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人物列錶
愛倫·坡 Edgar Alan Poe阿特 Art
傑羅姆·大衛·塞林格 Jerome David Salinger巴拉剋·奧巴馬 Barack Hussein Obama
莫裏斯·羅沙比 Morris Rossabi希瑟·萊爾·瓦格納 Heather Lehr Wagner
哈雷特·阿班 Hallett Edward Abend比爾·剋林頓 William Jefferson Clinton
拉裏·凱恩 Larry Kane卡爾·伯恩斯坦 Carl Bernstein
凱瑟琳·特雷西 Kathleen Tracy施瓦·巴拉吉 Shiva Balaghi
利默 Leamer L.弗羅德裏剋·鮑爾 弗罗德里克 Powell
羅斯·特裏爾 Ross Terrill尼古拉斯·斯帕剋思 Nicholas Sparks
魏斐德 Frederic Evans Wakeman, Jr.詹姆斯·麥格雷戈·伯恩斯 James MacGregor Burns
奧古斯丁·巴特勒 Augustine Butler德博拉·海登 Deborah Hayden
莉薩·羅格剋 Lisa Rogak剋裏斯·華萊士 Chris Wallace
丹尼爾·埃爾斯博格 Daniel Ellsberg艾倫·肖姆 Alan Schom
康尼·安·柯剋 Connie Ann Kirk喬治·巴頓 George Smith Patton
湯晏 Tang Yan阿爾敏·迪·萊曼 Armin D. Lehmann
蒂姆·卡羅爾 Tim Carroll帕米拉·剋拉剋·凱羅 帕米拉克拉 Kekai Luo
羅伯特·達萊剋 Robert Dallek伯納德·剋裏剋 Bernard Kerik
莫妮卡·萊溫斯基 Monica Lewinsky麥當娜 Madonna Ciccone
凱瑟琳·卡爾 Cathleen Carl喬治·赫伯特·沃剋·布什 George Herbert Walker Bush
安妮·賴斯 Anne Rice安妮·普魯剋斯 Edna Annie Proulx
丹·布朗 Dan Brown埃爾文·布魯剋斯·懷特 Elwyn Brooks White
伊迪絲·華頓 Edith Wharton海明威 Ernest Hemingway
弗·司各特·菲茨傑拉德 F. Scott Fitzgerald威廉·福剋納 William Faulkner
理查德·費曼 Richard Feynman弗蘭剋·邁考特 Frank McCourt
艾裏剋斯·哈利 Alex Haley斯托夫人 Harriet Beecher Stowe
托馬斯·哈裏斯 Thomas Harris霍桑 Nathaniel Hawthorne
約瑟夫·海勒 Joseph Heller亨利·米勒 Henry Miller
亨利·詹姆斯 Henry James赫爾曼·梅爾維爾 Herman Melville
艾薩剋·艾西莫夫 Isaac Asimov傑剋·倫敦 Jack London
詹姆斯·凱恩 James Mallahan Cain傑剋·凱魯亞剋 Jack Kerouac
露意莎·梅·奧爾科特 Louisa May Alcott瑪·金·羅琳斯 Marjorie Kinnan Rawlings
艾倫·韋斯曼
美國 現代美國 

閱讀艾倫·韋斯曼在百家争鸣的作品!!!
  艾倫·韋斯曼是一位屢獲殊榮的新聞記者,曾是《洛杉磯時報雜志》的資深出品人,現任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國際新聞學副教授、美國國傢廣播電臺和美國國際公共廣播電臺的主持人。《沒有我們的世界》是艾倫·韋斯曼對一篇由他在2005年發表於《發現》雜志的文稿《沒有人類的地球》的擴充,該作品曾經被評選為“2006年度美國最佳科學寫作”。全書從動筆到正式出版經歷了整整四年時間,其間作者親自考察了書中所涉及的所有地區,采訪了上百位相關領域的著名學者。該書引起了國內讀者的很大興趣,包括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與科學哲學係主任江曉原教授在內的衆多學者與艾倫·韋斯曼進行了交流。記者為此專訪了韋斯曼先生。
  
  周報:這本書與其他同類書籍有着不同的視角。我們通常看到的是描寫地球資源遭到破壞,人類瀕臨滅亡這一過程,這本書卻是先給出了一個結果:人類已經滅亡,然後再探討地球將會怎樣?這個角度非常新奇獨特,當初怎麽會想到從這樣一個角度入手來進行寫作的?
  
  韋斯曼:這樣寫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如果理論上人類不存在的話,我們看地球上的其他東西就會更清楚。我們能更清楚地看到沒有了人類,對環境會造成怎樣的壓力;能更清楚地看到這個壓力是怎樣的狀況;能更清楚地看到沒有了人類,這個世界究竟會怎樣。第二,許多人不願意看環境方面的書,因為這些書讓他們害怕,他們害怕環境問題把他們殺死。在本書中人類從一開始就消失了。這樣,人們就覺得沒什麽可怕了,人們就會集中精神看接下來發生的事情。
  
  周報:書中對沒有了人類的世界進行了詳盡描述,其中的許多細節讓人印象深刻,不禁讓人非常贊佩你的想象力,但這種想象的根據來自哪裏?
  
  韋斯曼:人類的傳統思維總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我改變了看問題的角度,把人類放在環境的後面,這樣就得到了一個新的視角。而且,為了寫作這本書,我采訪了數百位專傢、專業人士,得到了很多信息和素材。這些信息也給我帶來了許多想象力,而且這些采訪奠定了想象的基礎。所以,這些不是幻想,而是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的。
  
  周報:近日,聯合國在巴釐島召開的商議應對全球變暖的京都議定書的替代方案的會議,使環保再次成為人們關註的焦點,此類科普著作也多了起來,但怎樣才能避免此類著作淪為枯燥的說教而變得生動有趣呢?
  
  韋斯曼:我想,首先你要有一個新的看問題的角度,我考慮這個角度,考慮了好幾年。而且你的寫作要配得上你的想法,比如,漂亮的句子,強烈的字眼。雖然聽上去與沒有我們的世界矛盾,但讀者都喜歡跟隨主人公的歷程閱讀。在我的書裏,我寫到了很多非常有趣的人,他們都是某一方面的專傢,他們會根據他們的專業知識,談論人類消失之後的世界。從他們的視角,並且從他們的話中,你可以瞭解他們對所學專業的熱愛和激情,這一點也是非常吸引讀者的。
  
  在我寫這本書的過程中,為了確保可讀性、為了確保內容的節奏能吸引讀者讀下去,我幾乎把每句句子都改寫了十多次。書中寫到的這些人是來給我們講故事的,不是來陳述的,而我們都是故事中的一員。(記者蔣楚婷)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