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
埃塞俄比亚 Ethiopia 埃及 Egypt 突尼斯 Tunisia 阿尔及利亚 Algeria 尼日利亚 Nigeria 塞内加尔 Senegal 南非 South Africa 安哥拉 Angola 贝宁 Benin 布基纳法索 Burkina Faso 布隆迪 Republic of Burundi 博茨瓦纳 Republic of Botswana 赤道几内亚 Equatorial Guinea 多哥 Togo 厄立特里亚 Eritrea 佛得角 Republic of Cape Verde 冈比亚 Gambia 刚果 Republic of the Congo 刚果民主共和国 Democratic Republic of Congo 吉布提 Djibouti 几内亚 Guinea 几内亚比绍 Guinea-Bissau 加纳 Republic of Ghana 加蓬 Gabon 津巴布韦 Zimbabwe 喀麦隆 Republic of Cameroon 科摩罗 Comoros 科特迪瓦 Ivory Coast 肯尼亚 Republic of Kenya 莱索托 Kingdom of Lesotho 利比亚 Libya 利比里亚 Republic of Liberia 卢旺达 Republic of Rwanda 马达加斯加 Madagascar 马拉维 Malawi 马里 Republic of Mali 毛里塔尼亚 Mauritania 毛里求斯 Republic of Mauritius 摩洛哥 Kingdom of Morocco 莫桑比克 the Republic of Mozambique 纳米比亚 The Republic of Namibia 尼日尔 Niger 塞拉利昂 the Republic of Sierra Leone 塞舌尔 Seychelles 斯威士兰 Swaziland 苏丹 Sudan 索马里 Somalia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Sao Tome and Principe 坦桑尼亚 Tanzania 乌干达 The Republic of Uganda 赞比亚 The Republic of Zambia 乍得 the Republic of Chad 中非共和国 The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
毛裏求斯 Republic of Mauritius 首都:路易港 國家代碼: mu |
毛裏求斯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Mauritius),非洲東部一島國,位於印度洋西南方。西距馬達加斯加約800公裏,與非洲大陸相距2,200公裏。整個國土由幾個火山島組成,面積2,040平方公裏,人口約126萬(2007年估計數字)。1968年3月12日脫離英國殖民獨立。首都為路易港(Port Louis),官方語言為英語,法語亦普遍使用,多數人講印地語和毛裏求斯剋裏奧耳語(Mauritian Creole),島上有不少客傢人移民,故亦通用客傢話。居民51%信奉印度教,31.3%信奉基督教,16.6%信奉伊斯蘭教。
毛裏求斯曾是世上唯一住有渡渡鳥的地方,但該鳥已於17世紀末絶種。 歷史 毛裏求斯原為荒島。公元十世紀,達羅毗荼人(泰米爾人)及南島人水手首先紀錄了該島的存在。及至1505年,葡萄牙人佩德羅·馬斯剋林(Pedro Mascarenhas)到達該島,取名為“蝙蝠島”,卻沒有在島上開墾或殖民。1598年荷蘭人來此,以荷蘭慕黎斯王子(Maurice of Nassau)的名字命名為毛裏求斯。1638年,荷蘭人在該島建立永久聚居地,卻在數十年後因為天氣惡劣等因素而放棄該島離去。當時占領鄰島留尼汪的法國遂在1715年占領毛裏求斯,並改稱其為“法蘭西島”(法文:Île de France,英文:Isle of France)。在法國的管治和當時殖民地總督弗朗索瓦·馬埃·德·拉布爾多內(en:Bertrand-François Mahé de La Bourdonnais)的大力推動下,毛裏求斯開始發展蔗糖業,經濟得以起飛。 當時法國與英國常有軍事衝突,統治毛裏求斯的法國人包庇襲擊英國商船的海盜,這些海盜經常奪取來往英國與印度的商船和船上的貴重貨物。及至拿破侖戰爭(1803-1815)爆發,英國决意奪得毛裏求斯以消除海盜威脅。法國海軍在大港戰役(Battle of Grand Port)中擊敗英國海軍,這也是拿破侖麾下海軍對陣英國的唯一勝仗。雖然如此,法國海軍還是在三個月後被英國海軍擊敗。敗退的法軍在1810年12月3日正式嚮英軍投降。作為投降的條件之一,英國容許島上的法國人保留在所擁有的土地和物業、繼續使用法語及應用法國法律處理刑事和民事案件等的權利。毛裏求斯在1814年成為英國殖民地,並回覆舊稱“毛裏求斯”。此後英國人從中國、東南亞、非洲及印度等地引入大批廉價勞工、囚犯和自由民到此從事墾殖,令毛裏求斯成為當時販賣廉價勞工的中心。時至今日,毛裏求斯仍有三萬多清朝移民的後裔,他們多是祖籍廣東梅縣,至今還習慣稱首都路易港為“波纍”(Port Louis的粵語音譯)。 1961年7月, 英國被迫同意毛裏求斯實行內部自治。1965年,英國以國防為由,將具有戰略價值、本屬毛裏求斯領土的查戈斯群島(Chagos Archipelago)分割出來,另建英屬印度洋領地(British Indian Ocean Territory),以方便與美國合作在印度洋上建立軍事基地。毛裏求斯當局當時並沒有提出反對,但後來重申擁有查戈斯群島的主權,並認為分割行為違反國際法,這個說法更獲得聯合國的認同。1968年3月12日,毛裏求斯宣佈脫離英國統治獨立。1992年改行共和國製,同年3月1日改稱毛裏求斯共和國。 地理 毛裏求斯除本島外,還包括了聖布蘭登群島、羅德裏格斯島及阿加萊加群島。毛裏求斯與附近的留尼汪島(距毛裏求斯西南200公裏)及羅德裏格斯島等共同組成馬斯剋林群島(Mascarene Islands)。馬斯剋林群島的形成是由於非洲板塊在留尼汪熱點上滑動所引起的一連串海底火山爆發,但這地區的火山活動已不再活躍。毛裏求斯本島形成於群島的中央臺地,最高點位於島上西南部,海拔828米(2,717呎)。現在在臺地四周的山丘仍能看到昔日火山口的遺跡。 毛裏求斯的首都路易港位於本島西北端,亦為該國的最大城市。其他重要城鎮包括居爾皮普(Curepipe)、瓦科阿(Vacoas)、菲尼剋斯(Phoenix)、卡特勒博爾納(Quatre Bornes)、羅斯希爾(Rose Hill)及博巴森(Beau Bassin)等。 毛裏求斯亦以自然景觀聞名。就連美國著名作傢馬剋·吐溫也在其個人遊記作品《赤道漫遊記》(Following the Equator)中提到:“有人說上帝創造天堂之前先創造毛裏求斯,而那個天堂其實是依照毛裏求斯創造出來的。” 毛裏求斯屬熱帶氣候,惟受東南信風影響。每年五月至十一月為鼕季,和暖乾燥;十一月至五月為夏季,炎熱潮濕。海岸地區溫度由鼕季的22℃至夏季的34℃。海水溫度則由鼕季的22℃至夏季的27℃。毛裏求斯中部地區的日間最高氣溫由八月約19℃至二月約26℃不等。島的西面和北面比東面和南面較為和暖及乾燥。五月至九月多受反氣旋影響,十一月至四月有時會受熱帶氣旋影響。 分區及領地 毛裏求斯本島劃分為九個區(district): 1.黑河(Black River)(首府:巴姆布斯,Bambous) 2.法拉格(Flacq)(首府:Centre de Flacq) 3.大港(Grand Port)(首府:馬可邦(Mahebourg)) 4.莫卡(Moka)(首府:Quartier Militaire) 5.龐波慕斯(Pamplemousses)(首府:Triolet) 6.帕萊恩-韋希姆斯(Plaines Wilhems)(首府:羅斯希爾(Rose Hill)/居爾皮普(Curepipe)) 7.路易港(Port Louis) 8.朗巴特河(Rivière du Rempart)(首府:Mapou) 9.薩凡恩(Savanne)(首府:Souillac) 領地 羅德裏格斯島(Rodrigues)。位於毛裏求斯本島東北約570公裏。於2002年10月獲有限度自治權,此前羅德裏格斯島的地位等同毛裏求斯的第十個管治區。 阿加萊加群島(Agalega Islands)。位於毛裏求斯本島以北約933公裏的兩個小島。 聖布蘭登群島(Saint Brandon Islands)。又稱卡加多斯-卡拉若斯群島(Cargados Carajos Shoals),位於毛裏求斯本島以北約402公裏。 其他轄地 蘇丹沙洲(Soudan Banks)(包括東蘇丹沙洲) 納札勒夫沙洲(Nazareth Bank) 薩耶·迪·馬尼亞沙洲(Saya de Malha Bank) 賀堅斯沙洲(Hawkins Bank) 另外,毛裏求斯亦宣稱擁有以下地區的主權: 托洛姆林島(Tromelin Island)。現由法國占領。 查戈斯群島(Chagos Archipelago)。現由英國占領,屬英屬印度洋領地(British Indian Ocean Territory)一部份。 政治 毛裏求斯是一個議會民主製國傢,政府架構與英國國會相似。國傢元首是總統,任期為五年,總統由一院製議會──毛裏求斯國民議會(National Assembly of Mauritius)選出。國民議會共有70名成員,其中62名成員由21個選區以全民投票方式選出。毛裏求斯本島共分為20個選區,每個選區各選出3名議會成員;而羅德裏格斯島則自成一個選區,選出2名議會成員。全民投票完成後,選舉監察委員會會酌情由落選的參選者當中,提名四至八名獲票最多的各個少數族裔代表進入議會,以確保少數族群的聲音在議會中得到平等的對待。這就是所謂的“最佳落敗者”(best loser)選舉係統。 政府由首相和部長理事會領導,任期為五年。在國民議會內贏得多數議席的政黨或政黨聯盟將組織政府,並通常由其領袖出任首相。首相會由全體國民議會成員中選出除總檢察官外所有內閣成員。至於國民議會內的第二大黨或政黨聯盟會組成官方反對黨(Official Opposition),其領袖通常會被毛裏求斯總統提名為反對黨領袖。 在國際事務方面,毛裏求斯是印度洋委員會(Indian Ocean Commission)、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Southern African Development Community)、英聯邦及全球法語區(La Francophonie)成員國。2006年,毛裏求斯成為葡萄牙語國傢共同體(Community of Portuguese Language Countries)的觀察員國,以期與其他成員國發展更緊密合作關係。 毛裏求斯沒有成立國傢軍隊,但擁有海岸防衛隊、保安隊及警隊。 經濟 自從1968年獨立以來,毛裏求斯由低收入農業經濟發展成工業、金融業及旅遊業同樣蓬勃的中收入經濟。期內多數時間的每年經濟增長都在百分之5至6之間,這可從人民預期壽命延長、嬰兒夭折率減少、國內基礎建設大幅改善等情況得到印證。 毛裏求斯2005年的估計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簡稱“PPP”)為10,155美元。人均國內生産總值於非洲位列第七名,次於留尼汪(19,233美元)、塞舌爾(PPP 13,887美元)、加蓬(PPP 12,742美元)、博茨瓦納(PPP 12,057美元)、赤道幾內亞(PPP 11,999美元)及利比亞(PPP 10,727美元)。國傢經濟主要依賴種植甘蔗、旅遊、紡織及服務業。其他行業亦有快速增長的趨勢。非洲國傢之中,衹有毛裏求斯、利比亞和塞舌爾的人類發展指數被評為“高”級別。 島上約九成的耕地都種滿了甘蔗,國傢四分之一的外匯收入都是來自甘蔗出口。但1999年一場嚴重旱災大大打擊了當地的甘蔗業,政府便將經濟發展策略改為吸引外來投資。現有超過9,000間主要針對印度和南非等市場的離岸公司在毛裏求斯設立,他們單是對當地銀行業的投資就已高達10億美元。前宗主國法國不僅是毛裏求斯的最大貿易夥伴,更嚮該國提供多個範疇的技術支援。 人口和語言 毛裏求斯社會包含了很多不同的種族,而占大多數的是印度次大陸移民的後裔。除此之外,亦有不少來自非洲大陸、馬達加斯加、法國、英國、中國及其他地方。全國2,040平方公裏的面積住了約126萬人,令其人口密度達每平方公裏616人,世界排名11。 毛裏求斯的官方語言是英語,所有政府文件都以英文書寫。在學校裏,英語和法語都是教學語言。但法語在廣播及文字傳媒,以至在商業及企業關係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毛裏求斯最多人說的語言是毛裏求斯剋裏奧耳語(Mauritian Creole),這語言受法語影響頗深,卻在某些地方與法語有明顯分別;也包含有英語、旁遮普語等成份。剋裏奧耳語被視為毛裏求斯的國傢母語。 文化 飲食文化 由於族裔混雜、文化多元,毛裏求斯的飲食亦多受剋裏奧耳菜、中菜、歐洲菜和印度菜等影響,所以一頓飯裏常有混集不同地方菜餚的情況。其中尤以印度菜對毛裏求斯飲食文化影響最深,印度菜中的咖喱、香料和一種叫“Briyani”的菜飯被搬到毛裏求斯人的日常飲食裏。毛裏求斯一度受法國統治,所以法國菜也是普及菜式,但是受到印度菜和非洲菜影響,這種“變種”的法國菜多用辣椒和香料作調味。 毛裏求斯大部份農業用地都以種植甘蔗為主,除了用作製造蔗糖外,也用來釀製蘭姆酒(或稱“冧酒”或“朗姆酒”)。甘蔗是由荷蘭人於1638年率先引入毛裏求斯的,主要用來製造“阿力酒”(Arrack)。到1850年,纔由法國人Pierre Charles François Harel首先提倡在毛裏求斯興建蘭姆酒釀酒廠。 人文藝術 塞卡(Sega)是毛裏求斯一種本土獨有民間音樂和舞蹈的統稱。塞卡音樂來自非洲,起源自法國殖民統治期間。亦因此傳統塞卡音樂的歌詞內容通常描述當年黑奴在島上的艱苦生活;到了現代則發展成黑人居民控訴所受到的不平等的宣泄渠道。現在的塞卡歌舞也轉變成吸引遊客的表演之一。表演多由男性表演者負責樂器演奏,女性表演者負責舞蹈表演。多年來所使用的樂器都大同小異,包括用山羊皮做鼓膜的拉瓦納手鼓(ravane)、馬拉瓦納木沙盒(maravann)、三角鐵等。女舞蹈員穿上顔色鮮豔的長裙,跟隨輕快的節奏起舞。島上不少酒店都提供塞卡歌舞表演。 1847年,毛裏求斯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行郵票的地區。當時發行了兩款郵票,一款是“紅便士”(Red Penny),另一款是“藍兩便士”(Blue Two Pence)。這兩款郵票也許是世界上最著名而且珍貴的郵票。 2008年諾貝爾文學奬得主讓-馬裏·古斯塔夫·勒剋萊齊奧(Jean-Marie Gustave Le Clézio)擁有法國-毛裏求斯血統,每年都會在島上居住一段時間。 節日娛樂 毛裏求斯人會為聖誕節、大寶森節(或譯紮針節)、農歷新年、雅各伯拉華爾(Jacques-Désiré Laval)神父紀念日、屠妖節(或譯萬燈節)、濕婆節及開齋節等節日慶祝。 毛裏求斯作為一個以旅遊業為主的島國,又以水清沙幼的海岸聞名,故島上的消閑娛樂亦多與水上活動有關。環繞毛裏求斯島的珊瑚礁提供了大片平靜的淺海灘,十分適合進行釣魚、滑浪風帆、滑水、遊艇甚至潛水艇觀光等活動。陸上消閑方面,獵鹿、沙灘車、登山自行車、沿繩下降(abseiling)、滑降(zip lining)、騎馬及野外定嚮等都甚受歡迎,但多為富有的人才能負擔得起。 渡渡鳥 當葡萄牙人於十六世紀初發現毛裏求斯時,他們見到一種前所未見的新品種雀鳥,並把其命名為渡渡鳥,意即“呆子”。到了1681年,島上已不見渡渡鳥的蹤影,原因主要是葡萄牙和荷蘭殖民者大量獵殺渡渡鳥,而且為了建造城市而砍伐森林,破壞了渡渡鳥的生存環境。也有說法認為由殖民者帶到毛裏求斯的野豬被放生到野外後,嚴重威脅到繁殖速度慢的渡渡鳥。無論原因為何,渡渡鳥在被人類首次發現之後不過二百年時間,就從地球上消失了。 The island of Mauritius is renowned for having been the only known home of the dodo. First sighted by Europeans around 1600 on Mauritius, the dodo became extinct less than eighty years lat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