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类 解讀中國巫文化時代占筮書:《易經》讀本   》 第9節:二《坤》:大地母親的胸懷(1)      臧守虎 Cang Shouhu

  六四:結紮口袋,沒有災害,也沒有榮譽。
  六五:黃裳,元吉。
  六五:身着黃色的下裙,非常吉利。
  上六:竜戰於野,其血玄黃。
  上六:竜在田野上爭鬥,流出玄黃色的血。
  用六:利永貞。
  用六:利於永久占問。
  卦名"坤"的意思是地、大地,《說卦》、《說文》都說:"坤,地也。"卦象也全部由六個陰爻組成,為全陰之卦。無論是從卦名,還是從卦象上看,《坤》、《乾》二卦象徵的意義都相反。《乾》為陽、為天、為父,《坤》為陰、為地、為母,《乾》、《坤》二卦構成了陰與陽、天與地、父與母等二元對立。
  陰、陽雖然相互對立,但又相互依存、相互轉化。陰極陽生,陽極陰生。從卦與卦的關係來說,《坤》卦是在《乾》陽極之後,經過《姤》一陰生、《遁》二陰生、《否》三陰生、《觀》四陰生、《剝》五陰生六個階段而來。因此,卦辭首先承上啓下地闡述了由《乾》到《坤》的轉化。
  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坤:非常通順。像母馬一樣柔順,利於占問。君子有所行動,先是迷失道路,後來找到方向。利於嚮西南方向尋求同盟,在東北方向則失去同盟。安居不動占問吉。
  "牝馬"就是母馬。《坤》為陰、為母、為靜、為柔,母馬具備《坤》卦所象徵的這些特徵和屬性,因此說"利牝馬之貞"。
  主,《說文》解釋說"燈中火主也"。"燈中火主"又是什麽意思呢?古代用油脂做燃料,用草或者棉綫之類為燈芯引燃油脂照明,燈芯就是所謂的"燈中火主"。油脂是一種物質,燃燒以後卻有照明的功能;燈芯是靜止不動的,但火焰卻是隨風搖動。從陰陽的角度分類,物質為陰,功能為陽;靜為陰,動為陽。也就是說,"主"(燈芯)從陰陽的角度來說,指的是"陰"。
  朋,本義指"朋貝",古人以貝殼作為貨幣,將貝殼用繩串起,一串五貝,兩串為一"朋"。《損》六五、《益》六二爻辭所說的"或益之十朋之龜"的"朋"就是這個意思。因為"朋"是同類的東西,所以又引申為朋友、同盟等義。朋友有同性、異性之分,《坤》卦辭中的"朋"是指異性朋友,具體指陰氣。
  《乾》卦陽極陰生,再發展下去,就開始了《姤》一陰生、《遁》二陰生、《否》三陰生、《觀》四陰生、《剝》五陰生,最後到《坤》六陰生。由《乾》到《坤》的過程,就是由南方經西南方到北方的過程,也就是"西南得朋"的過程。《坤》卦陰極陽生,再繼續發展下去,又開始了《復》一陽生、《臨》二陽生、《泰》三陽生、《大壯》四陽生、《夬》五陽生,最後到《乾》六陽生。由《坤》到《乾》的過程,就是由北方經東北方到南方的過程,也就是"東北喪朋"的過程。以十二闢卦圖示如下:
  十二闢卦圖
  《乾》上九中說"亢竜,有悔",表明陽氣已經盛到了極點;從人事上來說,如同人事業取得成功,驕傲自滿,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如同迷失了道路一樣,不知道嚮哪個方向繼續努力,因此說"君子先迷"。《乾》用九中說"見群竜無首",表明陰氣已經開始滋生,開始了由《姤》到《坤》的過程。"主"為陰,因此又說"後得主"。
  陽為動,陰為靜。《坤》卦六爻全是陰爻,在季節上象徵鼕天中最冷的一段時間。這樣的季節中,是不適合做事情的,應休養生息,為來年積蓄能量,因此說"安貞吉"。
  《坤》象徵大地,其卦象由《姤》一陰生、《遁》二陰生、《否》三陰生、《觀》四陰生、《剝》五陰生的生成過程又象徵由秋天到鼕天。因此,以下六爻爻辭主要通過描述大地的特徵,秋鼕之際大地上的景物,以及這個期間人們在大地上所從事的活動,隱喻、暗示處《坤》之時應采取的方針策略。
  初六:履霜,堅冰至。
  初六:腳踏上霜,意味着冰凍的季節即將來到。
  履,本義是鞋子,引申為行走、踐踏。"二十四節氣歌"雲:秋處露秋寒霜降,鼕雪雪鼕小大寒。從自然節氣上來講,霜降以後不久,白雪皚皚、堅冰凝結、天寒地凍的鼕天就要來了,因此說"履霜,堅冰至"。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中華書局
第1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1)第2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2)
第3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3)第4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4)
第5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1)第6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2)
第7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3)第8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4)
第9節:二《坤》:大地母親的胸懷(1)第10節:二《坤》:大地母親的胸懷(2)
第11節:二《坤》:大地母親的胸懷(3)第12節:三《屯》:萬事開頭難(1)
第13節:三《屯》:萬事開頭難(2)第14節:三《屯》:萬事開頭難(3)
第15節:三《屯》:萬事開頭難(4)第16節: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1)
第17節: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2)第18節:五《需》:"越是難險越嚮前"宜忌(1)
第19節:五《需》:"越是難險越嚮前"宜忌(2)第20節:五《需》:"越是難險越嚮前"宜忌(3)
第21節:六《訟》:退一步海闊天空(1)第22節:六《訟》:退一步海闊天空(2)
第23節:六《訟》:退一步海闊天空(3)第24節:七《師》:武王伐紂實錄(1)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