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家类 》 权谋书 》
第60节:慎与忍(1)
刘向 Liu Xiang
卷十
慎与忍
1. 君子慎独
存亡祸福,关键在于一个人自身。圣人重视自我警戒,审慎他所忽略的事。
《中庸》上说:“藏得再隐蔽的东西,没有不被发现的;不论怎样细微的东西,没有不显露出来的。所以君子在独处时要特别谨慎。”
谚语说:“真诚才不会招致垢病;用心才不会有耻辱。”如果不真诚不用心,而能够保全自己和国家,实在也是一件难事。
《诗经》上说:“小心谨慎,好比走近深渊,好比踩在薄冰上面。”就是这种说法。
2. 天之道
以前成王封周公,周公辞谢,于是就把周公的儿子伯禽封到鲁国去。辞行的时候,周公告诫他的儿子说:“去吧!你千万不要依仗鲁国就对士人骄傲。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又辅佐天子,我对天下人来说,地位已够崇高了。可是我曾经为了接待来见我的人,洗一次头而三次握发,吃一顿饭而三次把口中的食物吐出。这样的小心紧张,还恐怕失去天下的士人。我听说:品德好而又能持守恭敬的,一定获得荣耀;土地广大富庶,而又能持守节俭的,一定获得安定;名位很高,而又对人持守谦卑的,将更加显贵;人口很多,兵力强大,而还能持守几分警惕的,一定能打胜仗;有聪明,有才干,还处处持守几分愚笨的,一定能获得更多的益处;多听多记,还持守几分浅薄的样子,他的知识一定更广博。以上所说的‘六守’,都是谦虚的表现。
“一个人身为天子,据有天下的一切,如不谦虚,他自己将比天下先灭亡,桀、纣就是例子,能不谨慎吗?所以《易经》上说:有一个大道理,从大的方面,可以守住天下,其次也可能守住国家,最小也可以守住他自己,这就是谦虚啊。‘天道对于太圆满的,要毁损一些;而对谦逊一点的,却给予帮助;地道把太圆满的山川形势,也要让它谦逊一些,让高的低一点,低的高一点;鬼神对太圆满的降给灾害,对谦逊的降给福祉;人类对骄傲自满的,都厌恶他;对谦虚自持的,都喜欢他。’所以衣服做成了就缺衣襟;宫殿建成了就缺方角;屋建成了还需加上纹彩;故意表示不成,是天道要这样的啊!《易经》上说:‘能够谦虚,万事皆通,只有君子能保持长久。’《诗经》上说:‘商汤降生并不迟,由于圣明恭慎,他的美德才一天天在升起。’要以此来警戒自己,千万不要依仗鲁国向士人骄傲啊!”
3. 盈与虚
孔子读《易》读到损益的时候就叹息一声。子夏离开座位问孔子:“老师为什么要叹息?”
孔子答道:“天下有很多事情,能自己知道抑损的人,才能长进;自满的人,便会有缺憾了,我因此才叹息。”
子夏说:“那么这样说来,求学也不可求得进步吗?”
孔子说:“并不是如此。上天的道理,成功了的不会长久。一个求学的人能虚心接纳,所以叫做得。如果一个人不知道持满之道,那么他就听不到天下的善言了。以前尧登上天子大位,尚且还持身严谨,谦虚待下,所以过了百年,他的风节仍然很盛,到今天更使之彰明。昆吾自己说自己好,认为他的极高之位不会衰竭,所以在当时就遭到失败,到今天声名更坏,这不就是损益的表现吗?所以我说谦虚是尽自己的一切来做好自己的工作。由于光明而动,所以才能丰盛广大,如果真正的广大了,那又要开始亏损,我要以此为戒。但如有人不以此为戒,常存自满之心,那么天下的好话就不能进他的耳中了。太阳过了中天就要偏西,月亮圆了就要开始亏缺,天地之间的盈虚,跟随时间在消长;所以圣人不敢自居无所不知。登上车子也要按着礼的规定,碰到三个人就该下车致敬,碰到两个人就靠着车前横木行礼。这就是调和它的盈亏,所以才能长久。”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江西人民出版社 |
|
|
| 第1节:前 言 | 第2节:领袖之道(1) | 第3节:领袖之道(2) | 第4节:领袖之道(3) | | 第5节:领袖之道(4) | 第6节:领袖之道(5) | 第7节:领袖之道(6) | 第8节:领袖之道(7) | | 第9节:领袖之道(8) | 第10节:为官之道(1) | 第11节:为官之道(2) | 第12节:为官之道(3) | | 第13节:为官之道(4) | 第14节:为官之道(5) | 第15节:为人处世之本(1) | 第16节:为人处世之本(2) | | 第17节:为人处世之本(3) | 第18节:为人处世之本(4) | 第19节:为人处世之本(5) | 第20节:士可杀而不可辱(1) | | 第21节:士可杀而不可辱(2) | 第22节:士可杀而不可辱(3) | 第23节:士可杀而不可辱(4) | 第24节:士可杀而不可辱(5) | |
| 第 [I] II [III] [IV] 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