土地的欲望。普鲁士武力兼并了所谓的波兰-普鲁士,即是西普鲁士。从此他自称为腓特烈二世,普鲁士之国王(König von Preußen),而不是像其两届前任,称自己为普鲁士里的国王(König in Preußen)。在腓特烈晚年,他曾发动过巴伐利亚王位继承战争,使得了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一世的企图没有得到成功,就是以比利时去换取巴伐利亚的大部分。奥地利的这个计划导致了普鲁士组成君主联盟(1785年)。

内政与改革

在内政方面,他推行了农业改革(马铃薯)、军事改革、教育改革、法律改革,在Drömling和Oderbruch实施排水工程,废除了刑讯还建立了廉洁高效的公务员制度。他的名言是“我是这个国家的第一公仆。”他对法律的发展贡献良多。另外,当时普鲁士的人民可以通过上书或求见的方式向国王求助。腓特烈二世在他的准则“国王是国家的第一公仆”下竭力避免封建制度的流弊。对此他对自己手下的官员非常不信任,他深深感到等级观念会作祟。

腓特烈二世“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是他当政时期的特色。他对移民和小宗教信徒(如胡格诺教徒,天主教徒)采取宽容开放政策,鼓励宗教自由,也是他内政的特色之一。在柏林的弗里德里克花园(Forum Fridericianum)里,一座新教教堂和一座天主教教堂并排而立,可算得上18世纪独一无二的景致。腓特烈甚至说过如果土耳其人柏林定居,可为他们修建清真寺,后来还说:“纵然各行各路,但人人都有机会升上天国!”(“Jeder soll nach seiner Façon selig werden”)。但是对犹太人,腓特烈二世却是一字不漏的继承了其前任各君王的政策,一面歧视,一面利用,一方面欢迎犹太人移居普鲁士,甚至建立了犹太区安置他们,并资助“犹太启蒙运动”代表人物摩西·门德尔松活动;另一方面又颁布种种严格法令规管,如1750年修订后的总特权条例(Revidiertes General-Privileg,1750), 1763年的犹太瓷器法规(Judenporzellanverordnung,1763)。普鲁士是欧洲第一个享有有限出版自由的君主国。在这位国王的统治下,同性恋者并不会受到迫害。

腓特烈二世希望彻底废除农奴制,但在地主的强烈反对下失败,仅在国王的属地上逐步实行,腓特烈二世在新开辟的地区里建立小镇和农村,让有自由身份的农民入住。当出于国务原因而需要延长农奴合同的时候,这些帮工,雇农和女仆会被问情况及待遇,腓特烈二世会把受到不公待遇的雇农,改属到管理有方的雇主。

在腓特烈二世统治时期,延续其父的教育政策,普鲁士兴建了数以百计的学校。但乡村学校为普鲁士军事扩张服务,其师资来源多为退伍军人,素质良莠不齐,只能培养出具有读写能力的国民。但无论如何,腓特烈二世扫除文盲有极大的成就,普鲁士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普及全民教育的国家(1763年)。

腓特烈二世和伏尔泰有书信来往并且曾在波茨坦会面过。他自己写有大量法文著作,是18世纪影响很大的一位作家。他1740年写下的《反马基维利》在欧洲非常有名。在书中,他用批评,进步的角度去分析了马基维利的国家政治观点。广为流传的无忧宫磨坊主传说被视为腓特烈二世对法律的一次较量。事实上,磨坊主Vogel确实因此起诉国王,国王给予其权利并从1781年豁免了他的租金。但此后该磨坊因倒塌而被拆除,而今天所谓历史上的无忧宫磨坊其实是由荷兰移民家庭van der Bosch修建的一座三层的顶楼荷兰式风磨。在威廉一世(1871年成为德国皇帝)1861年成为普鲁士国王时,他宣布该磨坊成为纪念物,并且作为免费参观的博物馆。1883年一个机翼出现损坏,结果整个风车被更换一新。

腓特烈当政时期,普鲁士各方面人才开始陆续出现,如洪堡兄弟、施泰因、哈登堡等,为普鲁士19世纪初的改革奠定人才基础。

在腓特烈二世的晚年,虽然内政与经济都因为他的勤奋治理而蒸蒸日上,但是人民却失去对国王的爱戴。人民虽然畏惧这位战场英雄,却背地里嘲笑他是个“终日磨麦”的老头。人民承受极端的沉重税负而苦闷不已(连卖艺讨生活的街头艺人也被课税),重税让腓特烈二世保有强大的常备军(16万人),同时也使他大失民心。一位英国大使曾对腓特烈晚年的新税制评论说:“新的抽税方法不只抽走了人民的金钱,实际上更抽走了人民对国王的感情”。

逝世

1786年8月17日,腓特烈二世于无忧宫中在他的沙发椅上安详辞世,享寿七十四岁。他身后无子,由侄子继承,就是腓特烈·威廉二世。这时距离法国大革命仅有3年。他的意愿是在无忧宫露台他的爱犬旁下葬,但他的继任,也是他的侄子却将他葬在了波茨坦格列森教堂(Potsdam Garrison Church)的地下墓室里。1944年他棺材被移往马堡伊丽莎白教堂。直到1952年才在路易·斐迪南的发起下被迁到霍亨索伦城堡 。但直到两德统一后1991年8月17日,这位国王才到了他想到的地方,在他生前已建好的墓穴下安身。他的话:“吾到彼处,方能无忧。”(“Quand je suis là, je suis sans souci.”)这位思想自由的共济会员在教堂里寻不得安宁。他愿意离自己的爱犬更近一些。

人们在瓦尔哈拉神殿为他塑半身像以作纪念。在他过身后人们树立很多纪念碑,最有名的是在柏林菩提树下大街腓特烈大帝骑马像。二战时塑像幸存,并在东德时期重建。

评价

军事天才

Antoine Pesne - Friedrich II. als Feldherr (1745).jpg

即使忽略他作为政治家的作为和他对立法所做的贡献,单凭他在军事上的表现,就足以使他在历史上占一席位。在西方军事历史学家的著作中,腓特烈在历代名将中的地位,可能等同于亚历山大大帝凯撒汉尼拔拿破仑这四大伟人。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腓特烈初次绽放光芒。索尔战役更是腓特烈第一次试图把经过自己思考和设计的斜线式战术付诸实施。战后腓特烈写出了他最重要的军事理论著作《战争原理》(有译为军事教令,德语:Die General Principia vom Kriege)。这本书集中体现腓特烈对自己早期战争经验的总结和思考,不仅仅是形而上的战争理论,而且贴近实际,是当时最好的战争实践指南。腓特烈其实是用法文写成此书的,后来才译成德文,仅仅下发给普鲁士的将级军官,不得外传。但是他没有把法文原版的第12章翻成德文,因为这一章写的是腓特烈本人驾驭部下的经验,当然不愿意让部下看见。后来在七年战争中的1760年2月,奥地利从一位被俘虏的普鲁士少将那里得到这本书,这才流传于世,1762年这本书传到伦敦,在那里公开刻印出版。

七年战争中,腓特烈大帝遇挫愈强,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以普鲁士一个小国之力,独抗法、俄、奥三大强国,其强悍程度,可与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相媲美。罗斯巴赫会战更是腓特烈斜线阵势完美的表演之一,今天被美国西点军校选作那个时代的经典战役,以大模型重现在它的军事博物馆陈列中。军事史家亦把此战与洛伊滕会战许为腓特烈大帝军事艺术的巅峰之作,就像拿破仑的奥斯特里茨会战一样。仅凭这两场会战,腓特烈就完全奠定了其作为古今最伟大名将之一的地位,普鲁士的一个永远的军事神话,从此诞生。 后世拿破仑评价腓特烈大帝的时候说:“越是在最危急的时候,就越显得他的伟大,这是我们对于他能说的最高的赞誉之词”。

1785年西里西亚一年一度的秋季大演习中,英国王弟弗雷德里克王子 (约克公爵)美国独立战争中出名的康沃里斯将军,拉法叶特侯爵都来参观,并向腓特烈致敬。当时腓特烈指挥的普鲁士军队的操演方法,成为全欧洲军界竞相模仿的样板,老国王在训练场上禁不住掩口偷笑“天下英雄入我毂中矣”。

在战术层次,腓特烈可以说是近代欧洲第一战术家,比拿破仑毫不逊色。尤其是在战役层次上:当时欧洲在战略和战术之间,没有战役学这个分科,而腓特烈就是大战术的创始人,德国人口中的“大战术”,就是现代军事科学中的战役学。欧洲军事学从古斯塔夫开始走入近代化,经过杜伦尼马尔博罗欧根萨克森等历代名将的探索与尝试,到腓特烈手中,不仅从实践上,而且从理论上给以总结。他所确立的作战原则,例如“保护你的侧翼和后方、迂回敌人的侧翼和后方”,“我们注意力的目标,应该是敌人的军队”等等,直接指导了拿破仑。可以说在战役指挥上,腓特烈是拿破仑的启蒙老师。

拿破仑于之后击败普鲁士时,曾经站在腓特烈大帝的墓旁说到:“假如他还活着的话,我们就不可能在这里。”从此可看出腓特烈大帝军事能力的地位。

琐事

腓特烈二世在无忧宫举办长笛音乐会

他对所有艺术都感兴趣,他自己起草设计了波茨坦的无忧宫,并聘请建筑师克诺伯斯多夫兴建。他收有很多名画,吹得一口好长笛(长笛教师 Johann Joachim Quantz)还作曲。他于1747年在无忧宫与作曲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会面。

除了母语德语,腓特烈二世还能说法语英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他也能听懂拉丁语古希腊语希腊语,还有希伯来语。他晚年的时候,还去学习了斯拉夫语巴斯克语

性倾向

大多数现代传记作家认为腓特烈从根本上来说是同性恋,且他的性倾向对其生活和性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纪念

2012年是腓特烈二世诞辰300周年。无忧宫、德意志历史博物馆等地将举办一系列展览以纪念。同时,其生日的1月24日晚,柏林举办腓特烈主题音乐会,现任德国总统沃尔夫将出席并致辞。出版业界也推出一系列有关腓特烈的书籍,其中,有关于所有有关其生平的《腓特烈辞典》。

在2003年举办的最伟大的德国人票选中,他排名第42。

家谱

腓特烈·威廉
勃兰登堡选帝侯
 
奥兰治-拿骚的路易丝·亨利埃特
 
 
恩斯特·奥古斯特
汉诺威选帝侯
 
索菲娅
汉诺威选帝侯夫人
 
 
布朗斯维克吕内堡公爵乔治·威廉
 
伊利诺伊·达美娅·杜布斯
 
 
 
 
 
 
 
 
 
 
 
 
 
 
 
 
 
 
 
 
 
 
 
 
 
 
 
 
 
 
 
 
 
 
 
 
 
 
 
 
 
 
 
 
腓特烈一世
普鲁士国王
 
 
 
索菲亚·夏洛特
普鲁士王后
 
 
 
乔治一世
大不列颠国王
 
 
 
索菲亚·多鲁西亚
 
 
 
 
 
 
 
 
 
 
 
 
 
 
 
 
 
 
 
 
 
 
 
 
 
 
 
 
 
 
 
 
 
 
腓特烈·威廉一世
普鲁士国王
 
 
 
 
 
 
 
 
 
索菲亚·多萝西娅
普鲁士王后
 
 
 
 
 
 
 
 
 
 
 
 
 
 
 
 
 
 
 
 
 
腓特烈二世

参见

注释

  1. ^ (美)威尔·杜兰著、幼狮文化公司译,《世界文明史‧第十卷‧卢梭与大革命》(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页447
  2. ^ Reinhard Alings, "Don't ask – don't tell: War Friedrich schwul?" In Friederisiko: Friedrich der Große: Die Ausstellung (Munich: Hirmer, 2012), pp. 238-247.
  3. ^ Blanning 2016, pp. 55–56, 77.
  4. ^ Wolfgang Burgdorf, Friedrich der Große (Freiburg: Herder 2011), pp. 67ff.
  5. ^ Peter-Michael Hahn, Friedrich II. von Preußen: Feldherr, Autokrat und Selbstdarsteller (Stuttgart: W. Kohlhammer 2013), chapter 2.
  6. ^ Susan W. Henderson, "Frederick the Great of Prussia: A Homophile Perspective", Gai Saber 1, no. 1 (1977), pp. 46-54.

参考文献

  • Gedanken und Erinnerungen des Preußenkönigs.ISBN 3-88851-167-4
  • Theodor Schieder: Friedrich der Große – Ein Königtum der Widersprüche. ISBN 3-548-26534-0
  • Karl Otmar von Aretin (Mitverf.): Friedrich der Große. Herrscher zwischen Tradition und Fortschritt. ISBN 3-570-05104-8
  • Oswald Hauser (Hrsg.): Friedrich der Große in seiner ZeitISBN 3-412-08186-8
  • Johannes Kunisch: Friedrich der Große. Der König und seine Zeit. Beck, München 2004, 624 S., ISBN 3-406-52209-2
  • Ingrid Mittenzwei: Friedrich II. von Preußen, Berlin, 1979
  • Dieter Wunderlich: Vernetzte Karrieren. Friedrich der Große, Maria Theresia und Katharina die Große.ISBN 3-7917-1720-0
  • S. Fischer-Fabian: Preußens Gloria
  • Peter Lill: Friedrich der Große, Anekdoten. Ullstein Verlag 1991, ISBN 3-548-34865-3
  • Christian Graf von Krockow: Friedrich der Grosse. Ein Lebensbild. Verlag :Bastei Lübbe, ISBN 3-404-61460-7.
  • Wolfgang Venohr: Der große König Verlag Gustav Lübbe 1995, ISBN 3-7857-0681-2
  • Wolfgang Venohr: Fridericus Rex, Friedrich der Große-Porträt einer Doppelnatur Verlag Gustav Lübbe 1985 und 2000, ISBN 3-7857-2026-2
  • 顾剑 《普鲁士腓特烈大帝的生平战役》
    • Dennis Showalter "The Wars of Frederick the Great" 1996年英文版
    • Christopher Duffy "Frederick the Great: A Military Life" 1985年英文版
    • Theodore Dodge "Great Captains" 1889年英文版
    • 富勒 《西洋世界军事史》 1981年中文版
 


Frederick II (GermanFriedrich II.; 24 January 1712 – 17 August 1786) ruled the Kingdom of Prussia from 1740 until 1786, the longest reign of any Hohenzollern king at 46 years.[a] His most significant accomplishments during his reign included his reorganization of Prussian armies, his military victories, his success in the Silesian wars and the Partitions of Poland, and his patronage of the arts and the Enlightenment. Frederick was the last Hohenzollern monarch titled King in Prussia and declared himself King of Prussia after achieving sovereignty over historically Prussian lands of the Polish-Lithuanian Commonwealth in 1772. Prussia greatly increased its territories and became a leading military power in Europe under his rule. He became known as Frederick the Great (GermanFriedrich der Große) and was nicknamed Der Alte Fritz ("The Old Fritz") by the Prussian people and eventually the rest of Germany.

In his youth, Frederick was more interested in music and philosophy than the art of war. Nonetheless, upon ascending to the Prussian throne he attacked Austria and claimed Silesia during the Silesian Wars, winning military acclaim for himself and Prussia. Toward the end of his reign, Frederick physically connected most of his realm by acquiring Polish territories in the First Partition of Poland. He was an influential military theorist whose analysis emerged from his extensive personal battlefield experience and covered issues of strategy, tactics, mobility and logistics.

Considering himself "the first servant of the state", Frederick was a proponent of enlightened absolutism. He modernized the Prussian bureaucracy and civil service and pursued religious policies throughout his realm that ranged from tolerance to segregation. He reformed the judicial system and made it possible for men not of noble status to become judges and senior bureaucrats. Frederick also encouraged immigrants of various nationalities and faiths to come to Prussia, although he enacted oppressive measures against Polish Catholic subjects in West Prussia. Frederick supported arts and philosophers he favored as well as allowing complete freedom of the press and literature. Most modern biographers agree that Frederick was primarily homosexual. Frederick is buried at his favorite residence, Sanssouci in Potsdam. Because he died childless, Frederick was succeeded by his nephew Frederick William II.

Nearly all 19th-century German historians made Frederick into a romantic model of a glorified warrior, praising his leadership,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devotion to duty and success in building up Prussia to a great power in Europe. Historian Leopold von Ranke was unstinting in his praise of Frederick's "heroic life, inspired by great ideas, filled with feats of arms ... immortalized by the raising of the Prussian state to the rank of a power". Johann Gustav Droysen was even more extolling. Frederick remained an admired historical figure through Germany's defeat in World War I. The Nazis glorified him as a great German leader pre-figuring Adolf Hitler, who personally idolized him.

Associations with him became far less favorable after the fall of the Nazis, largely due to his status as one of their symbols. However, historians in the 21st century now again view Frederick as one of the finest generals of the 18th century, one of the most enlightened monarchs of his age and a highly successful and capable leader who built the foundation for the Kingdom of Prussia to become a great power that would contest the Austrian Habsburgs for leadership among the German states.


<< 前一君主: 腓特烈·威廉一世普鲁士腓特烈大帝 Friedrich II von Preußen, der Große
(1740年1786年)
后一君主 >>: 腓特烈·威廉二世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