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宗室诸王
○永修侯拟遂兴侯详宜黄侯慧纪衡阳献王昌(子伯信)南康愍王昙朗(子方泰方庆)文帝诸子宣帝诸子后主诸子
永修侯拟,字公正,陈武帝之疏属也。少孤贫,质直强记。武帝南征交阯,拟从焉。梁绍泰二年,除员外散骑常侍、明威将军,以雍州刺史资,监南徐州事。
武帝践阼,广封宗室,诏从子监南徐州拟封永修侯,北徐州刺史褒封钟陵县侯,晃封建城县侯,炅封上饶县侯。从孙明威将军訬封虔化县侯,吉阳县侯喧仍前封,信威将军祏封豫宁县侯,青州刺史详封遂兴县侯,贞威将军慧纪封宜黄县侯,敬雅封宁都县侯,敬泰封平固县侯。
文帝嗣位,拟除丹阳尹,坐事以白衣知郡,寻复本职。卒,谥曰定。天嘉二年,配享武帝庙庭。子党嗣。
遂兴侯详,字文几,少出家为沙门。善书记,谈论清雅。武帝讨侯景,召令还俗,配以兵马,从定建邺。永定二年,封遂兴县侯。天嘉三年,累迁吴州刺史。五年,讨周迪,战败,死之。以所统失律,无赠谥。子正理嗣。
宜黄侯慧纪,字元方,武帝之从孙也。涉猎书史,负材任气。从武帝平侯景。及帝践阼,封宜黄县侯,除黄门侍郎。太建十年,吴明彻北侵败绩,以慧纪为缘江都督、兖州刺史。至德二年,为都督、荆州刺史。及梁安平王萧岩、晋熙王萧瓛等诣慧纪请降,慧纪以兵迎之。以应接功,位开府仪同三司。祯明三年,隋师济江,慧纪率将士三万人,船舰千余乘,沿江而下,欲趣台城。遣南康太守吕肃,将兵据巫峡,以五条铁锁横江,肃竭其私财以充军用。隋将杨素奋兵击之,四十余战,争马鞍山及磨刀涧守险。隋军死者五千余人,陈人尽取其鼻,以求功赏。既而隋军屡捷,获陈之士,三纵之。肃乃遁保延洲。别帅廖世宠领大舫诈降,欲烧隋舰,更决一死战。于是有五黄龙备众色,各长十余丈,骧首连接,顺流而东;风浪大起,云雾晦冥,陈人震骇,不觉火自焚。隋军乘高舰,张大弩以射之,陈军大败,风浪应时顿息。肃收余众东走。慧纪时至汉口,为隋秦王俊拒,不得进。闻肃败,尽烧公安之储,伪引兵东下,因推湘州刺史晋熙王叔文为盟主。水军都督周罗睺与郢州刺史荀法尚守江夏。及建邺平,隋晋王广遣一使以慧纪子正来喻,又使樊毅喻罗睺,其上流城戍悉解甲。于是慧纪及巴州刺史毕宝并恸哭俱降。慧纪入隋,依例授仪同三司,卒。子正平,颇有文学。
衡阳献王昌,字敬业,武帝第六子也。梁太清末,武帝南征李贲,命昌与宣后随沈恪还吴兴。及武帝东讨侯景,昌与宣后、文帝并为景囚。景平,拜长城国世子,吴兴太守,时年十六。昌容貌伟丽,神情秀朗,雅性聪辩,明习政事。武帝遣陈郡谢哲、济阳蔡景历辅昌临郡,又遣吴郡杜之伟授昌以经。昌读书一览便诵,明于义理,剖析如流。寻与宣帝俱往荆州。魏克荆州,又与宣帝俱迁长安。武帝即位,频遣使请宣帝及昌,周人许而未遣。及武帝崩,乃遣之。时王琳作梗中流,昌不得还,居于安陆。王琳平后,天嘉元年二月,昌发自安陆,由鲁山济江。而巴陵王萧沇等,率百僚上表,请以昌为湘州牧,封衡阳郡王。诏曰:"可"。三月甲戌入境,诏令主书舍人缘道迎接。丙子济江,于中流殒之,使以溺告。四月庚寅,丧柩至都,上亲临哭。乃下诏赠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宰、扬州牧,葬送之仪,一依汉东平宪王、齐豫章文献王故事,谥曰献。无字,文帝以第七皇子伯信嗣。
伯信,字孚之,位西衡州刺史。及隋师济江,与临汝侯方庆并为东衡州刺史王勇所害。
南康愍王昙朗,武帝母弟忠壮王休先之子也。休先少倜傥有大志,梁简文之在东宫,深被知遇,为文德主帅,顷之卒。敬帝即位,追赠南徐州刺史,封武康县公。武帝受禅,赠司徒,封南康郡王,谥曰忠壮。
昙朗少孤,尤为武帝所爱。有胆力,善绥御。侯景平后,起家著作郎。武帝诛王僧辩,留昙朗镇京口,知留府事。绍泰元年,除中书侍郎,监南徐州。二年,齐兵攻逼建邺,因请和,求武帝子侄为质。时四方州郡,并多未宾,本根虚弱,粮运不继,在朝文武,咸愿与齐和亲。武帝难之,而重违众议,乃决遣昙朗。恐昙朗惮行,或当奔窜,乃自率步骑京口迎之,使质于齐。齐背约,遣萧轨等随徐嗣徽度江。武帝大破之,虏萧轨、东方老等诛之,齐人亦害昙朗于晋阳。时陈与齐绝,弗之知。武帝践阼,犹以昙朗袭封南郡王,奉忠壮王祀,礼秩一同皇子。天嘉二年,齐人结好,始知其亡,文帝诏赠开府仪同三司、南徐州刺史,谥曰愍。乃遣兼中郎令随聘使江德藻,迎昙朗丧柩,三年春至都。初,昙朗未质于齐,生子方泰、方庆;及将适齐,以二妾自随,在北又生二子方华、方旷,亦同得还。
方泰,少粗犷,与诸恶少年群聚,游逸无度,文帝以南康王故,特宽宥之。天嘉二年,以为南康王世子。及闻昙朗薨,于是袭爵南康王。太建四年,为都督、广州刺史。为政残暴,为有司奏免。六年,授豫章内史,在郡不修政事。秩满之际,屡放部曲为劫,又纵火延烧邑居,因行暴掠,驱录富人,征求财贿。代至,又淹留不还。至都,以为宗正卿。未拜,为御史中丞宗元饶所劾,免官,以王还第。十一年,起为宁远将军,直殿剩寻加散骑常侍。其年八月,宣帝幸大壮观,因大阅武。命都督任忠领步骑十万,阵于玄武湖,都督陈景领楼舰五百,出于瓜步江。上登玄武门,亲宴群臣以观之。因幸乐游苑,设丝竹会。仍重幸大壮观,集众军,振旅而还。时方泰当从,启称所生母疾,不行。因与亡命杨钟期等二十人微行往人间,淫淳于岑妻,为州长流所录。又率人仗抗拒,伤损禁司,为有司所奏。上大怒,下方泰狱。方泰初承行淫,不承拒格禁司。上曰:"不承则上测。"方泰乃投列承引。于是兼御史中丞徐君整,奏请解方泰所居官,下宗正削爵土,上可其奏。祯明初,为侍中。陈亡,与后主俱入长安。隋大业中,为掖县令。
方庆,少清警,涉猎书传。及长,有干略。天嘉中,封临汝县侯。至德二年,累迁智武将军、武州刺史。初,广州刺史马靖久居岭表,大得人心,士马强盛,朝廷疑之,以方庆为广州刺史,以兵袭靖。靖诛,进号宣毅将军。方庆性清谨,甚得人和。祯明三年,隋师济江。都督、东衡州刺史王勇征兵于方庆,欲与赴援台城。时隋行军总管韦洸帅兵度岭,宣隋文帝敕云:"若岭南平定,留勇与丰州刺史郑万顷且依旧职。"方庆闻之,恐勇卖己,且欲观变,乃不从。勇使高州刺史戴智烈斩方庆于广州,而收其兵。
郑万顷,荥阳人,梁司州刺史绍叔之始族子也。父旻,梁末入魏。万顷通达,有材干。周武帝时,为司城大夫,出为温州刺史。至德中,与司马消难奔陈,拜散骑常侍、昭武将军、丰州刺史。在州甚有惠政,吏人表请立碑,诏许焉。初,万顷在周,甚被隋文帝知遇,及隋文帝践阼,常思还北。及王勇杀方庆,万顷乃率州兵拒勇降隋,隋授上仪同,寻卒。
文帝十三男:沈皇后生废帝、始兴王伯茂。严淑媛生鄱阳王伯山、晋安王伯恭。潘容华生新安王伯固。刘昭华生衡阳王伯信。王充华生庐陵王伯仁。张修容生江夏王伯义。韩修华生武陵王伯礼。江贵妃生永阳王伯智。孔贵妃生桂阳王伯谋。二男早卒,无名。伯信出继衡阳王昌。
始兴王伯茂,字郁之,文帝第二子也。初,武帝兄始兴昭烈王道谈,仕梁为东宫直阁将军。侯景之乱,援台中流矢卒。绍泰二年,赠南兖州刺史,封义兴郡公,谥曰昭烈。武帝受禅,重赠太傅,改封始兴郡王。道谈生文帝及宣帝。宣帝以梁承圣末迁于长安,至是武帝遥以宣帝袭封始兴嗣王,以奉昭烈王祀。武帝崩,文帝入纂帝位。时宣帝在周未还,文帝以本宗乏飨,徙封宣帝为安成王,封伯茂为始兴王,以奉昭烈王祀。赐天下为父后者爵一级。旧制,诸王受封未加戎号者,不置佐史。于是尚书八坐,奏加伯茂宁远将军,置佐史,除扬州刺史。
伯茂性聪敏,好学,谦恭下士,又以太子母弟,文帝深爱重之。时军人于丹徒盗发晋郗昙墓,大获晋右将军王羲之书及诸名贤遗迹。事觉,其书并没县官,藏于秘府。文帝以伯茂好古,多以赐之。由是伯茂大工草隶书,甚得右军法。
迁东扬州刺史、镇东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废帝时,伯茂在都,刘师知等矫诏出宣帝,伯茂劝成之。师知等诛后,宣帝恐伯茂扇动朝廷,乃进号中卫将军,令入居禁中,专与废帝游处。时四海之望,咸归宣帝,伯茂深不平,数肆恶言。宣帝以其无能,不以为意。及建安人蒋裕与韩子高等谋反,伯茂并阴豫其事。光大二年,皇太后令黜废帝为临海王,其日又下令降伯茂为温麻侯。时六门之外有别馆,以为诸王冠昏之所,名为昏第。至是命伯茂出居之,宣帝遣盗殒之于车中,年十八。
鄱阳王伯山,字静之,文帝第三子也。伟容仪,举止闲雅,喜愠不形于色。武帝时,天下草创,诸王受封,仪注多阙。及伯山受封,文帝欲重其事,天嘉元年七月丙辰,尚书八坐奏封鄱阳郡王,乃遣度支尚书萧睿持节兼太宰,告于太庙,又遣五兵尚书王质持节兼太宰,告于太社。其年十月,上临轩策命,策讫,令王公以下,并宴于王第。六年,为缘江都督、平北将军、南徐州刺史。宣帝辅政,不欲令伯山处边,光大元年,徙为东扬州刺史。累迁征南将军,护军将军,加开府仪同三司,给鼓吹并扶。伯山性宽厚,美风仪,又于诸王最长,后主深敬重之。每朝庭有冠昏飨宴,恒使为主。及遭所生忧,居丧以孝闻。后主尝幸吏部尚书蔡征宅,因往吊之,伯山号恸殆绝,因起为镇卫将军,乃谓群臣曰:"鄱阳王至性可嘉,又是西第之长,豫章已兼司空,其亦须迁太尉。"未及发诏,祯明三年薨。寻属陈亡,遂无赠谥。
长子君范,未袭爵而隋师至。时宗室王侯在都者百余人,后主恐其为变,乃并召入屯朝堂,使豫章王叔英总督之,又阴为之备。六军败绩,相率出降,因从后主入长安。隋文帝并配陇右及河西诸州,各给田业以处之。大业二年,隋炀帝以后主第六女婤为贵人,绝爱幸,因召陈氏子弟尽还京师,随才叙用,由是并为守宰,遍于天下。君范位温县令。
新安王伯固,字牢之,文帝第五子也。生而龟胸,目通睛扬白,形状眇小,而俊辩善言论。天嘉六年,立为新安郡王。太建七年,累迁都督、南徐州刺史。伯固性嗜酒,不好积聚,所得禄奉,用度无节。酣醉以后,多所乞丐,于诸王中最为贫窭。宣帝每矜之,特加赏赐。性轻率,好行鞭捶。在州不知政事,日出田猎。或乘眠舆至于草间,辄呼人从游,动至旬日,所捕獐鹿,多使生致。宣帝颇知之,遣使责让者数矣。
十年,为国子祭酒。颇知玄理,而堕业无所通;至于摘句问难,往往有奇意。为政严苛,国学有堕游不修习者,重加槚楚,生徒惧焉。由是学业颇进。十三年,为都督、扬州刺史。后主初在东宫,与伯固甚亲狎。伯固又善嘲谑,宣帝每宴集,多引之。叔陵在江州,心害其宠,阴求瑕疵,将中以法。及叔陵入朝,伯固惧罪,谄求其意,乃共讪毁朝贤,历诋文武,虽耆年高位,皆面折无所畏忌。伯固性好射雉,叔陵又好开发冢墓,出游田野,必与偕行,于是情好大协,遂谋不轨。伯固侍禁中,每有密语,必报叔陵。及叔陵奔东府,遣使告之,伯固单马驰赴,助叔陵指麾。知事不捷,便欲走。会四门已闭,不得出,因趣白杨道。台马容至,为乱兵所杀,尸于昌馆门。时年二十八。诏特许以庶人礼葬。子及所生王氏,并特宥为庶人,国除。
晋安王伯恭,字肃之,文帝第六子。天嘉六年封,寻为吴郡太守。时年十余岁,便留心政事,官曹缉理。历位尚书左仆射,后为中卫将军、右光禄大夫。陈亡,入长安。大业初,为成州刺史、太常少卿。
庐陵王伯仁,字寿之,文帝第八子。天嘉六年立。为侍中、国子祭酒,领太子左庶子。陈亡,卒于长安。
江夏王伯义,字坚之,文帝第九子。天嘉六年封。位金紫光禄大夫。陈亡,入长安。迁于瓜州,道卒。
武陵王伯礼,字用之,文帝第十子。天嘉六年立。太建初,为吴兴太守。在郡恣行暴掠,后为有司所劾。十一年,被代征还,遂迁延不发,为御史中丞徐君整所劾,免。陈亡,入长安。大业中,为临洮太守。
永阳王伯智,字策之,文帝第十二子。少敦厚,有器局,博涉经史。太建中立。累迁尚书左仆射,后为特进。陈亡,入长安。大业中,为国子司业。
桂阳王伯谋,字深之,文帝第十三子。太建中立。位散骑常侍,薨。子酆,大业中,为番禾令。
宣帝四十二男:柳皇后生后主。彭贵人生始兴王叔陵。曹淑华生豫章王叔英。何淑仪生长沙王叔坚、宜都王叔明。魏昭华生建安王叔卿。钱贵妃生河东王叔献。刘昭仪生新蔡王叔齐。袁昭容生晋熙王叔文、义阳王叔达、新会王叔坦。王姬生淮南王叔彪、巴山王叔雄。吴姬生始兴王叔重。徐姬生寻阳王叔俨。淳于姬生岳阳王叔慎。王修华生武昌王叔虞。韦修容生湘东王叔平。施姬生临贺王叔敖,沅陵王叔兴。曾姬生阳山王叔宣。杨姬生西阳王叔穆。申婕妤生南安王叔俭、南郡王叔澄、岳山王叔韶、太原王叔匡。袁姬生新兴王叔纯。吴姬生巴东王叔谟。刘姬生临海王叔显。秦姬生新宁王叔垄新昌王叔荣。其皇子叔睿、叔忠、叔泓、叔毅、叔训、叔武、叔处、叔封八人,并未及封。三子早卒,无名。
始兴王叔陵,字子嵩,宣帝之第二子也。梁承圣中,生于江陵。魏克江陵,宣帝迁关右,叔陵留穰城。宣帝之还,以后主及叔陵为质。天嘉三年,随后主还朝,封康乐县侯。叔陵少机辩,徇声名,强梁无所推屈。太建元年,封始兴王,奉昭烈王祀。位都督、江州刺史。时年十六,政自己出,僚佐莫预焉。性严刻,部下慑惮。诸公子侄及罢县令长,皆逼令事己。豫章内史钱法成诣府进谒,即配其子季卿将领马仗。季卿惭耻不时至,叔陵大怒,侵辱法成,法成愤怨,自缢而死。州县非其部内,亦征摄案之。朝贵及下吏有乖忤者,辄诬奏其罪,陷以重辟。四年,迁都督、湘州刺史。诸州镇闻其至,皆震恐股栗。叔陵日益横,征伐夷、獠,所得皆入己,丝毫不以赏赐。征求役使,无有纪极。夜常不卧,执烛达晓,呼召宾客,说人间细事,戏谑无所不为。性不饮酒,唯多置肴胾,昼夜食啖而已。自旦至中,方始寝寐。曹局文案,非呼不得辄白。笞罪者皆系狱,动数年不省视。潇、湘以南皆逼为左右,厘里殆无遗者。其中脱有逃窜,辄杀其妻子。州县无敢上言,宣帝弗之知。
九年,除都督、扬州刺史。十年,至都,加扶,给油幢车。叔陵居东府,事务多关涉省阁,执事之司,承意顺旨,即讽上进用之。微致违忤,必抵大罪,重者至殊死。道路藉藉,皆言其有非常志。叔陵修饰虚名,每入朝,常于车中马上,执卷读书,高声长诵,阳阳自若。归坐斋中,或自执斧斤,为沐猴百戏。又好游冢墓间,遇有茔表主名可知者,辄命左右发掘,取其石志、古器并骸骨肘胫,持为玩弄,藏之府库。人间少妻处女,微有色貌者,并即逼纳。十一年,丁所生母彭氏忧,去职。顷之,起为本职。晋世王公贵人,多葬梅岭。及彭氏卒,叔陵启求梅岭葬之,乃发故太傅谢安旧墓,弃去安柩,以葬其母。初丧日,伪为哀毁,自称刺血写《涅槃经》。未及十旬,乃日进甘膳。又私召左右妻女,与之奸合,所作尤不轨,侵淫上闻。宣帝责御史中丞王政以不举奏,免政官。又黜其典签、亲事,仍加鞭捶。宣帝素爱叔陵,不绳以法,但责让而已。服阕,又为侍中、中军大将军。
及宣帝不豫,后主诸王并入侍疾。叔陵阴有异志,命典药吏砺切药刀。及仓卒之际,又命左右取剑,左右不悟,乃取朝服所佩木剑以进,叔陵怒。及翌日小敛,后主哀顿俯伏,叔陵以锉药刀斫后主中项。太后驰来救焉,叔陵又斫太后数下。后主乳媪乐安君吴氏,时在太后侧,自后掣肘,后主因得起。叔陵仍持后主衣,后主自奋得免。长沙王叔坚,以手扼叔陵,夺去其刀,仍牵就柱,以其褶袖缚之,弃池水中,将杀之。问后主曰:"即尽之,为待也?"时吴媪已扶后主避贼,叔坚求后主所在,将受命。叔陵多力,因奋得脱,突出云龙门,驰车还东府,呼其甲士断青溪桥道。放东城囚以充战士。又遣人往新林,追所部兵马。仍自被甲,著白帽,登城西门,招募百姓,散金银以赏赐。外召诸王将帅,无有应者,唯新安王伯固闻而赴之。叔陵聚兵仅得千人,欲据城保守。时众军并缘江防守,台内空虚,叔坚白太后,使太子舍人司马申,急召右卫将军萧摩诃,将兵至府西门。叔陵事急,遣记室韦谅送鼓吹与摩诃,谓曰:"事捷以公为台鼎。"摩诃绐报曰:"须王心膂节将自来,方敢从命。"叔陵即遣戴洫、谭骐驎二人诣摩诃。摩诃执以送台,斩于阁道下。持其首徇东城,仍悬于朱雀门。叔陵自知不济,遂入沉其妃张氏及宠妾七人于井中。叔陵有部下兵先在新林,于是率人马数百,自小航度,欲趣新林,以舟舰入北。行至白杨路,为台军所邀。伯固见兵至,旋避入巷,叔陵拔刀追之,伯固复还。叔陵部下多弃甲溃散,摩诃马容陈智深迎刺叔陵,阉竖王飞禽斫之数十下,马容陈仲华就斩首送台。自寅至巳乃定。尚书八坐奏:"请依宋世故事,流尸江中,汙潴其室。并毁其所生彭氏坟庙,还谢氏之茔。"后主从所奏。叔陵诸子,即日并赐死。
豫章王叔英,字子烈。宣帝第三子也。宽厚仁爱。太建元年封。后位司空。隋大业中,位涪陵太守,卒。
长沙王叔坚,字子成,宣帝第四子也。母本吴中酒家婢,相者言当生贵子。宣帝微时,因饮通焉,生叔坚。及贵,召拜淑仪。叔坚少而严整。又颇使酒,兄弟惮之。好数术,卜筮、风角、熔金、琢玉,并究其妙。初封丰城侯。太建元年封。累迁丹阳尹。
初,叔坚与始兴王叔陵并招聚宾客,各争权宠,甚不平。每朝会卤簿,不肯为先后,必分道而趋,左右或争道而斗,至有死者。及宣帝不豫,叔坚与叔陵等并从后主侍疾。叔陵阴有异志,叔坚疑之,微伺其所为。及行逆,赖叔坚以免。以功进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寻迁司空,将军、刺史如故。时后主患创,不能视事,政无大小,悉决于叔坚,权倾朝廷,后主由是疏忌之。孔范、管斌、施文庆等,并东宫旧臣,日夕阴持其短。至德元年,乃诏令即本号用三司之仪,出为江州刺史。未发,寻以为司空,实欲夺其权。又阴令人造其厌魅,刻木为偶人,衣以道士服,施机关,能拜跪,昼夜于星月下醮之,祝诅于上。又令人上书告其事,案验令实。后主召叔坚囚于西省,将黜之,令近侍宣敕数之。叔坚自陈为佞人所构,死日惭见叔陵。后主感其前功,乃赦之,免所居官,以王还第。后位中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荆州刺史。秩满还都。陈亡,入隋,迁于瓜州。叔坚素贵,不知家人生产,至是与妃沈氏酣酒,不以耕种为事。大业中,为遂宁郡守,卒。
建安王叔卿,字子弼,宣帝第五子也。性质直,有材器,容貌甚伟。太建四年立。位中书监。陈亡,入隋。大业中,为都官郎,上党通守。
宜都王叔明,字子昭,宣帝第六子也。仪容美丽,举止和柔,状似妇人。太建五年立,位侍中。陈亡,入隋。大业中,为鸿胪少卿。
河东王叔献,字子恭,宣帝第九子也。性恭谨,聪敏好学。太建五年立。位南徐州刺史。薨,赠司空,谥康简。子孝宽嗣,隋大业中,为汶城令。
新蔡王叔齐,字子肃,宣帝第十一子也。风采明赡,博涉经史,善属文。太建七年立。位侍中。陈亡,入隋。大业中,为尚书主客郎。
晋熙王叔文,字子才,宣帝第十二子也。性轻险,好虚誉,颇涉书史。太建七年立。位都督、湘州刺史。征为侍中,未还而隋军济江,隋秦王至汉口,时叔文自湘州还朝。至巴州,乃率巴州刺史毕宝等请降,致书于秦王。王遣使往巴州迎劳叔文。叔文与毕宝、荆州刺史陈慧纪及文武将吏赴汉口,秦王并厚待之。及至京,隋文帝坐于广阳门观,叔文从后主至朝堂。文帝使内史令李德林宣旨,责其君臣不能相弼,以致丧亡。后主与其群臣并愧惧拜伏,莫能仰视,叔文独欣然有自得志。后上表陈在巴州先送款,望异常例。文帝嫌其不忠,而方怀柔江表,遂授开府、宜州刺史。
淮南王叔彪,字子华,宣帝第十三子也。少聪慧,善属文。太建八年立。位侍中。入隋,卒于长安。
始兴王叔重,字子厚,宣帝第十四子也。性质仆,无伎艺。宣帝崩,始兴王叔陵为逆,诛。其年立叔重为始兴王,以奉昭烈王后。位江州刺史。隋大业中,为太府少卿。
寻阳王叔俨,字子思,宣帝第十五子也。性凝重,举止方正。后主即位立。位侍中。入隋卒。
岳阳王叔慎,字子敬,宣帝第十六子也。少聪敏,十岁能属文。太建十四年立。至德中,为丹阳尹。时后主尤爱文章,叔慎与衡阳王伯信、新蔡王叔齐等,日夕陪侍赋诗,恒被嗟赏。祯明元年,出为湘州刺史,加都督。及隋师济江,清和公杨素兵下荆州,遣将庞晖略地至湘州,州内将士,克日请降。叔慎置酒,会文武,酒酣,叹曰:"君臣之义,尽于此乎?"长史谢基伏而流涕。湘州助防遂兴侯正理在坐,起曰:"主辱臣死,诸君独非陈国臣乎?纵其无成,犹见臣节,青门之外,有死不能。今日后应者斩。"众咸许诺,乃刑牲结盟。遣人诈奉降书于庞晖,叔慎伏甲待之。晖入,伏兵发,缚晖等以徇,皆斩之。叔慎招士众,数日中,兵至五千人。隋遣内阳公薛胄为湘州刺史,闻庞晖死,乃益请兵。隋又遣行军总管刘仁恩救之。未至,薛胄禽叔慎,秦王斩之汉口。
义阳王叔达,字子聪,宣帝第十七子也。太建十四年立。位丹阳尹。入隋,大业中,为内史舍人,绛郡通守。武德中,位侍中,封江国公,历礼部尚书,卒。
巴山王叔雄,字子猛,宣帝第十八子也。太建十四年立。入隋,卒于长安。
武昌王叔虞,字子安,宣帝第十九子也。太建十四年立。入隋,大业中,为高苑令。
湘东王叔平,字子康,宣帝第二十子也。至德元年立。入隋,大业中,为胡苏令。
临贺王叔敖,字子仁,宣帝第二十一子也。至德元年立。入隋,大业中,位仪同三司。
阳山王叔宣,字子通,宣帝第二十二子也。至德元年立。入隋,大业中,为泾城令。
西阳王叔穆,字子和,宣帝第二十三子也。至德元年立。入隋,卒于长安。
南安王叔俭,字子约,宣帝第二十四子也。至德元年立。入隋,卒于长安。
南郡王叔澄,字子泉,宣帝第二十五子也。至德元年立。入隋,大业中,为灵武令。
沅陵王叔兴,字子推,宣帝第二十六子也。至德元年立。入隋,大业中,为给事郎。
岳山王叔韶,字子钦,宣帝第二十七子也。至德元年立。位丹阳尹。入隋,卒于长安。
新兴王叔纯,字子洪,宣帝第二十八子也。至德元年立。入隋,大业中为河北令。
巴东王叔谟,字子轨,宣帝第二十九子也。至德四年立。入隋,大业中,为汧阳令。
临海王叔显,字子亮,宣帝第三十子也。至德四年立。入隋,大业中,为鹑觚令。
新会王叔坦,字子开,宣帝第三十一子也。至德四年立。入隋,大业中,为涉县令。
新宁王叔隆,字子远,宣帝第三十二子也。至德四年立。入隋,卒于长安。
新昌王叔荣,字子彻,宣帝第三十三子也。祯明三年立。入隋,大业中,为内黄令。
太原王叔匡,字子佐,宣帝第三十四子也。祯明二年立。入隋,大业中,为寿光令。
后主二十二男:张贵妃生太子深、会稽王庄。孙姬生吴兴王胤。高昭仪生南平王嶷。吕淑媛生永嘉王彦、邵陵王兢。龚贵嫔生南海王虔、钱唐王恬。张淑华生信义王祗。徐淑仪生东阳王恮。孔贵人生吴郡王藩。其皇子总、观、明、纲、统、冲、洽、縚、绰、威、辩十一人,并未及封。
太子深,字承源,后主第四子也。少聪慧,有志操,容止俨然。左右近侍,未尝见其喜愠。以母张贵妃故,特为后主所爱。至德元年,封始安王。位扬州刺史。祯明二年,皇太子胤废,后主乃立深为皇太子。隋师济江,隋将韩擒虎自南掖门入,百僚奔散。深时年十余岁,闭阁而坐,舍人孔伯鱼侍。隋军排阁入,深使宣令劳之曰:"军旅在道,不乃劳也!"军人咸致敬焉。隋大业中,为枹罕太守。武德初,为秘书丞,卒官。
吴兴王胤,字承业,后主长子也。太建五年二月乙丑,生于东宫。母孙姬,因产卒,沈皇后哀而养之,以为己子。后主年长未有嗣,宣帝命以为嫡孙,诏为父后者赐爵一级。十年,封永康公。后主即位,为皇太子。胤性聪敏好学,执经肄业,终日不倦。博通大义,兼善属文。时张贵妃、孔贵嫔并爱幸,沈皇后无宠,日夜构成后及太子之短。孔范之徒,又于外合成其事。祯明二年,废为吴兴王,加侍中、卫将军。入隋,卒于长安。
南平王嶷,字承岳,后主第二子也。方正有器局,年数岁,风采举动,有若成人。至德元年立。位扬州刺史。迁都督、郢州刺史。入隋,卒于长安。
永嘉王彦,字承懿,后主第三子也。至德元年立。位都督、江州刺史。入隋,大业中,为襄武令。
南海王虔,字承恪,后主第五子也。至德元年立。位南徐州刺史。入隋,大业中,为涿令。
信义王祗,字承敬,后主第六子也。至德元年立。位琅邪、彭城二郡太守。入隋,大业中,为通议郎。
邵陵王兢,字承检,后主第七子也。祯明元年立。入隋,大业中,为国子监丞。
会稽王庄,字承肃,后主第八子也。容貌蕞陋。性严酷,数岁时,左右有不如意,辄剟刺其面,或加烧爇。性嗜酒,爱博。以母张贵妃宠,后主甚爱之。至德元年立。位扬州刺史。入隋,大业中,为昌隆令。
东阳王恮,字承厚,后主第九子也。祯明二年立。入隋,大业中,为通议郎。
吴郡王藩,字承广,后主第十子也。祯明二年封。隋大业中,为任城令。
钱唐王恬,字承惔,后主第十一子也。祯明二年封。入隋,卒于长安。
江左承西晋,诸王开国,并以户数相差为大小三品。大国置上、中、下三将军,又置司马一人;次国置中、下二将军;小国置将军一人。余官亦准此为差。武帝受命,自永定讫于祯明,唯衡阳王昌特加礼命,至五千户,自余大国不过二千,小国则千户云。
论曰:有陈受命,虽疆土日蹙,然封建之典,无革先王。永修等并以疏属列居蕃屏,慧纪始终之迹,其殆优乎。衡阳、南康,地皆懿戚,提携以殒,惟命也夫!文、宣二帝,诸子不一,鄱阳、岳阳风迹可纪,古所谓维城盘石,叔慎其近之乎?
《南史》唐·李延寿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