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家类 》 權謀書 》
第73節:說服人的方法(6)
劉嚮 Liu Xiang
孟嘗君就寫了一封信托交給秦王,結果張祿前往受到重用。有一天他告訴秦王說:“自從我到大王的國境,田地日漸開闢,官吏與百姓的政事漸上軌道,但是大王有一樣東西尚未獲得,大王知道嗎?”王說:“不知道。”張祿說:“山東(指齊國)有宰相叫做孟嘗君,他是賢人,天下沒有緊急的變故便罷了,若有緊急的變故,他能收容天下英雄豪傑,與他聯合、交往的,我想大概衹有此人了。而大王為何不替我和他親善呢?”秦王說:“我恭敬地聽從你的高見。”於是就派人奉上一千塊黃金給孟嘗君。孟嘗君正好在吃飯,停下來想一想,省悟了,說:“這就是張先生所謂的衣服常新而不舊,倉庫常充滿而不空虛的道理吧!”
18. 莊子藉米
莊周傢裏貧窮,就去嚮魏文侯藉貸小米。文侯說:“等我國中百姓將小米繳來,我會派人奉送上去。”莊周說:“今天我來的時候,看見路旁牛腳塘中有鮒魚,嘆着氣問我:‘我還可以活嗎?’我說:‘等我替你到南方見楚王,挖開長江、淮水來灌溉你。’鮒魚說:‘現在我的性命有一盆水就活了,等你為我求見楚王,掘開長江、淮河的水來灌溉我,你就要到幹魚市場來找我了。’現在我因為貧窮的緣故來藉貸小米,而你卻說等我國中納稅的小米送來,才能賜我。等到送來了,也衹有到傭工市場來找我了。”文侯就拿出百擔的小米派人送到莊周的傢裏。
19. 叔嚮諫平公
晉平公問叔嚮說:“假使五穀收成不好,百姓傳染疾病,這時北方的狄人又來攻打我們,我們怎麽辦呢?”回答說:“五穀收成不好,明年就能恢復,傳染病不久也會停止,狄人也並不可怕。”平公說:“有比這更大的災患嗎?”答道:“大臣衹重視爵祿多少而不認真勸勉君上;近臣怕犯罪也不敢說話;左右的宦者照顧和寵愛那些小官,而君上不知道。這算是真正的大患了。”平公說:“很好。”因此就下令給國中百姓說:“想要進諫的人,我替他保守秘密;左右宦者議論國傢大臣的,犯罪。”
20. 挖祖墳
趙簡子攻伐陶城,有兩人先爬上去,死在城上。簡子想要回倆人的屍體,陶丘的國君不給。承盆疽告訴陶君說:“簡子要挖掘君上祖宗的墳墓,並和君上你的百姓交易,約定說:‘逃出都城,爬墻過來投降的人,就赦免他;否則就要挖他們祖宗的墳墓。已經朽壞的,就將骨灰散在空中,未腐敗的就解剖他們的屍體。”陶君害怕了,就交出那兩人的屍體談和。
21. 孔子的學問
子貢拜見太宰嚭。太宰嚭問道:“孔子這人怎麽樣?”答道:“我不知道。”太宰說:“你不知道,為何侍奉他呢?”答道:“正因為不知道,所以要侍奉他。我老師就像廣大的山林一樣,人民各取所需要的木材,都能獲得滿足。”太宰嚭說:“你有沒有擡高你老師呢?”答道:“我老師是不必人去擡高的,我端木賜衹像一堆土,以一堆土去增高大山,山的高度,未曾增加,而且這是不智之舉。”太宰嚭說:“那麽你對老師的學問,也應擇善而取了。”答道:“世界上有這樣一個大酒樽,而你不酌不飲,不知道是誰的罪過啊!”
22. 孔子如江海
趙簡子問子貢說:“孔子為人怎樣?”子貢答說:“我無法瞭解。”簡子不高興地說:“先生侍奉孔子幾十年,完成了學業纔離開他。寡人問你,你說無法瞭解,為什麽?”子貢說:“我就像一個口渴的人飲江海的水,衹知滿足而已。孔子如同江海,我怎能瞭解他呢?”簡子說:“子貢的話的確有理!”
23. 孔子之賢
齊景公對子貢說:“你拜誰為師?”答道:“我拜仲尼為師。”景公說:“仲尼賢能嗎?”答道:“賢能。”景公說:“他賢能得好比什麽?”答道:“不知道了。”景公說:“你知道他賢能,但不知他好比什麽,這樣可以嗎?”答道:“現在說天高,無論是年少的,年長的,聰明或愚笨的,大傢都知道它高。但有多高呢?大傢都說不知道。所以,我知道仲尼的賢能,但不知道他好比什麽。”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江西人民出版社 |
|
|
第1節:前 言 | 第2節:領袖之道(1) | 第3節:領袖之道(2) | 第4節:領袖之道(3) | 第5節:領袖之道(4) | 第6節:領袖之道(5) | 第7節:領袖之道(6) | 第8節:領袖之道(7) | 第9節:領袖之道(8) | 第10節:為官之道(1) | 第11節:為官之道(2) | 第12節:為官之道(3) | 第13節:為官之道(4) | 第14節:為官之道(5) | 第15節:為人處世之本(1) | 第16節:為人處世之本(2) | 第17節:為人處世之本(3) | 第18節:為人處世之本(4) | 第19節:為人處世之本(5) | 第20節:士可殺而不可辱(1) | 第21節:士可殺而不可辱(2) | 第22節:士可殺而不可辱(3) | 第23節:士可殺而不可辱(4) | 第24節:士可殺而不可辱(5)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