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类 权谋书   》 第6节:领袖之道(5)      Liu Xiang

  越王勾践和吴人作战,大败吴人,并吞了九夷之地。这个时候,他南面称王,随侍他左右的大臣有三个,被他疏远的大臣有五个,他召集大臣们说:“听到我的过失,而不告诉我,他应该受到惩罚。”这就是身处高位,而担忧不知道自己的过失的人。
  以前,晋文公和楚人打仗,大胜楚人,烧毁对方的军械粮草,大火烧了三天还不熄。晋文公战胜回来以后,显得很忧虑,那些侍从他的人就问道:“你战胜楚国,为什么今天还面带忧虑?”晋文公说:“我听说能因为战胜对方,而感到心安的,只有圣人吧!至于以计谋战胜对方的人,他时刻处在危险之中,我因此感到忧惧。”这就是战胜了对方而仍恐怕骄傲的人。
  以前,齐桓公得到管仲、隰朋以后,他们对齐桓公的话常加以辩正,并且把义理说给他听。正月上朝的时候,要桓公准备牛去祭祖先,桓公面对西边站着,管仲、隰朋面向东边站着,桓公赞叹地说:“自从我听到你们两位的话,我更加目明耳聪,不敢独自专权。”这就是听到天下的嘉言而恐怕不能实行的人。
  23. 三件不吉利的事
  齐景公出外打猎,在山上看见老虎,在沼泽里看见蛇,回去以后把晏子叫来,问道:“今天我出去打猎,在山上看见老虎,在沼泽看见蛇,这大概就是所说的不吉利的预兆吧!”晏子回答:“国家有三件不吉利的事,但和上面所说的无关。有贤人而不晓得发掘,是第一件;发掘了而不晓得去任用他,是第二件;用了他而又不信任他,是第三件。所谓不吉利就是这些。现今在山上看见老虎,山本是老虎的窝,在沼泽里看见蛇,沼泽本是蛇的洞,看见老虎和蛇,为什么要说不吉利呢!”
  24. 求人三法
  楚庄王喜欢打猎,大夫就劝他说:“晋楚两国是对头,楚国如不打晋国的主意,晋国必定打楚国的主意,现在大王岂不是太安于享乐了?”
  楚庄王说:“我打猎是为了求得人才,凡是能够凭榛木去刺杀虎豹的,我知道这个人一定是个勇敢的人;凡是能够和犀牛相搏斗的,我知道这个人一定是强而有力的人;打猎回来肯把猎物分给别人的,我知道这个人一定是个仁慈的人。”楚庄王凭借这三种方法而求得三种人才,楚国得以安定。
  所以说只要立志去求,就没有求不到的人才。
  25. 天意与民心
  商汤的时候,有七年大旱灾,黄河都干裂了,石头和沙都被烈日炙烤着。商汤就派人拿着三足鼎祝祷山川的神,并教他们祷告:“是国家太浪费,使人民痛恨吗?是贿赂的风气太盛?挑拔是非的人太多吗?大修土木的风气太盛?后官里专权跋扈的女人太多吗?为什么这么久还不下雨呢?”话还没有说完,而老天就下大雨了。所以,上天顺应人心,就像影子紧跟着人,声响与声音相随一样。
  《诗经》说:“祭天祭地奠酒埋牲,没有一个神灵不受到尊崇。”说明人们痛恨旱灾。
  26. 知过即改
  殷朝太戊皇帝时,有桑谷生长在朝廷里,晚上才发芽,等到早上已长到合抱那么粗了。史官请求到汤朝祖先庙里去问卜,太戊帝同意了。占卜的人说:“我听说,好卦是福的预兆,见到好卦而作坏事,那福仍然不会降临;坏卦是灾祸的预兆,见到坏卦而作好事,那么灾祸仍然不会来到。”于是太戊就勤于政事,慰问有病患的人,凭吊死者,三天之后,桑谷就自动死亡了。
  27. 存亡继绝
  高宗就是武丁,他人品极佳,众人归顺他,所以叫做高宗。成汤以后,先王的大道废驰,背离国法,桑谷都生在朝廷里,七天之后已粗大得一个人抱不过来了。武丁向他的宰相询问这件事,宰相说:“我虽然知道原因,但我不能说。听祖已说,桑谷是野草,现在生在朝廷里面,是不是表示国家将要灭亡了呢?”武丁害怕了,开始整饬自己的身心,培养自己的品德;仰慕古圣先贤的政治,复兴将要灭亡的国家,继续将要断绝的朝代;举用隐逸的士人,对于年高德劭的老年人,明确规定奉养的办法。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江西人民出版社
第1节:前 言第2节:领袖之道(1)第3节:领袖之道(2)第4节:领袖之道(3)
第5节:领袖之道(4)第6节:领袖之道(5)第7节:领袖之道(6)第8节:领袖之道(7)
第9节:领袖之道(8)第10节:为官之道(1)第11节:为官之道(2)第12节:为官之道(3)
第13节:为官之道(4)第14节:为官之道(5)第15节:为人处世之本(1)第16节:为人处世之本(2)
第17节:为人处世之本(3)第18节:为人处世之本(4)第19节:为人处世之本(5)第20节:士可杀而不可辱(1)
第21节:士可杀而不可辱(2)第22节:士可杀而不可辱(3)第23节:士可杀而不可辱(4)第24节:士可杀而不可辱(5)
No.   I   [II]   [III]   [IV]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