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类 權謀書   》 第9節:領袖之道(8)      劉嚮 Liu Xiang

  君子說:弦章的廉潔,是受了晏子遺風的影響。
  41. 不可不讀《春秋》
  上天生出百姓,不是為了建立君王;上天建立君王,也不是為了設立名位。作為一國之君,貪圖私欲而不顧百姓,是有違天命的。忘記君王所應做的事的人,《春秋》就不把他記載為賢君,而把他看做夷、狄。
  鄭伯厭惡一個人同時厭棄他的老師,所以有“夷、狄不能為君”的說法,君王不拿這些來反省自己,即使違背了事實,內心也不會知道。
  所以說:“國君不可不讀《春秋》。”
  42. 不配做國君的人
  齊人殺了他們的國君,魯襄公就拿着戈站起來說:“哪個大臣敢殺他們的國君?”
  師懼說:“齊國的領導無方,任用小人,放縱個人的欲望,虐待天下的人,這不是君王的所為,他遭到殺身之禍,是自己找的;大王不愛惜天下人的生命,而痛惜一個人的死亡,這是多麽的錯誤。齊國的大臣已不配為大臣,他的國君被殺也不足惜。”
  43. 周公以身做則
  孔子說:“文王像元年,武王像春王,周公像正月,文王的父親是王季,母親是太任,妃子是太姒,武王、周公是他的兒子,泰顛、閎夭是他的大臣,他的品質本是很好。周武王先修養德行,再治理國傢,國傢治理好,再把天下治好,討伐無道的人,懲辦有罪的人,他一行動,天下就治理得很好,這應算是光明正大的。春天萬物都及時生長,人君領導有方,百姓都將安居樂業,周公以身做則,而天下的人都順從他,這是最大的誠意。”
  44. 權力的秘密
  人主的地位高,大臣的地位低,這是勢力形成的必然結果。一旦勢力沒有了,權也就跟着沒有了,所以人主無道,諸侯的地位就會上升;諸侯如果無道,大夫就要興盛起來了。大夫不盡職,老百姓就要起來反抗了。因此,在上位的人如果不失政,而在下位的人想奪得他的權力,是從來沒有過的。
  45. 本末不可倒置
  孔子說:“夏朝如果不亡,商朝就不會起來;商朝如果不亡,周朝也就不會起來;周朝不亡,也就不會有《春秋》;《春秋》寫了以後,君子們纔曉得周朝亡了。”所以上下相剋,好像水火相滅一樣,一國的領袖不可不知道臣下權大的結果,臣下強大起來了,而國傢就危險了,一國的領袖如果不明白這種情況,那麽國傢就太危險了。
  管仲說:權不可分開,政治也不能容許有異己存在。所以說:小腿比大腿粗的人難以步行,手指大過臂的人很難把東西抓緊,本末不能倒置。
  46. 用權須謹慎
  司城子罕做宋國宰相,告訴宋國的國君說:“國傢動蕩和安定,人民的治和亂,在於人主能不能實行賞和罰。賞得恰當,賢能的人就會得到鼓勵;罰得恰當,壞人就會絶跡。如果賞罰不當,那麽賢能的人就得不到鼓勵,而壞人也就不會絶跡;那些壞人互相結黨營私,欺蒙主上,來爭奪名利,這是不可不註意的。至於奬賞別人,賜給人傢以名利,這是每個人所喜歡的,人主要自己去做;給罪人以懲罰或把他殺掉,這是每個人所不喜歡的,我來請求為你做這件事。”
  人主說:“好的,你負責做別人討厭的事,我就做別人喜歡的事,我知道這樣做,不被諸侯們所取笑。”於是宋君就負責賞賜,而子罕就負責刑罰。國人知道刑罰殺戮的厲害,是子罕做的,大臣親近他,人民也歸順他。過了一年,子罕趕走他的君王而獨攬政治大權。所以說:“沒有懦弱的人主,就沒有強橫的大夫。”老子說:“魚離不開深淵,國傢的大權不可以隨便給人。”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江西人民出版社
第1節:前 言第2節:領袖之道(1)第3節:領袖之道(2)第4節:領袖之道(3)
第5節:領袖之道(4)第6節:領袖之道(5)第7節:領袖之道(6)第8節:領袖之道(7)
第9節:領袖之道(8)第10節:為官之道(1)第11節:為官之道(2)第12節:為官之道(3)
第13節:為官之道(4)第14節:為官之道(5)第15節:為人處世之本(1)第16節:為人處世之本(2)
第17節:為人處世之本(3)第18節:為人處世之本(4)第19節:為人處世之本(5)第20節:士可殺而不可辱(1)
第21節:士可殺而不可辱(2)第22節:士可殺而不可辱(3)第23節:士可殺而不可辱(4)第24節:士可殺而不可辱(5)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