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类 》 解讀中國巫文化時代占筮書:《易經》讀本 》
第71節:二十七《頤》:天意與人意之間(1)
臧守虎 Cang Shouhu
六三:拂頤,貞兇。十年勿用,無攸利。
六三:揩拭腮部,占問兇險。十年之內不能用事,沒有什麽好處。
六四:顛頤,吉。虎視耽耽,其欲逐逐,無咎。
六四:鼓起腮部,吉。像老虎看東西一樣專註,表現出迫切的願望,沒有過錯。
六五;拂經,居貞吉,不可涉大川。
六五:用絲帕揩拭,安居不動占問吉,不可做大事、難事。
上九:由頤,厲,吉,利涉大川。
上九:依據人的面部表情代表的意見行事,有麻煩,但最終吉,利於做大事、難事。
一提到《易經》,很多人就會將其與巫術、占卜、算命等扯在一起。不錯,從本質上說,《易經》的確是巫文化的産物,在歷史上也的確被用以占卜、算命。但《易經》本身是否像我們認為的那樣迷信,對占卜又持一種什麽態度?讀了《頤》卦以後,你會有不同的認識。
頤:貞吉。觀頤,自求口實。
頤:占問吉。觀察人的面部表情所代表的意見,為自己的行為尋找藉口、依據。
頤,是口、頷、頜幾部分的通稱。"頷"就是下巴,古代稱為"輔";"頜"即構成口腔上部和下部的骨頭和肌肉組織,古代稱為"車"。綜之,"頤"指口腔、面部。
在解釋全卦之前,我們首先要多費點時間弄清"觀頤,自求口實"的意思,因為這牽扯到對全卦的理解。
關於"口實",大部分註傢都解為"口中食物",並由此圍繞飲食、頤養等來解釋全卦,這與《頤》卦主旨不協。
實,《說文》解釋說:"富也。從宀從貫。貫,貨貝也。"依許慎的解釋,"實"是貨貝充滿房屋的意思。引申之,凡是事物充盈於一定的空間都可以稱為"實"。口腔內有一定的空間,食物充塞於其中固然可以稱之為"口實",但如果因此反過來把"口實"一律解為"口中食物"則是錯誤的,因為能夠充盈於口腔的東西不僅僅是食物。口腔除了飲食的功能以外,還有言語的功能,如《頤·象》中說:"《頤》,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言語是從口腔中發出的,靠口腔組織器官之間的相互作用而生成,在生成過程中也占據了口腔中的空間,因此也可以稱為"口實"。言為心聲,是判斷講話人內在思想感情的重要依據,如《周易·係辭》中說:"將叛者其辭慚,中心疑者其辭枝,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誣善之人其辭遊,失其守者其辭屈。"都是以言辭作為判斷人的心理活動、思想品質的依據。因此"口實"又引申出依據、藉口等義。例如商湯原來是夏桀的臣子,因為夏桀暴虐無道,所以商湯推翻了夏桀,把他流放到南巢,自己取而代之。儘管夏桀暴虐無道,但商湯的做法畢竟是以下反上、以臣反君,所以有些心虛,說"予恐來世以臺為口實",這個"口實"就是依據、藉口的意思,是說商湯擔心後來的人也效仿他的做法,以他的做法為藉口,也以下反上、以臣反君,把他推翻。
在衆多的解易者中,有個別註傢註意到了頤、口的言語功用,並從這一角度對《頤》卦進行解釋,如清人姚配中《周易姚氏學》解釋《頤》初九爻辭說:"捨爾靈龜,謂捨爾靈龜而不卜。朵,動也。觀我朵頤,謂觀人動頰而談。人遇有疑事,不用龜以卜,而聽人之口談,是兇矣。"相對於諸多從飲食角度的解釋來說,這種解釋比較切近《頤》卦本義。但認為"動頰"就是"口談"也不對。人講話的時候固然離不開口腔、面部的活動,但口腔、面部的活動卻並不都意味着在講話,因為語言又有有聲語言、無聲語言之分。口腔、面部活動本身就是一種無聲語言,或者說是肢體語言、動作語言,同樣可以傳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和意見,因此後世有"頤令"、"頤指"、"目指氣使"、"頤指氣使"等語。
綜上,卦辭"觀頤,自求口實"就是說觀察人的面部表情、動作所傳達的思想、意見,為自己的行為尋找依據、藉口。
那麽,為什麽又要把觀察、聽取人面部活動所傳達的意見說成是"自求口實"--自找依據、藉口呢?這又要從商周之際人們的思想變化以及對龜卜的態度的轉變說起。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中華書局 |
|
|
第1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1) | 第2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2) | 第3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3) | 第4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4) | 第5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1) | 第6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2) | 第7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3) | 第8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4) | 第9節:二《坤》:大地母親的胸懷(1) | 第10節:二《坤》:大地母親的胸懷(2) | 第11節:二《坤》:大地母親的胸懷(3) | 第12節:三《屯》:萬事開頭難(1) | 第13節:三《屯》:萬事開頭難(2) | 第14節:三《屯》:萬事開頭難(3) | 第15節:三《屯》:萬事開頭難(4) | 第16節: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1) | 第17節: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2) | 第18節:五《需》:"越是難險越嚮前"宜忌(1) | 第19節:五《需》:"越是難險越嚮前"宜忌(2) | 第20節:五《需》:"越是難險越嚮前"宜忌(3) | 第21節:六《訟》:退一步海闊天空(1) | 第22節:六《訟》:退一步海闊天空(2) | 第23節:六《訟》:退一步海闊天空(3) | 第24節:七《師》:武王伐紂實錄(1)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