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类 》 解讀中國巫文化時代占筮書:《易經》讀本 》
第59節:二十一《噬嗑》:飲食之喻與犯人的改造(3)
臧守虎 Cang Shouhu
胏(zǐ),帶肉的骨頭。金,是指青銅。金矢,指青銅箭頭。
今天的人們一提起"金",就會想到黃金。然而"金"的本義並不是專指黃金,而是金屬的總稱。《說文》中說:"金,五色金也。"所謂的"五色金"是指金、銀、鉛、錫、銅、鐵等金屬,"金"中雖然包括黃金,但衹是其中的一種,"金"專指"黃金"是漢代以後的事。商周時期歷史上又稱為青銅時代,由於冶煉技術還不發達,人們使用的金屬器皿多為青銅製品,所謂的"青銅"是錫和銅的一種合金。《易經》所反映的是商周社會時期的生活,所以《易經》中的"金"衹能是指"青銅"。
射獵的時候,射中了禽獸,有的時候箭頭鉗於禽獸的骨肉中,在烹煮獵物時也未將箭頭剔出,因此啃骨頭時會碰到箭頭。骨頭上殘存的幹肉本來就難啃,加上箭頭遺留在骨頭中,一不小心會磕了牙。在這裏是把犯人比做一塊難啃的骨頭,比喻犯人難以整治,需要剋服很多睏難、下大力氣整治方可馴服,因此說"利艱貞,吉"。
以"難啃的骨頭"比喻難辦之事或不易應付之人,在後來常用。電影《平原遊擊隊》中有這樣一個片段:李大娘拿出大棗招待遊擊隊員,吃着吃着,有個隊員吃出了一顆釘子,就開玩笑地問:大娘,怎麽叫我們吃釘子呀?李大娘說:這是鄉親們叫你們拔釘子--趕快把鬼子的炮樓端掉。這與本爻中的比喻有異麯同工之妙!
六五:噬幹肉,得黃金。貞厲,無咎。
六五:啃吃幹肉,碰上了銅箭頭,占問有麻煩,沒有過錯。
黃金,也就是九四爻中所說的"金矢"。有的書說成是黃銅,黃銅怎麽會跑到骨頭裏?說不通。
啃骨頭上的肉時,由於比較難啃,啃吃的速度較慢,骨頭上的箭頭也容易發覺,而鉗入肉中的箭頭則很難發覺,容易誤食傷人,以此比喻犯人難以整治更甚一層,因此說"貞厲"。雖然如此,但其最終目的還是為了使犯人改過自新、走嚮正道,因此又說"無咎"。
上九:何校滅耳,兇。
上九:肩扛的木枷遮蔽了耳朵,兇。
何(hè),"荷"的古字,肩扛。
上九為本卦的最上爻,爻位最高,因此也取象於人體較高部位的"耳"與之相應。"何校滅耳"象徵嚴厲的懲罰。犯人不能因小懲而大誡,屢教不改,頑固不化,鋌而走險,已不可救藥,最終遭到嚴厲的懲罰,因此說"何校滅耳,兇"。
針對本爻,《係辭》中發揮道:"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無益而弗為,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也,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三國時劉備白帝城托孤,遺言其子劉禪雲:"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兩句話就是由《係辭》而來,可作為每個人的座右銘。
綜上,全卦由初九至上九,爻位逐次升高,比喻犯人的罪過逐步加重,因而懲罰也不斷加重,最終由初九的"屨校滅趾"發展到上九的"何校滅耳",那些意欲犯姦作科者應以此為誡!同時,由六二至六五,爻辭中描述的食物也愈來愈難以食用,比喻犯人罪過越大,往往也越難以整治、馴服,這對於勞教工作者也有一定的啓發意義。
二十二《賁》:文飾與本質
賁?
賁:亨,小利有攸往。
賁:通順,對行為有一定的益處。
初九:賁其趾,捨車而徒。
初九:文飾他的腳趾,放棄車子而步行。
六二:賁其須。
六二:文飾他的鬍須。
九三:賁如濡如,永貞吉。
九三:文飾打扮得容光煥發,占問永遠吉。
六四:賁如皤如,白馬翰如,匪寇,婚媾。
六四:文飾打扮成白色,一隊白馬前來,不是強盜,是前來求婚的。
六五:賁於丘園,束帛戔戔,吝,終吉。
六五:文飾(女方)的傢園,獻上一束微量的帛,有麻煩,但最終吉。
上九:白賁,無咎。
上九:用白色文飾,沒有過錯。
賁(bì),文飾、修飾、打扮的意思。卦象離下艮上,離為日、艮為山,象徵太陽落山的黃昏時刻,而這正是古代迎親的時刻,如《說文》雲:"禮,娶婦以昏時,婦人陰也,故曰婚。"古代女子出嫁要經過納彩、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六個步驟,"親迎"就是在喜結良緣之日,新郎親率鼓樂、儀仗、彩車,到女傢迎娶新娘回自己的傢,是以上六項程序中最重要、最關鍵的環節,通常聽說的"婚禮"即從此開始。本卦以小見大,通過新郎在迎娶新娘過程中的修飾、打扮闡述文飾與本質的關係。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中華書局 |
|
|
第1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1) | 第2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2) | 第3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3) | 第4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4) | 第5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1) | 第6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2) | 第7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3) | 第8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4) | 第9節:二《坤》:大地母親的胸懷(1) | 第10節:二《坤》:大地母親的胸懷(2) | 第11節:二《坤》:大地母親的胸懷(3) | 第12節:三《屯》:萬事開頭難(1) | 第13節:三《屯》:萬事開頭難(2) | 第14節:三《屯》:萬事開頭難(3) | 第15節:三《屯》:萬事開頭難(4) | 第16節: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1) | 第17節: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2) | 第18節:五《需》:"越是難險越嚮前"宜忌(1) | 第19節:五《需》:"越是難險越嚮前"宜忌(2) | 第20節:五《需》:"越是難險越嚮前"宜忌(3) | 第21節:六《訟》:退一步海闊天空(1) | 第22節:六《訟》:退一步海闊天空(2) | 第23節:六《訟》:退一步海闊天空(3) | 第24節:七《師》:武王伐紂實錄(1)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