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家类 》 权谋书 》
第67节:慎与忍(8)
刘向 Liu Xiang
所以一个君子庄敬谨慎才能形成好的名誉;小人庄敬,也可以免除刑罚,又怎能不警惕不注意这五项要务呢!
34. 君子好恭
鲁国有一位恭谨的士人,名叫机汜,年纪已七十岁,却更加恭谨小心。冬天走在没有阳光照射的地方,夏天走在有阳光的地方;经过集市不敢停留,众人行动时一定跟随,坐的时候一定正坐;吃一餐饭的时间,站起来三次;看见穿着粗陋衣服的人一定向他行礼。
鲁君问道:“机子年纪很大了,难道就不可以减免礼节吗?”
机汜答道:“君子注重恭敬才能成就声名;小人注重恭敬,就可以免除刑罚;坐着舒适,却还要防备跌倒;吃着美味,但也要小心噎到。现在像我这样所谓幸运的人,却不一定就是幸运。鸿鹄一飞冲天,岂不是飞得很高吗?但用短箭还可以把它打下来;虎豹够凶猛了,但人还可以吃它的肉,睡它的皮。称赞别人的人少,诋毁别人的人多。我年纪七十了,常常害怕灾祸降临到身上,我又怎能不恭谨小心呢?”
35. 敬畏之心
成回跟子路求学三年,态度非常恭敬。子路问他为什么这样,回答道:“我听说,行人和鸟一样,上怕鹰鹯,下怕罗网;做好事的人少,进谗言的人多。自己还没有死,怎知没有祸罪?我年纪七十岁了,常常害怕有损自己的行为,因此特别恭敬来等待天命。”
子路叩头说:“你真是一位君子啊!”
孔子说:“下棋有黑白两道。”
孔 子
夏 禹
夏禹出门看见一位罪人,下车去问,接着自己哭起来。
卷 一 领袖之道
卷 一 领袖之道
卷 一 领袖之道
姜太公
姜太公说:“没有主见,靠别人的话来决断,将遭到祸殃。”
管 仲
管仲说:权不可分开,政治也不能容许有异己存在。
伊 尹
伊尹说:所谓三公,他们的智慧高,了解大道理。
晏 子
晏子上朝的时候,坐的是破旧的车子,驾的是不驯良的劣马。
子 贡
子贡问孔子说:“我作人家的帮手,但不晓得要怎样做才好。”
孟子说:每个人都知道用粪肥,但不知道要用书培育他的心灵。
孟 子
楚国的申包胥站在秦庭下面,哭了七天七夜没有停止,楚国才能保存。
申包胥
隰侯重掌盾伏在炭上。
隰侯重
周武王灭掉殷朝,召见太公问计。
周武王
荀子说:好斗的人是忘记了他自己。
荀 子
文公说:如果我不听从你关于祸福利害的忠告,就会被河神惩罚。
晋文公重耳
平原君说:赵一亡国就是我当俘虏,怎么不担忧呢?
平原君
张良和大力士在博浪沙趁秦始皇不备的时候袭击他。
张 良
士兵有患皮肤肿烂的,吴起亲自吸吮他的烂脓。
吴 起
子产治理国政,选择能干的人担任适合他的工作。
子 产
禹由于夏朝而得到天下,桀却亡于夏朝。
桀
周公代理天子职务七年,平民之士拿着礼物来拜见他的有十二个人。
周 公
孟尝君将要到西方秦国去,他的幕客劝谏他一百次他都不听。
孟尝君
孔子读《易》读到损益的时候就叹息一声。
孔子读易
老子说:得到它的利益,一定也要想到它的害处。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江西人民出版社 |
|
|
第1节:前 言 | 第2节:领袖之道(1) | 第3节:领袖之道(2) | 第4节:领袖之道(3) | 第5节:领袖之道(4) | 第6节:领袖之道(5) | 第7节:领袖之道(6) | 第8节:领袖之道(7) | 第9节:领袖之道(8) | 第10节:为官之道(1) | 第11节:为官之道(2) | 第12节:为官之道(3) | 第13节:为官之道(4) | 第14节:为官之道(5) | 第15节:为人处世之本(1) | 第16节:为人处世之本(2) | 第17节:为人处世之本(3) | 第18节:为人处世之本(4) | 第19节:为人处世之本(5) | 第20节:士可杀而不可辱(1) | 第21节:士可杀而不可辱(2) | 第22节:士可杀而不可辱(3) | 第23节:士可杀而不可辱(4) | 第24节:士可杀而不可辱(5) | |
| 第 [I] II [III] [I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