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家类 》 權謀書 》
第84節:權謀之術(5)
劉嚮 Liu Xiang
20. 霍氏必亡
漢宣帝的時候,霍光生活奢華糜爛,茂陵徐先生說:“霍氏一定會滅亡的。在人君左右輔佐事務而生活奢侈,這是敗亡之道。孔子說:‘奢侈的人就不和順。’不和順就一定會欺侮君上,欺侮君上是叛逆的行為。做人的左右手,地位太高,別人一定想加害他。當今霍氏掌握大權,天下的人嫉妒他,想謀害他的人太多了。天下人想謀害他而他還是以叛逆之道行事,不是自取滅亡嗎?”於是就上書說霍氏奢華糜爛,陛下若寵愛他,應當藉機加以抑製,不要使他到了滅亡的境地。奏疏呈上三次,每次皇帝都批示說:“知道了。”後來霍氏果然滅亡。
董忠等一班人因滅亡霍氏有功而受到封賞。有人替徐先生上書給皇帝說:“臣下曾聽說:有一個賓客到主人傢去拜訪,看見主人傢的煙囪是直的,旁邊有一堆柴火。這客人告訴主人說:‘要把煙囪弄彎麯,把柴火搬遠一點,否則會起火災。’主人沉默不語。經過不久,主人傢果然失火,鄉裏的人可憐他,都跑去救火,幸而火熄了。於是主人就殺牛,準備了酒席,那些燒掉頭髮、皮膚燒爛的人坐在上位,其餘依照功勞的大小就坐,反而不理那建議弄彎煙囪的人。假使以前主人聽了客人的話,不必浪費牛和酒,也不會有火災。現在茂陵徐福幾次上書說霍氏將要叛變,應當防範阻止他。如果以前徐福的建議獲得實行,就沒有分封土地,頒發爵位這些耗費,而國傢平安無事。現在事情既然過去了,而徐福唯獨不算功勞,請陛下明察客人搬開柴火、弄彎煙囪的建議,使徐福能列位在燒傷者的前邊。”這封書信奏上去,皇上便派人賜給徐福綢緞十匹,任命為郎官。
21. 轉禍為福
齊桓公要討伐山戎和孤竹,派人到魯國請求援助。魯君集合群臣計議,都說:“軍隊行軍數千裏路,進入蠻夷的地界,一定無法回來了。”於是魯國答應援助,但軍隊卻不前進。
齊國已經討伐了山戎和孤竹,想轉移軍隊攻打魯國。管仲說:“不可以。諸侯尚未歸附我們,現在剛討伐遠地又回來誅殺鄰國,鄰國就不歸附,這不是霸王之做法。君上所獲得山戎的寶器,是中國所少見的,不是可以貢獻一些到周公廟嗎?”桓公就分一些山戎的寶器,貢獻到周公廟。
隔了一年,齊國起兵討伐莒國,魯國下令所有男子都要出發,連五尺的少年也都到齊。孔子說:“聖人轉禍為福,以德報怨。”就是這個意思啊!
22. 正道不可喪失
中行文子逃亡到邊境,隨從說:“這裏做嗇夫官的人,是你的部屬,為什麽不在這裏休息一下,等後面的車子。”文子說:“以前我愛好音樂,這傢夥送我琴;我喜歡佩帶飾物,又送我美玉,這是不責怪我過錯的人,是求我收容任用的人。我恐怕他會出賣我再要求晉君收容任用他。”所以就不進去。等後車進門,文子問嗇夫在何處,便抓起來殺掉了。
孔夫子聽到這件事,說:“中行文子違背道德,喪失正義,因此國傢滅亡。但是後來獲得正道,所以還能保全他的生命。”正道不可喪失,從此可知。
23. 知過則興
衛靈公穿着短衣短裙與婦女玩樂。子貢晉見靈公,靈公說:“衛國會滅亡嗎?”答道:“從前夏桀和商紂不能承擔他們的罪過,所以滅亡;成湯和周文王、周武王曉得承擔他們的罪過,所以興盛。衛國如果也能效法古人,怎麽會亡呢?”
24. 貪欲而亡
智伯嚮魏宣子要求割讓土地,宣子不給。任增說:“為什麽不給呢?”宣子說:“對方無緣無故要求土地,所以我不給。”任增說:“對方無緣無故要求土地,我們也無緣無故地給他,這樣可以令他貪得無厭。對方高興了,一定又嚮諸侯要求土地,諸侯不給的話,他一定發怒要攻伐諸侯。”宣子說:“好的。”就給了智伯土地。智伯很歡喜,又嚮趙國請求割讓土地,趙國不給。智伯很生氣,圍攻晉陽。韓、魏聯合趙國反攻智氏,智氏就被消滅了。
25. 莊王之謀
楚莊王和晉國打仗,戰勝了,恐怕諸侯們害怕自己,於是建築一座五丈的高臺。臺子建成了,就邀請諸侯來飲酒,諸侯請求訂立盟約。莊王說:“我是一個道德淺薄的人。”諸侯來敬酒,莊王仰着頭一飲而盡,說:“這巍峨高大的樓臺啊!我心中懷抱着深謀遠慮。我講話有不妥當的地方,諸侯們可以攻擊我。”於是諸侯深受感動。路遠的就派人來朝貢,路近的都來歸服。
26. 先自己失敗
吳王夫差攻破了越國,又要攻打陳國。楚國大夫們都害怕地說:“從前闔閭能夠善用他的兵衆,所以在柏舉打敗我們。現在聽說夫差更加厲害。”令尹子西說:“可怕的是你們不和睦,不必怕吳國。從前闔閭吃飯時不吃兩樣菜,住不講究的床席,衣食住行各方面都選擇一些比較便宜的。在國內,若發生天災,一定接濟貧窮的百姓們;在軍中,大半的人都有煮熟的飯菜可吃,然後他纔敢吃。他所能享用的,小兵們也同樣享用得到,所以百姓不會疲勞,也知道死亡時不會被棄屍曠野。如今夫差住的地方必有臺榭陂池,夜晚睡覺定有妃嬪侍奉。一日之內,有欲望一定要滿足,玩樂和喜愛的東西都隨從在後,珍貴奇異的寶物積聚得很多,夫差已經先腐化自己,怎能打敗我們呢?”
27. 莊王取吳地
越國打敗了吳國,請求楚國派兵幫助攻打晉國。楚王和大夫都很害怕,想要答應越國。左史倚相說:“這是恐怕我們去攻伐他,所以故意表示他的軍隊還能作戰。請君王派兵車千輛,士兵三萬,和越國共同瓜分吳國的土地。”莊王答應了,結果攻取了吳國東邊的土地。
28. 陽虎作亂
陽虎在魯國作亂,後來逃到齊國,請求援兵攻打魯國。齊侯答應了。鮑文子說:“不可以的。陽虎是要讓齊國軍隊被攻破,齊國軍隊若被攻破了,大臣一定死傷很多,因此他纔可以使用陰謀詐術。陽虎得到季孫氏的寵信,還要殺季孫氏使魯國不利,以便任其取求。現在君上比季氏富有,比魯國強大,這是陽虎所想要傾覆的原因。魯國已除去了災難,而君上又收容他,這不是大不利嗎?”齊君就把陽虎抓起來,後又被他溜掉,逃亡到晉國。
29. 湯伐桀
商湯想討伐夏桀。伊尹說:“請先斷絶對夏朝的貢物,然後看看他反應如何?”桀因此大發脾氣,興起九夷的軍隊來討伐湯。伊尹說:“還不可以。對方還能興起九夷的軍隊,說明罪過在我們這一邊。”於是湯就謝罪,請求投降,又獻納貢物。
隔了一年,高湯又不獻納貢物。桀大發脾氣,也是興起九夷的軍隊,但是九夷的軍隊不聽指揮。伊尹說:“可以了。”湯就興兵討伐夏桀,消滅了夏,把他流放到南巢去了。
30. 武王伐紂
周武王伐紂,工作繁忙,清晨點蠟燭起身。經過隧道時,就把兩岸挖崩;渡過河,就把舟船毀折;通過山𠔌,就將橋梁拆掉;走過山地,就把萊菜焚毀。這樣將自己不返回的想法展示給人民。
到了有戎境內的一條隧道,一陣大風吹斷了軍旗。散宜生進諫說:“這是妖孽吧?”武王說:“不是的,是上天派兵下降。”風停止了,又繼以大雨,水流遍地,不利行軍。散宜生又進諫說:“這是妖孽吧?”武王說:“不是的,是上天灑下兵士啊!”占卜時,以火燒龜殼,火卻熄滅了。散宜生又進諫說:“這是妖孽吧?”武王說:“這種徵兆不利於禱告神明,而利於攻擊敵人,這是火熄的意思。”所以武王順應天地之意,冒犯三種妖孽而能擒殺紂王於牧野,這是因為他有獨到而精闢的見解。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江西人民出版社 |
|
|
第1節:前 言 | 第2節:領袖之道(1) | 第3節:領袖之道(2) | 第4節:領袖之道(3) | 第5節:領袖之道(4) | 第6節:領袖之道(5) | 第7節:領袖之道(6) | 第8節:領袖之道(7) | 第9節:領袖之道(8) | 第10節:為官之道(1) | 第11節:為官之道(2) | 第12節:為官之道(3) | 第13節:為官之道(4) | 第14節:為官之道(5) | 第15節:為人處世之本(1) | 第16節:為人處世之本(2) | 第17節:為人處世之本(3) | 第18節:為人處世之本(4) | 第19節:為人處世之本(5) | 第20節:士可殺而不可辱(1) | 第21節:士可殺而不可辱(2) | 第22節:士可殺而不可辱(3) | 第23節:士可殺而不可辱(4) | 第24節:士可殺而不可辱(5)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