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陌上花开   》 第63节: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3)      An Yiru

  她干涉朝政,我想什么"人间一言一事,辄先知之",多半是私下她派人多打听传闻,自己又好记性善推断的缘故,反正陈叔宝昏庸,缺乏逻辑思考的能力,巴不得多个人帮他思考。她说什么是什么,他还对她表示了无限的信任和崇拜,言听计从。
  高颎对她的顾虑也是对的,因此斩杀了她。她不单是美人,而且是个有政治天赋的美人。她博闻强记,多谋善断,犹在百官之上。我于是假设,如果她不是生活在一个偏安一隅的小朝廷里,如果她走入别的朝代,做了别人的妃子,她的政治天赋也许会给她带来更大的机遇。当然,也许面临更大的危险。只是,陈朝的灭亡是由陈叔宝的性格注定,即使没有张丽华,他也是要做亡国之君的。
  南朝风月正浓,陈后主在宫廷中醉拥佳人,与宠臣笑谈风月。北方的隋文帝却秣马厉兵准备统一中国。
  传说中的亡国之音在这个时候出现了。陈叔宝的作品在《乐府诗集》里颇有几首,体裁还挺广泛,若是不对内容上的艳靡有偏见,不得不承认他是个出色的文学家和音乐家。某天,宠妃爱嫔们的美貌和妖娆再次撩拨了他的灵感,他创了一首《玉树后庭花》的曲子,歌曰: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后庭花"之意颇让人费解。现代人更把它演变成一种暧昧难言的代言词。其实据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载,后庭花系生长在江南、四川的鸡冠花的一种,花萼甚娇小,有红、白等色。其白色一种,远看如玉树扶风,摇曳多姿。因常栽庭院中,故名"后庭花"。陈朝首都地处江南,后宫不乏此花,因此陈后主以后庭花喻宠妃、名歌曲。
  后主使宫女千人习而歌之,一时靡靡之音四野流传。后人附会说,时人听见此曲莫不哀悼,以为是亡国之兆,因为曲子本是赞美贵妃、宫人的美貌,却突然笔锋一转唱到"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这陈朝,冥冥之中气数当尽。
  我相信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所以昏庸无道的陈后主有隋文帝来收拾他。但是硬说《玉树后庭花》有亡国之兆就很勉强迷信了,连这曲子都委屈了。只是恰好是陈叔宝作的,又恰好陈朝灭亡。假如过了这个时候,《玉树后庭花》就不会作为亡国之音的代称入史入诗了。
  音乐能反映时代风貌,却不能决定国家兴亡。关于亡国之音的辩论分析,倒是唐朝的君臣心地开阔见得深。据《旧唐书o音乐志》载,贞观中,唐太宗向群臣问音乐与国家兴亡的关系。御史大夫杜淹说:陈将亡而有《玉树后庭花》,齐将亡而有《伴侣曲》,过路人听了都悲泣不已,看来陈、齐之亡都是因为制作了这种亡国之音的缘故。唐太宗反驳说:亡国的原因不能从音乐上去找,而要从朝政的得失上去找。同一种乐曲,不同心情的人听了会感受各异,悲喜自先存于听者心中,并非音乐引起悲喜的感情。陈、齐均是"将亡之政,其民必苦,然苦心所感,故闻之则悲耳"。"今《玉树》、《伴侣》之曲,其声具存,朕当为公奏之,知公必不悲矣。"最后是魏征调和两种意见,说音乐的力量在于帮助人调节心情,但人们心情的哀乐并不是由音乐决定的。唐太宗表示同意,才结束辩论。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第1节:再版序·隔年见春(1)第2节:再版序·隔年见春(2)
第3节:自序·蔷薇记(1)第4节:自序·蔷薇记(2)
第5节: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1)第6节: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2)
第7节: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3)第8节: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1)
第9节: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2)第10节: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3)
第11节: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4)第12节: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5)
第13节:感君千金意,惭无倾城色(1)第14节:感君千金意,惭无倾城色(2)
第15节:感君千金意,惭无倾城色(3)第16节:乐府三行(1)
第17节:乐府三行(2)第18节:乐府三行(3)
第19节:乐府三行(4)第20节:乐府三行(5)
第21节:乐府三行(6)第22节:乐府三行(7)
第23节: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1)第24节: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2)
No.   [I]   II   [I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