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家类 》 權謀書 》
第7節:領袖之道(6)
劉嚮 Liu Xiang
三年以後,遠方的蠻夷輾轉而來朝貢的有七國,這就是存亡繼絶的國君,所以大傢推崇他,尊敬他。
28. 改過能復興
宋國發大水,魯國人去慰問,說:“老天總是下雨,小溪和山𠔌的水都滿了,連你們的土地也受到影響,當政的人擔憂,所以派我慰問你們。”
宋君回答說:“我沒有才幹,齋戒不謹慎,封的食邑,也不加以整理,差役人民不是時候,老天將要降下災害,既讓帝王擔憂,又有辱使命。”
君子們聽到了說:“宋國差不多要興起了吧!”
有人問道:“為什麽?”答道:“以前夏桀和殷紂不承認自己有過失,所以國傢很快滅亡;成湯、周文王和周武王知道自己的過失,所以國傢復興也很快;知過能改,好像不曾犯過錯誤。所以說宋國差不多可以復興起來了。”
宋君聽到以後,早起晚睡,很早就上朝,很晚纔退朝,吊念死者,慰問生病的人,經過三年的努力,國內年成豐收,政治穩定。如果宋人沒有聽到君子們的告誡,那麽年成也不會豐收,國傢也未見得太平。
《詩經》上說:“幫助我擔負這責任,告訴我應該註意的行為。”
29. 天道
楚昭王病了,占卜的人說:“是河神作祟,大夫請用三牲的祭禮去祭河神。”昭王說:“且慢,以前先王分封土地的時候,亦不過舉行望祭;江漢睢漳這些河流是楚國舉行望祭的對象;降禍降福,也不過如此。我雖然不好,並沒有得罪河神,因此不用祭河。”
孔子聽到了,就說:“楚昭王可以說是知道天道的人了,他不喪失他的國傢,是有理由的啊!”
30. 在自己身上找過錯
楚昭王的時候,有像飛鳥一樣的雲夾着太陽飛了三天。昭王擔憂,便派人騎驛馬嚮東去問太史州黎,州黎說:“這災禍將要降到你身上,派令尹和司馬去解說就可以了。”令尹和司馬聽到之後就齋戒沐浴,將要以自己潔淨的身子代替昭王獲罪。昭王說:“且罷,楚國之有我,好像身體有胸肋一樣;有令尹司馬,好像身體有股肱一樣。胸肋有毛病,怎能轉到股肱上,為什麽要他們去承受災禍?”
31. 利人即利已
邾文公要遷往繹,就去卜卦,史官說:“遷往繹對人民有好處,對你沒有好處。”邾文公說:“衹要對人民有利,就是對我有利,上天生下人民而給他們一個領袖,這就是對他們有好處,人民既然有了好處,我一定也有份。”隨侍的人說:“可以延長生命的事,你為什麽不做?”邾文公說:“我的任務是治理人民,生命的長短,聽之於命,衹要對人民有利,就是最大的利益。”於是就遷往繹。
32. 居安思危
楚莊王看到天上沒有出現災象,地上沒有出現妖孽,就嚮山川的神禱告說:“老天忘記我了吧!”這就是能夠嚮上天找自己的過失的人,這樣的人不會拒絶別人的勸告。所以說,居安思危能建立霸業。
33. 用思想求道
湯說:“藥物先由地位卑下的人嘗過以後,再送給地位高貴的人去吃;善言先獻給地位高的人,然後再讓地位低的人知道。”藥物先要地位低的人去嘗,然後纔讓地位高的人去吃,這就是教;把善言貢獻給地位高貴的人,然後纔讓地位低的人知道,這就是道。所以先讓別人嘗過味以後再去吃,他吃得的味就多;使別人進善言,然後再去聽衆人的意見,那麽他聽到的話也就比較少。所以,一個英明的領袖,他的話必定是從別人那裏聽來的,必定是從別人那裏選擇的,一定是自己收藏的,一定是自己施行的。所以道根據定數來取捨,叫做明,根據定數來實行叫做章,把定數表現在萬物上叫做藏;所以求道的人,不用眼睛而用思想,得道的人不用手而用耳。
34. 為人要厚道
楚文王有病,對大夫說:“管饒拿義來干涉我,拿禮來約束我,跟他相處常常要提心吊膽,不見他也不想他,然而他對我有好處,我要封他一個爵位;申侯伯這個人,我喜歡做的,他勸我去做,我願意做的,他已經先替我做好了,跟他相處,感到很自在,不見他還想他,可是他對我沒有好處,我要請他離開我。”大夫贊成,於是就任命管饒為大夫,贈送申侯伯一些禮物,請他走。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江西人民出版社 |
|
|
第1節:前 言 | 第2節:領袖之道(1) | 第3節:領袖之道(2) | 第4節:領袖之道(3) | 第5節:領袖之道(4) | 第6節:領袖之道(5) | 第7節:領袖之道(6) | 第8節:領袖之道(7) | 第9節:領袖之道(8) | 第10節:為官之道(1) | 第11節:為官之道(2) | 第12節:為官之道(3) | 第13節:為官之道(4) | 第14節:為官之道(5) | 第15節:為人處世之本(1) | 第16節:為人處世之本(2) | 第17節:為人處世之本(3) | 第18節:為人處世之本(4) | 第19節:為人處世之本(5) | 第20節:士可殺而不可辱(1) | 第21節:士可殺而不可辱(2) | 第22節:士可殺而不可辱(3) | 第23節:士可殺而不可辱(4) | 第24節:士可殺而不可辱(5)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