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类 權謀書   》 第60節:慎與忍(1)      劉嚮 Liu Xiang

  捲十
  慎與忍
  1. 君子慎獨
  存亡禍福,關鍵在於一個人自身。聖人重視自我警戒,審慎他所忽略的事。
  《中庸》上說:“藏得再隱蔽的東西,沒有不被發現的;不論怎樣細微的東西,沒有不顯露出來的。所以君子在獨處時要特別謹慎。”
  諺語說:“真誠纔不會招致垢病;用心纔不會有恥辱。”如果不真誠不用心,而能夠保全自己和國傢,實在也是一件難事。
  《詩經》上說:“小心謹慎,好比走近深淵,好比踩在薄冰上面。”就是這種說法。
  2. 天之道
  以前成王封周公,周公辭謝,於是就把周公的兒子伯禽封到魯國去。辭行的時候,周公告誡他的兒子說:“去吧!你千萬不要依仗魯國就對士人驕傲。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又輔佐天子,我對天下人來說,地位已夠崇高了。可是我曾經為了接待來見我的人,洗一次頭而三次握發,吃一頓飯而三次把口中的食物吐出。這樣的小心緊張,還恐怕失去天下的士人。我聽說:品德好而又能持守恭敬的,一定獲得榮耀;土地廣大富庶,而又能持守節儉的,一定獲得安定;名位很高,而又對人持守謙卑的,將更加顯貴;人口很多,兵力強大,而還能持守幾分警惕的,一定能打勝仗;有聰明,有才幹,還處處持守幾分愚笨的,一定能獲得更多的益處;多聽多記,還持守幾分淺薄的樣子,他的知識一定更廣博。以上所說的‘六守’,都是謙虛的表現。
  “一個人身為天子,據有天下的一切,如不謙虛,他自己將比天下先滅亡,桀、紂就是例子,能不謹慎嗎?所以《易經》上說:有一個大道理,從大的方面,可以守住天下,其次也可能守住國傢,最小也可以守住他自己,這就是謙虛啊。‘天道對於太圓滿的,要毀損一些;而對謙遜一點的,卻給予幫助;地道把太圓滿的山川形勢,也要讓它謙遜一些,讓高的低一點,低的高一點;鬼神對太圓滿的降給災害,對謙遜的降給福祉;人類對驕傲自滿的,都厭惡他;對謙虛自持的,都喜歡他。’所以衣服做成了就缺衣襟;宮殿建成了就缺方角;屋建成了還需加上紋彩;故意表示不成,是天道要這樣的啊!《易經》上說:‘能夠謙虛,萬事皆通,衹有君子能保持長久。’《詩經》上說:‘商湯降生並不遲,由於聖明恭慎,他的美德纔一天天在升起。’要以此來警戒自己,千萬不要依仗魯國嚮士人驕傲啊!”
  3. 盈與虛
  孔子讀《易》讀到損益的時候就嘆息一聲。子夏離開座位問孔子:“老師為什麽要嘆息?”
  孔子答道:“天下有很多事情,能自己知道抑損的人,才能長進;自滿的人,便會有缺憾了,我因此纔嘆息。”
  子夏說:“那麽這樣說來,求學也不可求得進步嗎?”
  孔子說:“並不是如此。上天的道理,成功了的不會長久。一個求學的人能虛心接納,所以叫做得。如果一個人不知道持滿之道,那麽他就聽不到天下的善言了。以前堯登上天子大位,尚且還持身嚴謹,謙虛待下,所以過了百年,他的風節仍然很盛,到今天更使之彰明。昆吾自己說自己好,認為他的極高之位不會衰竭,所以在當時就遭到失敗,到今天聲名更壞,這不就是損益的表現嗎?所以我說謙虛是盡自己的一切來做好自己的工作。由於光明而動,所以才能豐盛廣大,如果真正的廣大了,那又要開始虧損,我要以此為戒。但如有人不以此為戒,常存自滿之心,那麽天下的好話就不能進他的耳中了。太陽過了中天就要偏西,月亮圓了就要開始虧缺,天地之間的盈虛,跟隨時間在消長;所以聖人不敢自居無所不知。登上車子也要按着禮的規定,碰到三個人就該下車致敬,碰到兩個人就靠着車前橫木行禮。這就是調和它的盈虧,所以才能長久。”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江西人民出版社
第1節:前 言第2節:領袖之道(1)第3節:領袖之道(2)第4節:領袖之道(3)
第5節:領袖之道(4)第6節:領袖之道(5)第7節:領袖之道(6)第8節:領袖之道(7)
第9節:領袖之道(8)第10節:為官之道(1)第11節:為官之道(2)第12節:為官之道(3)
第13節:為官之道(4)第14節:為官之道(5)第15節:為人處世之本(1)第16節:為人處世之本(2)
第17節:為人處世之本(3)第18節:為人處世之本(4)第19節:為人處世之本(5)第20節:士可殺而不可辱(1)
第21節:士可殺而不可辱(2)第22節:士可殺而不可辱(3)第23節:士可殺而不可辱(4)第24節:士可殺而不可辱(5)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