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歐洲 Prehistoric Europe   古羅馬 Ancient Rome   四帝共治 Tetrarchy   中世紀的意大利   中世紀 Middle Ages   意大利文藝復興   近代歐洲 Early Modern Europe   從革命到帝國主義 From revolution to imperialism   共和國時期 Repubblica Italiana   


  戴剋裏先(Diocles)高居羅馬皇帝時,是一位有抱負的英勇皇帝且對基督徒的迫害甚巨。由於他看出羅馬帝國過去兩、三百年間世襲制度的缺點,整個國傢積弱不振。於是他大規模地將全國的政治體製整個翻轉,即廢除了帝位世襲及君王獨裁的制度,創新一個四帝共治製(the Tetrarchy)的治理模式:由皇帝指派兩位最高級的領導人(或稱兩位皇帝(co-emperors))任職為亞古士督(Augusti)、次一級的兩位領導人任職為統帥(Caesars),即全境共有四位領導人去分治東、西羅馬帝國,如此幅員遼闊的羅馬帝國全境方得享安寧並使國傢強盛起來。而亞古士督的任期是有期限的,屆滿後得自動退位由統帥繼任之。如此可避免有人在位久了出現腐敗、貪婪等惡習及皇帝難以駕禦各個地方政府的窘境。
  
  戴剋裏先稱帝後,將元首製改為君主製。君主頭戴皇冠、身穿名貴絲袍、渾身上下金銀珠寶,臣民需對君主行跪拜禮。另外,君主被當作神來崇拜,比如戴剋裏先就自稱朱庇特化身。另外戴剋裏先實行四帝共治,東西部各有兩帝,一為正職,稱奧古斯都,一為副職,稱凱撒,最高權力屬戴剋裏先。並且規定,副職為正職的養子和女婿,正職在位20年,須讓位給副職。就這樣,東方奧古斯都戴剋裏先駐尼科米底,統治色雷斯、東方、亞細亞、埃及和本都,凱撒伽列裏烏斯駐塞薩洛尼基,統治馬其頓、默西亞。西方奧古斯都馬剋西米安駐米蘭,統治意大利、雷蒂安、伊利裏亞和阿非利加,凱撒君士坦提烏斯一世駐特裏爾,統治不列顛、高盧和西班牙。戴剋裏先還縮小行省的規模,劃分了100多個行省,並設立了行政區,十幾個行省為一行政區,地方總督不任軍職。
  
  戴剋裏先改革軍事,將軍隊分為邊防軍和巡防軍,邊防軍用於抵抗外部入侵,巡防軍用於鎮壓人民起義和造反的軍隊。他還縮小軍團規模,增加軍團數量,以便調度,由於戴剋裏先四分帝國,每個皇帝都有大量士兵,這大大加重了帝國的經濟負擔。所以,戴剋裏先又實行新稅製,人頭稅方面,規定成年男子為一頭,女子為半頭,土地稅方面按糧田或果園的類型以及面積徵稅,城市居民方面按各種行業徵稅,另外官吏、退役老兵、奴隸免稅。為了保證稅源,戴剋裏先頒布法律,不許農民自由遷徙以及手工業者、商人等不得改行,甚至規定必須子承父業。戴剋裏先還改變幣製和調整物價,但都不成功。
  
  戴剋裏先在位20年後,於305年退位,同時馬剋西米安也退位。在西方,即位的君士坦提烏斯一世僅在位一年多,就在不列顛去世,兒子君士坦丁一世即位。君士坦丁一世即位時衹占不列顛和高盧,其餘地區在馬剋西米安的兒子馬剋森提烏斯的控製之下。312年,他擊敗了馬剋森提烏斯,統一了西方。在東方,伽列裏烏斯在311年去世後,即位的李錫尼烏斯擊敗了占有埃及和部分亞洲領土的馬剋西密努斯·代亞,統一了東方。313年,君士坦丁一世和李錫尼烏斯頒布了米蘭敕令,宣佈基督教合法。314年,兩人爆發了衝突,未分勝負。323年,兩人再戰,李錫尼烏斯戰敗,君士坦丁成為了帝國的唯一統治者。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