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普 》 如果明天人類消失了:沒有我們的世界 》
第9節:第三章 沒有我們的城市(2)
艾倫·韋斯曼 Alan Weisman
他所在的小組翻閱了原始的荷蘭語文件、殖民時期的英國軍事地圖、地形勘測和這個城鎮幾個世紀以來所有的分類檔案。他們研究沉積物,分析古花粉,把數以萬計的生物學數據輸入到成像軟件,生成出一副三維立體的、植被蔥鬱的全景圖,大都市的圖象也被並置其上。每輸入一種歷史上曾經生長在這個城市某處的草類或樹木,圖像便變得更為具體和豐富,令人驚訝的同時也更令人信服。他們想要繪製出的是通往一片幽靈森林的詳細地圖,埃裏剋o杉德森似乎一直都在看這個,哪怕是躲避第五大道上的汽車時也在看。
當杉德森漫步穿過中央公園的時候,他的目光穿過兩位設計師弗雷德裏剋·勞·奧姆斯特德和卡爾弗特·沃剋斯運到這兒來的五十萬立方碼的土壤,看着一片被毒葛和漆樹圍繞的鬆軟沼澤地。他可以沿着長長窄窄的湖泊的海岸綫走--這個湖泊位於現在的廣場大酒店北面的第五十九大街旁,潮水蜿蜒流過????沼進入東河。西面,他看到兩條溪流註入到這個湖泊中,排幹了曼哈頓大分水嶺斜坡上的水--鹿和山獅曾經出沒在這裏,現在被稱為百老匯。
埃裏剋o杉德森看到,這個城鎮到處都有河流,它們大多來自於地下水("這就是斯普林 大街得名的原因了")。他確定,四十多條小溪和河流流經的地方曾是一個丘陵密佈、岩石林立的小島:首先居住在這裏的是德拉瓦族人,在他們所使用的阿爾岡昆語中,"曼哈頓"這個詞指的是那些現在消失了的小山丘。十九世紀時,紐約城的規劃者們似乎壓根兒沒把地形因素考慮在內,把格林威治村以北所有地方都設計得縱橫分明(因為南面原始的街道一片混亂,實在沒法規劃成四方格子狀)。除了中央公園和島嶼北端那些大而笨重的片岩層,曼哈頓的高地被填入河床。人們鋪平了地勢翹首企盼一個發達先進的城市。
後來城市又有了新的輪廓。水曾是地形的造型師,但現在它被迫進入網狀的地下管道中,於是這一次,直綫和轉角成了城市新的輪廓特點。埃裏剋o杉德森的曼納哈塔項目計劃顯示出現代的下水道係統無非是在模仿從前的水道,儘管人工下水道排泄的效率比不上大自然。這個城市埋葬了自己的河流,他對此評論道:"降雨在繼續。水總得去什麽地方。"
如果大自然開始扯下曼哈頓堅硬的外殼,那麽水便是問題所在。這個問題很快就會暴露出來,首當其衝的攻擊將發生在城市地殼最為薄弱的地方。
紐約市公共運輸局的保羅·舒博和皮特·布裏法分別擔任水力資源主管和水力應急響應小組的一級維修主管。他們對這個問題一清二楚。每天,他們都必須保證1300萬加侖的水不會涌入紐約的地鐵係統。
"這還僅僅是地下水而已,"舒博說。
"一旦下雨,那麽水的總量……,"布裏法攤開雙手,一副無奈的樣子:"是無法統計的。"
或許未必不可統計,但現在下的雨不會比城市初建之時來得少。過去,曼哈頓島占地27平方英裏,土壤滲透能力強大,這裏的年平均降水量為47.2英寸,樹木和草地的根係會飽飲這些水份,然後把剩下的水份蒸騰到大氣中。根係利用不了的水份會進入島嶼的地下水係統。在許多地方,雨水形成了湖泊和沼澤,剩下的通過四十條河流排入海洋--而現在,這些河流都被埋在水泥和瀝青之下了。
如今,沒什麽土壤來吸收降雨,也沒什麽植被來進行蒸騰,因為高樓大廈擋住了陽光,蒸發也無法進行,於是雨水要麽積聚在水坑中,要麽隨着地球引力進入下水道--再要麽,流入地鐵的通風孔,這裏本來就已經積了不少水。比如說,在第一百三十一大街和雷諾剋斯大道的下方,地下河的水位在不斷上升,已經開始腐蝕A、B、C、D四條地鐵綫路的底部。像舒博和布裏法這樣的身穿遮陽背心和工裝褲的人一直得在城市地下攀爬,處理紐約地下水位不斷上升的問題。
每次暴雨來臨時,下水道就會被垃圾堵塞--世界的城市中,塑料袋的數量或許真的是不計其數--雨水總得去哪裏,於是便涌入最近的地鐵過道。此外,西北方向,大西洋的浪潮也涌入紐約的地下水係統,於是,像曼哈頓地勢低窪的沃特大街和布朗剋斯洋基體育館這樣的地方,水位上升淹沒了地道。水位回落之前,所有的一切都衹好關閉起來。假如海洋繼續變暖,海平面的上升比現在每十年上漲一英寸的速度來得更快,那麽一旦到了某個峰值,水位便再也不會回落了。舒博和布裏法不知道到了那個時候,這個城市會變成什麽樣子。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
|
|
| 第1節:序:猴之公案(1) | 第2節:序:猴之公案(2) | 第3節:第一章 伊甸園留存之香(1) | | 第4節:第一章 伊甸園留存之香(2) | 第5節:第一章 伊甸園留存之香(3) | 第6節:第二章 夷平我們的傢園(1) | | 第7節:第二章 夷平我們的傢園(2) | 第8節:第三章 沒有我們的城市(1) | 第9節:第三章 沒有我們的城市(2) | | 第10節:第三章 沒有我們的城市(3) | 第11節:第三章 沒有我們的城市(4) | 第12節:第三章 沒有我們的城市(5) | | 第13節:第三章 沒有我們的城市(6) | 第14節:第三章 沒有我們的城市(7) | 第15節:第三章 沒有我們的城市(8) | | 第16節:第三章 沒有我們的城市(9) | 第17節:第四章 史前世界(1) | 第18節:第四章 史前世界(2) | | 第19節:第四章 史前世界(3) | 第20節:第四章 史前世界(4) | 第21節:第四章 史前世界(5) | | 第22節:第四章 史前世界(6) | 第23節:第五章 失去的動物種群(1) | 第24節:第五章 失去的動物種群(2) | |
| 第 I [II] [III]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