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类 权谋书   》 第72节:说服人的方法(5)      Liu Xiang

  于是孟尝君伤心地哭泣起来,眼泪还留在睫毛上未掉下来。雍门子周取琴弹起来;慢慢地拨动宫徵,微微挥弹羽角,弹奏了一支曲子。孟尝君涕流满面,汗流浃背,欷嘘着近前说:“您先生弹琴,使我田文立刻像一个国亡家破的人一般。”
  15. 蘧伯玉
  蘧伯玉出使到楚国,在汉水岸上遇到公子皙。子皙手拿着喂马的草迎接他,说道:“请问贵客要上哪里去?”蘧伯玉靠在车前的横木上向他敬礼。公子皙说:“我听说一个上等的士人可以用神色托付他;中等的士人可以用言辞托付他;下等士人可以用财产托付他。我能用这三种士人的哪一种托付你呢?”蘧伯玉说:“我恭谨地接受你的托付。”
  蘧伯玉拜见楚王,使者的事务办完后,坐着聊天,从容不迫地谈到士人的事。楚王说:“哪一个国家士人最多?”蘧伯玉说:“楚国士人最多。”楚王非常高兴。蘧伯玉说:“楚国虽然士人最多,但楚国不能重用。”王吃惊地说:“这话怎么说呢?”蘧伯玉说:“伍子胥生长于楚国,却逃亡到吴国,吴国接纳他并任为宰相,后来出兵攻伐楚国,毁坏了平王的坟墓。伍子胥生长于楚国,而吴国能善用他。黄生长于楚国,奔走到晋国,治理七十二县,结果路人不捡拾别人遗失的东西,老百姓不得非分之财,城门不必关闭,国中没有盗贼,黄生长于楚国,而晋国能善用他。现在臣下来楚国,在汉水岸上碰见公子皙,要告辞的时候他告诉我说:‘上士可以神色付托他;中士可以言辞托付他;下士可以财产托付他。这三种人都可以身相托付吗?’又不知道公子皙将要去治理什么地方了。”
  于是楚王派使者乘坐一辆驷车,副使两辆,至汉水上追回公子皙。因此,子皙能再被楚国重用,这完全是蘧伯玉的力量啊!所以《诗经》上说:“谁善于烹鱼,我为他擦好锅釜;谁要回西方的老家,我会用好言语去安慰他。”就是这个意思。物与物相亲相和,道理本来就很微妙的。
  16. 祁奚救叔向
  叔向的弟弟羊舌虎和栾逞感情很好。栾逞在晋国犯罪,晋国因此杀了羊舌虎,叔向也为了此事做了奴仆。不久,祁奚说:“我听说小人得了权位,不争权夺利是不可能的;君子操心别人的灾难,不去挽救是不吉祥的。”于是就去拜见范桓子,劝告他道:“听说善于治理国家的人,赏赐不会过分,刑罚不会滥用。赏赐若过分恐怕那些缺德小人也能受惠;刑罚若滥用恐怕那些才德君子也受牵累。我们宁可过分赏赐到缺德之人,不可因滥用刑罚而使君子受刑。所以尧用刑罚处死鲧于羽山,却重用他的儿子禹。周朝用刑罚杀死管叔、蔡叔,而用周公为相,这就是不滥用刑罚。”桓子听子就命令吏卒放出叔向。
  救助患难的人,其自身往往很危险,还要不怕麻烦与侮辱,这样有时还不能解救朋友的患难。现在祁奚只是谈论先王的德行,就搭救了叔向。学习哪里有止境啊!
  17. 衣服常新而不旧
  食客张禄看守大门,有一天拜见孟尝君说:“衣服常新而不旧,仓库常充满而不空虚,要做到这样有什么办法,君上知道吗?”孟尝君说:“衣服常新而不旧,就是要常修整它;仓库常充满而不空虚,就是要富有。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达到?你的高见可以说出来听听吗?”张禄说:“希望君上自己显贵就要提拔贤人,自己富有就要救济穷人,这样就能衣服常新而不旧,仓库常充满而不空虚了。”孟尝君认为他的话很有道理,欣赏他的涵意,认为他的辞令富有辩才。隔一天就派人奉送黄金百斤,织有文彩的布百匹赠给张先生。先生推辞不受。
  后来先生又拜见孟尝君。孟尝君说:“前日先生教导我衣服常新而不旧,仓库常充满而不空虚的好办法。我私下喜欢你的指教,所以派人奉送黄金百斤,织有文彩的布百匹赠给先生,先生为什么推辞不受呢?”张禄说:“君上要耗尽你的金钱,搬出你仓库的米粟来补充我们士人,那么衣服会坏,鞋子会破,而且生计不足,怎能衣服常新而不旧,仓库常充满而不空虚呢?”孟尝君说:“那么该怎么办呢?”张禄说:“秦国是个四面皆山的国家,因为关口阻塞,想游说求官的人无法进入,希望君上为我写一封长信,交我带给秦王,我前往若被任用,这是君上的帮忙;若前往而未被任用,虽然用各种方法去谋求也是无效的,那时我只好听命了。”孟尝君说:“我恭敬地答应你的请求。”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江西人民出版社
第1节:前 言第2节:领袖之道(1)第3节:领袖之道(2)第4节:领袖之道(3)
第5节:领袖之道(4)第6节:领袖之道(5)第7节:领袖之道(6)第8节:领袖之道(7)
第9节:领袖之道(8)第10节:为官之道(1)第11节:为官之道(2)第12节:为官之道(3)
第13节:为官之道(4)第14节:为官之道(5)第15节:为人处世之本(1)第16节:为人处世之本(2)
第17节:为人处世之本(3)第18节:为人处世之本(4)第19节:为人处世之本(5)第20节:士可杀而不可辱(1)
第21节:士可杀而不可辱(2)第22节:士可杀而不可辱(3)第23节:士可杀而不可辱(4)第24节:士可杀而不可辱(5)
No.   [I]   [II]   III   [IV]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