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类 解读中国巫文化时代占筮书:《易经》读本   》 第62节:二十三《剥》:"硕果"--宇宙生生的种子(1)      Cang Shouhu

  剥:不利有攸往。
  剥:不利于有所行动。
  从人事上说,阴象征小人,阳象征君子。五阴进逼一阳,象征小人进逼君子。小人之势嚣张,君子之势式微,大有阴霾压城、众芳芜秽的感觉。这种形势对君子是极为不利的,君子暂时是难以有所作为的,因此说"不利有攸往"。例如,战国时期的楚国,在楚怀王、楚襄王、上官大夫靳尚、怀王宠姬郑袖、令尹子兰等一班昏君、小人同流合污的政治环境中,屈原虽怀满腔救国之志,屡遭诽谤、猜疑、排挤、迫害,郁郁不得志,最后只能自沉于汨罗江以明志。
  本卦卦象像一张床的形状,所以初六至六四皆取床象,通过床由下而上被剥蚀比喻阴对阳的步步进逼。
  初六:剥床以足,蔑贞,凶。
  初六:剥蚀床到了床脚,不用占问,凶。
  以,及、到。蔑,不、没有。
  阴湿之气过度使人生病,不利于健康。阴湿之气生于地,床的作用就在隔离阴湿之气。床脚是床与地面接触的部分,初六为第一阴爻,因此取象于床最下部的床腿与之对应。床腿被剥蚀,表明卧室中阴湿之气过重,所以不用占问就知道其结果是凶。
  六二:剥床以辨,蔑贞,凶。
  六二:剥蚀床到了床板,不用占问,凶。
  辨,通"牑",床板。六二爻位高于初六,所以取象于床板。阴湿之气剥蚀床到了床板,其严重性比初六的"剥床以足"又进一步,同样也是不用占问就知道其结果是凶。
  六三:剥之,无咎。
  六三:剥蚀床,没有过错。
  之,联系上下文看,也是指床。同样是床被剥蚀,初六、六二、六四都说"凶",而此爻却说"无咎",为什么?结合卦象看,六三虽然被消剥成阴,但它本身以阴爻居阳位,同时又与上九之阳相应,这也就意味着有复阳的可能。一旦时机来到,就可以阴退阳复,所以说"无咎"。《象》说"剥之无咎,失上下也",就是说六三与它之下的六二、之上的六四本来就格格不入,在本质上不是同类。
  六四:剥床以肤,凶。
  六四:剥蚀床到了人的皮肤,凶。
  肤,《说文》解释说:"肤,皮也。"有人认为是指床面,也有人认为是指人的皮肤。六二中已经说剥蚀床到了床板,所以"肤"理解为人的皮肤,比较符合床象与爻位的对应规律。
  其实,这两种不同的解释也并不矛盾。床的作用在于供人休息、睡觉。床面与人身最为贴近,人睡觉时皮肤免不了要与床接触。床面被剥蚀,睡在上面的人的皮肤自然也会被剥蚀。由剥蚀床进而剥蚀睡在床上之人的皮肤,会导致疾病产生,因此《象》说"剥床以肤,切近灾也",那自然是"凶"了。
  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
  六五:很多的女人中,宫女因为能够接近帝王而被宠幸,没有不利。
  "贯鱼"就是成串的鱼。东汉画像石上的"关雎求鱼图"六四爻中已经说到"剥床以肤",围绕床已经没有再可以取象的了。所以六五爻辞中切换了物象,以鱼象征、比喻众阴爻。
  鱼是生活于水中的阴类生物,与女人在阴阳属性上同为阴。又因为鱼尤其是双鱼的形状与女性外生殖器相似,并且鱼腹多子,生殖繁衍能力极强,所以在古代文化中,鱼成了女人的象征和比喻。如《诗经·召南·关雎》中云:"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关雎鸟在河边捕鱼比兴君子追求心目中的淑女。又如《诗经·陈风·衡门》中云:"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娶妻,必齐之姜?"吃鱼难道一定要吃河中的鲂鱼?娶妻难道一定要娶齐国姓姜的女人?也是以鱼比喻女人,以吃鱼比娶妻。
  鱼象征女人。《剥》卦卦象中五阴一阳,其中五个阴爻象征众女,所以六五爻辞又把众女比做成串的鱼。诸阴爻之中,只有六五与上九爻距离最近,这就好像众多的女人中,只有宫女能够接近君王而受到宠幸一样。古代的君王,一个人拥有众多的嫔妃,难以普施雨露。嫔妃能够沾溉君王的雨露是一件幸事,所以说"以宫人宠,无不利"。如唐朝的武则天,起初只是一名宫女,因得到李世民、李治两代君王的宠幸,并最终被李治立为皇后。可以说是"以宫人宠"的典型。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中华书局
第1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1)第2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2)
第3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3)第4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4)
第5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1)第6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2)
第7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3)第8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4)
第9节:二《坤》:大地母亲的胸怀(1)第10节:二《坤》:大地母亲的胸怀(2)
第11节:二《坤》:大地母亲的胸怀(3)第12节:三《屯》:万事开头难(1)
第13节:三《屯》:万事开头难(2)第14节:三《屯》:万事开头难(3)
第15节:三《屯》:万事开头难(4)第16节: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1)
第17节: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2)第18节:五《需》:"越是难险越向前"宜忌(1)
第19节:五《需》:"越是难险越向前"宜忌(2)第20节:五《需》:"越是难险越向前"宜忌(3)
第21节:六《讼》:退一步海阔天空(1)第22节:六《讼》:退一步海阔天空(2)
第23节:六《讼》:退一步海阔天空(3)第24节:七《师》:武王伐纣实录(1)
No.   [I]   II   [III]   [IV]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