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家类 》 權謀書 》
第74節:說服人的方法(7)
劉嚮 Liu Xiang
24. 木杖撞鐘
趙襄子對仲尼說:“先生卑躬屈膝以晉見人主,已拜見了七十位國君了,但都不順利。不曉得是世上沒有賢明的國君,還是先生的理想本來就行不通?”仲尼不回答。
隔天,襄子拜見子路說:“我曾經請教先生一些道理,先生不回答。如果知道而不答,就是故意隱瞞,隱瞞道理,怎能算是有仁德呢?假使果真不知道,怎能稱為聖人呢?”子路說:“安置一口天下最響亮的鐘,而用木杖來敲打它,怎能發出聲音來呢?君上問先生,不就好像用木杖撞鐘嗎?”
25. 命運與天理
衛國將軍文子問子貢說:“季文子三次時運不濟,三次官運亨通,為什麽呢?”子貢說:“他窮睏時就侍奉賢者,通達時就提拔窮睏的人,富有時就布施給窮人,顯貴時能禮遇卑賤的人。窮睏而能侍奉賢者,就不可欺侮;通達時能提拔窮睏的人,就是忠愛於朋友;富有時能布施給窮人,那麽宗族的人就親近他;顯達時能禮遇低賤的人,就會得到老百姓的擁護。所以他有所得,是天理本來如此;有所失,是個人的命運。”文子說:“失意而終不能得志,是什麽緣故呢?”答道:“就是因為他窮睏時不侍奉賢者,通達時不提拔窮睏的人,富有時不布施窮人,顯達時不禮遇低賤的人。那麽他如有所得,是他的運氣;若有所失,是天理本來如此。”
26. 孔子放管仲
子路問孔子說:“管仲是什麽樣的人呢?”
孔子說:“是大人物。”
子路說:“從前管仲嚮襄公遊說,襄公不高興,這是沒有辯纔;想立公子糾而不能成功,這是沒有才能;在齊國的傢遭遇摧殘而不感傷,這是不仁慈;被囚禁在檻車中而沒有羞慚的樣子,這是不知恥;侍奉自己曾用箭射過的國君,這是不忠貞;召忽殉職而死,管仲不死,這是沒有仁心。老師為何說他偉大呢?”
孔子說:“管仲遊說襄公,襄公不高興。不是管仲無辯纔,而是襄公不曉得用人;想立公子糾而不成功,不是沒才能,而是時運不濟;在齊國的傢被摧殘而不感傷,不是不仁慈,而是瞭解天命;被囚禁於檻車中而沒有慚愧的樣子,不是不知恥,而是自己抑製自己;侍奉自己所射過的國君,不是不忠貞,而是懂得權變;召忽殉職而死,管仲不死,不是沒有仁心,因為召忽是為人臣下的人材,若不死便為軍隊所俘虜,死了就留名於天下,這樣為什麽不死呢?管仲是天子的輔臣,諸侯的宰相,死了就難免成為水溝裏的腐屍。不死的話,他的功業能遍施於天下,為何要死呢?由!你是不知其中道理的。”
27. 趙衰之賢
晉平公問師曠說:“咎犯和趙衰比較誰賢能呢?”答道:“陽處父想做文公的臣子,依托於咎犯,經過三年尚未達成願望。依托於趙衰,三天就達成願望。空有智慧而不能瞭解手下的士人,就是不聰明;知道了而不報告君上,是不忠貞;想說而不敢說,是不勇敢的;已經報告了,但君上不采納,是自己不賢能。”
28. 越變越好
趙簡子問成摶說:“我聽說羊殖是位賢能的大夫,他的德行怎麽樣呢?”答道:“臣下不知道。”簡子說:“我聽說你跟他很要好,你都不知道,為什麽?”成摶說:“他做人常常變化。他十五歲時,清廉而不隱藏他的過錯;二十歲時,仁愛而好義氣;三十歲時,作晉國的中軍尉,勇敢而好仁道;五十歲時,當邊城的將領,遠方的百姓又來和他親善。現在我已經五年不見他了,恐怕他又改變了,所以不敢說我知道。”簡子說:“果然是位賢明的大夫,每轉變一次進步一次。”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江西人民出版社 |
|
|
第1節:前 言 | 第2節:領袖之道(1) | 第3節:領袖之道(2) | 第4節:領袖之道(3) | 第5節:領袖之道(4) | 第6節:領袖之道(5) | 第7節:領袖之道(6) | 第8節:領袖之道(7) | 第9節:領袖之道(8) | 第10節:為官之道(1) | 第11節:為官之道(2) | 第12節:為官之道(3) | 第13節:為官之道(4) | 第14節:為官之道(5) | 第15節:為人處世之本(1) | 第16節:為人處世之本(2) | 第17節:為人處世之本(3) | 第18節:為人處世之本(4) | 第19節:為人處世之本(5) | 第20節:士可殺而不可辱(1) | 第21節:士可殺而不可辱(2) | 第22節:士可殺而不可辱(3) | 第23節:士可殺而不可辱(4) | 第24節:士可殺而不可辱(5)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