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蕭條,是指1929年至1933年之間全球性的經濟大衰退。
大蕭條的影響比歷史上任何一次經濟衰退都要來得深遠。這次經濟蕭條是以農産品價格下跌為起點:首先發生在木材的價格上(1928年),這主要是由於蘇聯木材競爭的緣故;但更大的災難是在1929年到來,加拿大小麥的過量生産,美國強迫壓低所有農産品産地基本𠔌物的價格。不管是歐洲、美洲還是澳大利亞,農業衰退由於金融的大崩潰而進一步惡化,尤其在美國,一股投機熱導致大量資金從歐洲抽回,隨後在1929年10月發生了令人恐慌的華爾街股市暴跌。1931年法國銀行傢收回了給奧地利銀行的貸款,但這並不足以償還債務。這場災難使中歐和東歐許多國傢的制度破産了:它導致了德國銀行傢為了自保,而延期償還外債,進而也危及到了在德國有很大投資的英國銀行傢。資本的短缺,在所有的工業化國傢中,都帶來了出口和國內消費的銳減:沒有市場必然使工廠關閉,貨物越少,貨物運輸也就越少,這必然會危害船運業和造船業。在所有國傢中,經濟衰退的後果是大規模失業:美國1370萬,德國560萬,英國280萬(1932年的最大數據)。大蕭條對拉丁美洲也有重大影響,使得在一個幾乎被歐美銀行傢和商人企業傢完全支配的地區失去了外資和商品出口。
原因
關於經濟大蕭條的成因一直衆說紛紜。最早解釋到這一點的是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他認為市場對商品總需求的減少,是經濟衰退的主要原因,因而提出由政府采取擴張性財政策略來刺激需求,從而帶旺經濟。這一點成為了五、六、七十年代時人們普遍的看法。
但也有一些人提出不同的觀點。現任聯邦儲備局主席伯南剋認為是因當時美國興起了消費藉貸所致。持續性的藉款終使美國人個人債務日增,而所造成的消費熱潮也就在大蕭條時期結束。諾貝爾經濟學奬得主弗裏德曼則認為是當時美國政府在大蕭條前對經濟做了很多管製所致,尤其是對銀行的管製,使銀行無法對貨幣需求做出反應,在通貨緊縮下導致大蕭條。
經過
1920年代被稱為“新時代”,財富和機會似乎嚮剛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獲勝的美國人敞開了自己吝嗇的大門。整個社會對新技術和新生活方式趨之若鶩,“炫耀性消費”成為時代潮流。鬍佛總統也認為,“我們正在取得對貧睏戰爭决定性的前夜,貧民窟將從美國消失”。
1929年10月29日,美國迎來了它的“黑色星期二”。這一天,美國金融界崩潰了,股票一夜之間從頂巔跌入深淵,價格下跌之快連股票行情自動顯示器都跟不上。從1929年10月29日到11月13日短短的兩個星期內,共有300億美元的財富消失,相當於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總開支。但美國股票市場崩潰不過是一場災難深重的經濟危機爆發的火山口。
當時紐約流行一首兒歌:“梅隆拉響汽笛,鬍佛敲起鐘。華爾街發出信號,美國往地獄裏衝!”(Mellon pulled the whistle, Hoover rang the bell, Wall Street gave the signal and the country went to hell)隨着股票市場的崩潰,美國經濟隨即全面陷入毀滅性的災難之中,可怕的連鎖反應很快發生:瘋狂擠兌、銀行倒閉、工廠關門、工人失業、貧睏來臨、有組織的抵抗、內戰邊緣。農業資本傢和大農場主大量銷毀“過剩”的産品,用小麥和玉米替煤炭做燃料,把牛奶倒進密西西比河,使這條河變成“銀河”。城市中的無傢可歸者用木板、舊鐵皮、油布甚至牛皮紙搭起了簡陋的棲身之所,這些小屋聚集的村落被稱為“鬍佛村”。流浪漢的要飯袋被叫做“鬍佛袋”,由於無力購買燃油而改由畜力拉動的汽車叫做“鬍佛車”,甚至露宿街頭長椅上的流浪漢上蓋著的報紙也被叫做“鬍佛毯”。而街頭上的蘋果小販則成了大蕭條時期最為人熟知的象徵之一。在那些被迫以經營流動水果攤討生活的人中,有許多從前是成功的商人和銀行傢。
股票市場的大崩潰導致了持續四年的經濟大蕭條,這次經濟危機很快從美國蔓延到其他工業國傢。對千百萬人而言,生活成為吃、穿、住的掙紮。各國為維護本國利益,加強了貿易保護的措施和手段,進一步加劇惡化世界經濟形勢,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一個重要根源。
大蕭條也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大蕭條期間約有200-400萬中學生中途輟學;許多人忍受不了生理和心理的痛苦而自殺;社會治安日益惡化。其中最重要的問題是失業。在美國,失業人口總數達到了830萬,在美國各城市,排隊領救濟食品的窮人長達幾個街區。英國則有500-700萬人失業,不得不排著更長的隊伍等候在勞務交易市場內。
經歷了大蕭條的人們在思想上發生了轉變。工人從20年代的麻木狀態中清醒過來,發動了富有戰鬥性的罷工。自由主義者被蘇聯的繁榮吸引,成了馬剋思主義者。而保守主義者由於懼怕布爾什維剋主義,日益轉嚮法西斯主義。
影響
大蕭條的普遍影響導致了:
1. 提高了政府對經濟的政策參與性,即凱恩斯主義。
2. 以關稅的形式強化了經濟的民族主義。
3. 激起了作為共産主義替代物的浪漫-極權主義政治運動(如德國納粹)。大蕭條相對於其他單一原因來說是最能夠解釋為什麽在1932年到1938年之間歐洲大陸和拉丁美洲各國政治逐漸右翼化。
4. 獨裁者的崛起(如希特勒、墨索裏尼),間接造成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The Great Depression was a severe worldwide economic depression in the decade preceding World War II. The timing of the Great Depression varied across nations, but in most countries it started in about 1929 and lasted until the late 1930s or early 1940s. It was the longest, most widespread, and deepest depression of the 20th century, and is used in the 21st century as an example of how far the world's economy can decline. The depression origina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triggered by the stock market crash of October 29, 1929 (known as Black Tuesday), but quickly spread to almost every country in the world.
The Great Depression had devastating effects in virtually every country, rich and poor. Personal income, tax revenue, profits and prices dropped,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plunged by half to two-thirds. Unemploy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rose to 25%, and in some countries rose as high as 33%. Cities all around the world were hit hard, especially those dependent on heavy industry. Construction was virtually halted in many countries. Farming and rural areas suffered as crop prices fell by approximately 60 percent. Facing plummeting demand with few alternate sources of jobs, areas dependent on primary sector industries such as cash cropping, mining and logging suffered the most.
Countries started to recover by the mid-1930s, but in many countries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the Great Depression lasted until the start of World War 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