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   
埃塞俄比亚 Ethiopia   埃及 Egypt   突尼斯 Tunisia   阿尔及利亚 Algeria   尼日利亚 Nigeria   塞内加尔 Senegal   南非 South Africa   安哥拉 Angola   贝宁 Benin   布基纳法索 Burkina Faso   布隆迪 Republic of Burundi   博茨瓦纳 Republic of Botswana   赤道几内亚 Equatorial Guinea   多哥 Togo   厄立特里亚 Eritrea   佛得角 Republic of Cape Verde   冈比亚 Gambia   刚果 Republic of the Congo   刚果民主共和国 Democratic Republic of Congo   吉布提 Djibouti   几内亚 Guinea   几内亚比绍 Guinea-Bissau   加纳 Republic of Ghana   加蓬 Gabon   津巴布韦 Zimbabwe   喀麦隆 Republic of Cameroon   科摩罗 Comoros   科特迪瓦 Ivory Coast   肯尼亚 Republic of Kenya   莱索托 Kingdom of Lesotho   利比亚 Libya   利比里亚 Republic of Liberia   卢旺达 Republic of Rwanda   马达加斯加 Madagascar   马拉维 Malawi   马里 Republic of Mali   毛里塔尼亚 Mauritania   毛里求斯 Republic of Mauritius   摩洛哥 Kingdom of Morocco   莫桑比克 the Republic of Mozambique   纳米比亚 The Republic of Namibia   尼日尔 Niger   塞拉利昂 the Republic of Sierra Leone   塞舌尔 Seychelles   斯威士兰 Swaziland   苏丹 Sudan   索马里 Somalia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Sao Tome and Principe   坦桑尼亚 Tanzania   乌干达 The Republic of Uganda   赞比亚 The Republic of Zambia   乍得 the Republic of Chad   中非共和国 The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幾內亞比紹 Guinea-Bissau   首都:比紹  國家代碼: gw   
  朝政
  幾內亞比紹共和國是在北大西洋岸的西非國傢,曾是葡萄牙殖民地。幾內亞比紹北鄰塞內加爾,東方、南方鄰幾內亞,西鄰大西洋。人口有1,388,363人,首都是比紹。
  
  歷史
  
  葡萄牙人在1446年宣稱現幾內亞比紹之地為葡屬幾內亞,但在1600年前,葡萄牙人建立了少量貿易站。葡萄牙人從幾內亞比紹地區販運奴隸至佛得角。當時,雖然葡萄牙人聲稱對整個幾內亞比紹擁有主權,但他們實際控製範圍很有限。
  
  19世紀,奴隸貿易的衰微令葡萄牙人嚮內陸找尋新利益。葡萄牙人對內陸的佂服十分緩慢,且遭遇激烈反抗。另外,葡萄牙割了很多土地給法屬西非,包括繁榮的Casamance河流域。葡萄牙亦曾為Bolama而和英國爭論,經美國總統尤裏西斯·格蘭特於1870年的介入,最後Bolama歸入葡屬幾內亞。1879年,葡屬幾內亞從葡屬佛得角分開,在此之前,葡屬幾內亞歸葡屬佛得角管理。
  
  1915年:葡萄牙的殖民運動纔完成。但零星抵抗到1936年纔停止。
  1941年:行政首都從Bolama遷往比紹。
  1952年:經修正憲法後,葡屬幾內亞殖民地改名為“葡萄牙海外領地”。
  1956年:幾內亞和佛得角非洲獨立黨(African Party for the Independence of Guinea and Cape Verde)成立。
  1961年:幾內亞和佛得角非洲獨立黨開始組織武裝遊擊隊對抗葡萄牙,雖然葡萄牙增加駐軍至超過3萬5千人,該黨仍不斷擴張勢力。
  1968年:幾內亞和佛得角非洲獨立黨已控製幾內亞比紹大部分地區。
  1973年9月24日:幾內亞比紹宣告獨立。同年11月,聯合國大會以93比7的投票結果,承認幾內亞比紹獨立。
  1974年9月10日:葡萄牙正式承認幾內亞比紹獨立。
  1980年:當時的總理若昂·貝爾納多·維埃拉發動政變推翻政府。
  1981年11月至1984年5月:權力落入由維埃拉所領導的革命委員會。
  1984年:單黨製的國會通過新憲法,選出維埃拉繼任下一任總統。在該制度下,總統同時是國傢元首和政府首腦,亦是幾內亞和佛得角非洲獨立黨的領導和軍方首領。1983年、1985年和1993年曾傳出有政變計劃推翻維埃拉控製的政府。
  1994年:舉行第一次多黨總統和國會選舉。
  1998年:一場軍事暴動引發內戰。
  1999年:維埃拉總統被驅逐。
  2000年:舉行選舉,昆巴・雅拉(Kumba Ialá)當選總統。
  2003年:威利西摩・科雷亞・賽亞布拉(Veríssimo Correia Seabra)將軍發動政變,拘捕昆巴・雅拉,理由為“昆巴・雅拉不能解决睏難”,國會大選並被多次延期,最後於2004年3月舉行。
  2004年10月:賽亞布拉將軍和其他人在一場軍事叛變死去,引起廣泛的動亂。
  2005年6月:舉行首次自昆巴・雅拉被捕後的總統大選,昆巴・雅拉亦參選這次選舉,但最後由前總統維埃拉勝出。
  2007年4月9日:總統維埃拉任命馬爾提諾·達法·卡比為政府總理。
  2009年1月:巴蒂斯塔·塔格梅·納·瓦伊參謀長命令總統衛隊解散,接着發生納·瓦伊參謀長遭到暗殺未遂的事件。3月1日:首都比紹的軍隊司令部大樓發生爆炸案,納·瓦伊參謀長在爆炸事件中身亡。
  3月2日凌晨:認為納·瓦伊參謀長是遭到總統的人馬殺害的叛軍士兵襲擊總統府,殺害了總統若昂·貝爾納多·維埃拉。該國的首相卡洛斯·戈梅斯以及國傢安全顧問路易士·桑卡確認總統已經身亡,但是尚未公佈詳細狀況。政府軍透過國營廣播電臺宣告叛軍已經是“孤立的勢力”,並且將要進行鎮壓,同時也強調如果叛軍願意遵守憲法,也會給予保障。目前比紹市內已有派駐軍隊戒備,並且暫時關閉民營廣播公司,目前比紹市內沒有很大的混亂。
  
  3月3日幾內亞比紹臨時總統雷蒙多•佩雷拉即3日上任。他是國會議長。佩雷拉說,他會在“依憲法規定,於60天內舉行選舉之前,承擔國傢元首職權”。
  
  9月8日幾內亞比紹當選總統馬拉姆·巴卡伊·薩尼亞宣誓就職。
  
  政治
  
  幾內亞比紹的政治是該國過渡到半總統製、代議政製和共和製的框架下發生。總統是國傢元首,總理則為政府首腦。政府掌行政權。政府和國會共同握有立法權。幾內亞比紹的司法則獨立於行政和立法。
  
  幾內亞比紹設一個多黨製的國會(National People's Assembly of Guinea-Bissau),亦是一院製。現任國會於2004年3月28日經選舉而産生,現有102個席位,當中100個席位是從幾內亞比紹本土選舉而來,餘下2個則預留給居於海外的幾內亞比紹國民,但在最近的選舉中留空了上述2個席位。議員任期為4年。無一政黨能常獨取權力,往往和其他政黨合組聯合政府。
  
  總統亦經選舉産生,任期為5年。經國會咨詢後,總統任命總理。
  
  行政區劃
  
  幾內亞比紹各區主條目:幾內亞比紹行政區劃
  幾內亞比紹分為8個區(regiões)和1個自治縣(sector autónomo),區下設縣(sectores)。各區如下:
  
  巴法塔區(Bafatá)
  比翁博區(Biombo)
  比索自治區(Bissau)
  博拉馬區(Bolama)
  卡謝烏區(Cacheu)
  加布區(Gabu)
  奧約區(Oio)
  基納拉區(Quinara)
  通巴利區(Tombali)
  地理
  
  幾內亞比紹衛星圖主條目:幾內亞比紹地理
  幾內亞比紹位於非洲西部,包括比熱戈斯群島(Bijagos Archipelago)等島嶼,西鄰大西洋,北鄰塞內加爾,東方、南方鄰幾內亞,面積達36,120平方千米,海岸綫長達350千米,最高點約300米,境內東部為熱帶稀樹草原(savanna),地勢較高,大部分地區則為海岸平原。
  
  幾內亞比紹屬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通常炎熱潮濕。6月到11月是季風型雨季,吹西南風。12月到5月是旱季,吹東北哈馬丹風(harmattan)。
  
  經濟
  
  幾內亞比紹是二十個全世界最貧窮國傢的其中一個。該國經濟以農業和漁業為主。但在1998年,該國經濟和基建被內戰嚴重破壞。近年來,腰果的生産有顯著的增加。該國現是全球第六大腰果生産國。幾內亞比紹亦出口海産和少量花生、棕櫚的果仁和木材。米飯是幾內亞比紹的主要作物和食糧。幾內亞比紹外債高達9億多美元。
  
  人口
  
  直至2004年7月,幾內亞比紹人口估計為1,388,363人,99%的國民為黑人,當中分為3類,包括集中於北部和東北的Fula和說Mandinka話的人、住在南部海岸地區的Balanta及Papel和居於中央和北部海岸地區的Manjaco和Mancanha。餘下的多是麥士蒂索人(黑人和葡萄牙人混血兒的後裔)。純葡萄牙人屬極少數,因為幾內亞比紹獨立後大多葡萄牙殖民者遷出幾內亞比紹。
  
  幾內亞比紹人口增長率是2.07%。出生率十分高,每1000人中有49.92個新生嬰孩,平均每名婦女出生7.56個嬰孩。但死亡率亦高,每1000人中有16.53人死亡。幾內亞比紹人口的預期壽命比發達國傢短,男性的預期壽命衹有45.05歲,女性預期壽命為48.75歲。
  
  44%的人口使用Kriol,一種深受葡萄牙語影響的剋裏奧爾語。衹有14%的人口使用官方語言(葡萄牙語)。其餘使用其他非洲語言。
  
  約50%的人口信奉傳統宗教。信奉伊斯蘭教占總人口的45%,主要是Fula和說Mandinka話的人。5%的人口信奉基督教,當中多為天主教徒。
  
  文化
  
  幾內亞比紹的音樂多與多節奏的gunbe有關。Gunbe是幾內亞比紹音樂的標志,但多年的社會動蕩令Gunbe和主流聽衆脫節。
  
  葫蘆是該國主要的樂器,用於演奏極快和富節奏感的復雜舞麯。幾內亞比紹人常用Kriolu語(一種深受葡萄牙語影響的語言)創作歌詞,內容幽默,亦和時事息息相關,特別關於愛滋病。
  
  Gunbe有時泛指幾內亞比紹的任何音樂,但往往特指一種融匯該國十種民間音樂傳統的獨特音樂風格。Tina和tinga是其他流行的音樂類型。
  
  教育
  
  直至2003年,總人口的識字率估計為42.4%,男性為58.1%,女性則為27.4%,遠低於男性。


  The Republic of Guinea-Bissau (pronounced /ˈɡɪni bɪˈsaʊ/; Portuguese: República da Guiné-Bissau, pronounced [ʁɛˈpublikɐ dɐ ɡiˈnɛ biˈsau]) is a country in western Africa, and one of the smallest states in continental Africa. It is bordered by Senegal to the north, and Guinea to the south and east, with the Atlantic Ocean to its west.
  
  Its size is nearly 37,000 square kilometres (14,000 sq mi) with an estimated population of 1,600,000. Formerly the Portuguese colony of Portuguese Guinea, upon independence, the name of its capital, Bissau, was added to the country's name to prevent confusion with the Republic of Guinea. Guinea-Bissau's GDP per capita is one of the lowest in the world.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