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类 解读中国巫文化时代占筮书:《易经》读本   》 第63节:二十三《剥》:"硕果"--宇宙生生的种子(2)      臧守虎 Cang Shouhu

  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
  上九:硕果没有被剥食,君子收获到一大车的果实;(硕果被剥食),小人靠吃荠根度日。
  硕,大。硕果,就是大的果实。食,在此用做动词,吃的意思。得舆,指收获一车的粮食。庐,帛书《易经》中作"芦",《说文》:"芦,芦菔也。一曰荠根。"
  《剥》初六至六四,皆取象于床。到了六五,切换了物象,以鱼象征、比喻阴爻、女人。到了上九,又切换了物象,把上九一阳比做硕大的果实。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本卦中只有上九一爻是阳爻,如果上九一阳也被剥落,那么阴、阳之间失去了转化的可能,将会产生孤阴不生、万物消亡的可怕局面。爻辞中以"硕果"比喻上九,进一步说明这个道理。
  俗话说:宁可饿死爹娘,也不吃种子粮。收获了果实以后,首先要把那些子粒饱满的果实挑拣出来,作为来年再生的种子。无论生活多么艰苦,种子粮是不能轻易作为口粮吃掉的。留得种子在,不怕没饭吃。只要有种子,来年再种植,可以繁殖、收获更多的果实。明白事理的君子能够认识和做到这一点,因此说"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反之,小人不明此理、不顾后果,把种子粮也吃掉了,往后的日子也只有靠剥食荠根之类维持生活了,因此说"小人剥庐"。
  以人事而言,上九一阳象征黑暗政治环境中一点正义、进步的力量。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虽然政治黑暗,但只要这点正义、进步的力量尚存,终有一天会出现柳暗花明的转机。反之,如果这点正义、进步的力量也被剥落,那就万劫不复了。
  因为果实有再生的功能,所以在古代文化中常以果实比喻性爱、生殖、婚姻。如《诗经·召南·摽有梅》中云:"摽有梅,其子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这是以杨梅的多子比兴男女两性之爱。又如《诗经·唐风·椒聊》中云:"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这是以花椒的果实累累比兴怀孕的妇女。
  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大头禾人图"。植物之"仁"与道德之"仁"的功能在这里得到统一
  更耐人寻味的是,"仁"本是儒家思想体系中的核心概念,其宗旨是爱人、生生。由于植物果实的再生的功能与"仁"的道德功能相似,所以后来也将植物果实称为"仁",也从植物果实的再生功能角度阐发"仁"的含义,如《上蔡语录》中说:"桃李之核可种而生者,谓之桃仁杏仁,有生之意,推之而仁可见矣。"这样,就将植物的果实之"仁"与抽象的道德之"仁"联系在一起。继"仁"的概念之后,子思又提出了"诚"的命题,与"仁"珠连璧合、交互辉映。《中庸》中说:"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所谓的"诚"从植物的角度而言,就是植物籽粒的饱满;从人的道德的角度而言,就是指美德的充裕。如同植物之"仁"使宇宙充满生机与活力一样,道德之"仁"使人类社会充满生机与活力。正如杨向奎先生《〈易经〉中的哲学与儒家的改造》一文中说:"孔子以宇宙生生不息为仁,子思以宇宙之充满生物为诚,这仁与诚的命题,仍然具有道德哲学的全部含义,它是人生'本体',没有仁便不能成生。"这样一来,《剥》上九一阳的"硕果",不仅是植物再生的种子,也是宇宙万物再生的种子。
  二十四《复》:论阳气的回复
  复?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复:通顺,出入没有疾病,阳气回复没有过错。按照其规律循环往复,"七日"返回,利于有所行动。初九: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初九:不远就返回,没有大的悔恨,很吉利。
  六二:休复,吉。
  六二:喜悦地返回,吉。
  六三:频复,厉,无咎。
  六三:皱着眉头返回,危险,没有过错。
  六四:中行独复。
  六四:半路独自返回。
  六五:敦复,无悔。
  六五:按时返回,没有悔恨。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中华书局
第1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1)第2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2)
第3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3)第4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4)
第5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1)第6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2)
第7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3)第8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4)
第9节:二《坤》:大地母亲的胸怀(1)第10节:二《坤》:大地母亲的胸怀(2)
第11节:二《坤》:大地母亲的胸怀(3)第12节:三《屯》:万事开头难(1)
第13节:三《屯》:万事开头难(2)第14节:三《屯》:万事开头难(3)
第15节:三《屯》:万事开头难(4)第16节: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1)
第17节: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2)第18节:五《需》:"越是难险越向前"宜忌(1)
第19节:五《需》:"越是难险越向前"宜忌(2)第20节:五《需》:"越是难险越向前"宜忌(3)
第21节:六《讼》:退一步海阔天空(1)第22节:六《讼》:退一步海阔天空(2)
第23节:六《讼》:退一步海阔天空(3)第24节:七《师》:武王伐纣实录(1)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