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类 解读中国巫文化时代占筮书:《易经》读本   》 第60节:二十二《贲》:文饰与本质(1)      臧守虎 Cang Shouhu

  贲:亨,小利有攸往。
  贲:通顺,对行为有一定的益处。
  文饰相对于本质而言是外在的、次要的,而本质才是决定行为内在的、主要的因素。但这并不是说,文饰可有可无、无关紧要。文饰与本质二者相互结合,可以相得益彰。如《礼记·礼器》中说:"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以讲话为例,言为心声,能够表达一个人的思想感情。虽然说辞能达意而已,但如果讲话没有一定的文彩,就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所讲的话也不能长久地流传下去,正如《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中说:"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本质离开了文饰,就会显得不够完美;适当的文饰,有助于人们的行为更好地达到预定的目的。但相对于本质而言,文饰的作用毕竟是次要的,因此说"亨,小利有攸往"。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初九:文饰他的脚趾,放弃车子而步行。
  趾,脚指。其,指新。舍,通"捨",放弃。徒,徒步、步行。
  说"贲其趾",一方面是因为初九是本爻的最下一爻,因此也取象于人体最下部的脚指。更重要的是,脚、足等在古代文化中有象征生殖器的意味。例如,神话中鸟神与太阳神有密切的关系,仰韶文化遗存中有神鸟负日图,很多出土的石刻画像中的太阳中都有一只飞鸟,而这只鸟往往又被说成是三足鸟,如王充《论衡·说日》中云:"日中有三足鸟。"鸟本二足而谓之三足,第三只足实际上是男性生殖器,这只要看一下新疆呼图县生殖崇拜岩画、内蒙古阴山岩画男女交合会意图中那被极度夸张突出、几乎与两足齐等的男根便知。由此后世又进一步以"鸟"指称男性、男根,如《西厢记》中描写崔莺莺与张生幽会,红娘遥见前来的张生,对崔莺莺说:"赫赫,那鸟来也。"又如《水浒传》中,李逵常嚷嚷:"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后来,也将不正当的性关系称为"有一腿",这"一腿"就是指鸟的第三只足。不仅如此,吴天明《中国神话研究》中还指出:"与'足'有关的字常常表示男根或雄性的性行为,如'腿'、'脚'、'踏'等。"本爻中的新文饰他的脚趾,也有突出"性"的意味。
  新有车不坐而步行,可能因为车子是供新娘乘坐的,或是专门运载嫁妆的;或者礼仪规定,新要亲自执绥御辇,不能坐车;也可能是新人逢喜事精神爽,以此宣泄内心的激动、兴奋;也可能是新为了向人们展示、炫耀他文饰后的脚。总之,无论出于什么原因,都如《象》所说:"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六二:贲其须。
  六二:文饰他的胡须。
  须,胡须。胡须是男子区别于女人的特有生理特征,是男子阳刚之气的一种象征,也是个人品德、品格的一种标志。
  在古代,没有胡须,对男人来说是一种不足、缺憾。例如,张良是没有胡须的,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中说:"我原来认为张良是一个很魁梧奇特的人,等看了他的画像,形状相貌如妇人、漂亮女子。"笔下流露出惋惜、遗憾之情。
  男人没有胡须,往往是被嘲笑、嘲弄的对象。《三国志·蜀志·周群传》载有这样一个故事:刘璋的长史张裕多须,刘备调笑张裕为"诸毛绕涿居"。"涿"与"豚"音近,"豚"也就是屁股的意思,刘备说张裕"诸毛绕涿居"等于把人家的胡子说成阴毛、脸说成屁股。这是很不雅的。而张裕马上反唇相讥,说刘备是"潞涿君"。"潞"与"露"谐音,刘备又是涿县人,历史上真实的刘备原本没有胡须,是一个老婆嘴,所以张裕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因此,一些原来没有胡须的名人,在后来的历史记载中、戏曲人物形象中、画像中,人们也要把他们说成是有胡须的,或者在画像上为他画上胡须。例如,司马迁原来是否有胡须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司马迁曾被处以宫刑,就是被阉割生殖器。即使司马迁原来有胡须,在受了宫刑以后,胡须也会消褪。但是后人塑像时仍然要给他画上胡须。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中华书局
第1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1)第2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2)
第3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3)第4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4)
第5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1)第6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2)
第7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3)第8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4)
第9节:二《坤》:大地母亲的胸怀(1)第10节:二《坤》:大地母亲的胸怀(2)
第11节:二《坤》:大地母亲的胸怀(3)第12节:三《屯》:万事开头难(1)
第13节:三《屯》:万事开头难(2)第14节:三《屯》:万事开头难(3)
第15节:三《屯》:万事开头难(4)第16节: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1)
第17节: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2)第18节:五《需》:"越是难险越向前"宜忌(1)
第19节:五《需》:"越是难险越向前"宜忌(2)第20节:五《需》:"越是难险越向前"宜忌(3)
第21节:六《讼》:退一步海阔天空(1)第22节:六《讼》:退一步海阔天空(2)
第23节:六《讼》:退一步海阔天空(3)第24节:七《师》:武王伐纣实录(1)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