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类 解讀中國巫文化時代占筮書:《易經》讀本   》 第58節:二十一《噬嗑》:飲食之喻與犯人的改造(2)      臧守虎 Cang Shouhu

  以下六爻之中,初九、上九兩爻直接描述對犯人的懲治;六二、六三、九四、六五以咬吃食物比喻對犯人的懲治。
  初九:屨校滅趾,無咎。
  初九:穿戴的木枷遮蔽了腳指,沒有過錯。
  屨(jù),穿戴的意思。校(jiào),古代一種木製刑具,也稱為"桎"。滅,遮蓋、掩沒的意思。趾,腳指頭。
  初九為本卦的第一爻,因此也取象於人體的最下部的腳指,象徵着犯人是初犯,所犯之罪也輕微,因此量刑也較輕,僅僅是"屨校滅趾"。
  懲罰小錯是為了使犯人以此為戒,避免犯更大的錯誤,從這個角度說,壞事可以變成好事,因此說"屨校滅趾,無咎"。正如《係辭》中所說:"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而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
  反之,如果不能小懲而大誡,就會在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陷越深。有這樣一個故事很能說明這個道理:兒子少年時偷雞摸狗,母親不但不對其進行批語教育,反而喜形於色,誇奬鼓勵。後來兒子越偷越大,最後發展為殺人越貨,被逮捕處以極刑。臨刑前,兒子要求見母親最後一面,在母親吻他之時咬下了母親的鼻子。--因為他痛恨母親沒有對他小時的壞行為進行懲罰,從而導致他犯下死罪。
  "教"字示意圖
  近年來,報刊屢屢有兒子殺老子、老子殺兒子的報道,令人觸目驚心、痛心疾首。導致這種惡果的産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作為父母首先難辭其咎。古語說:子不教,父之過。古"教"字由"孝"、"攴"組成,"攴"就是用棍棒打,"孝"、"攴"合在一起就是俗話"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意思。在現代社會中,講究法製、講究以人為本,對孩子進行體罰固然是行不通的,但如果我們把這個"棍棒"理解為嚴厲,還是可取的。無奈,現在有很多父母對孩子從小過於溺愛、嬌慣,對孩子的壞習慣熟視無睹,等到發現孩子已經養成了壞習慣,孩子也已經長大,有了個人獨立的意志,再想糾正已經晚了。由此走嚮極端,發展到兒子殺老子、老子殺兒子的悲慘結局,也就不足為奇了。導致這種惡果的根本原因,還在於不能防微杜漸,小懲而大誡,正如《坤·文言》中所說:"大臣殺國君,兒子殺老子,不是一天二天的原因,苗頭已經很早就有了,衹是沒有及早地發現罷了。"
  六二:噬膚滅鼻,無咎。
  六二:咬吃肥肉遮住了鼻子,沒有過錯。
  膚,是指肥肉,具體指豬的腹部下面柔軟無骨的肉。現代社會中,在大部分國傢和地區,物質生活資料已經比較豐富,肉類不再是稀罕之物。由於食物豐富,人們很容易胖起來。但隨着醫學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識的提升,人們認識到肥胖是不健康的預兆和前奏,容易導致高血壓、糖尿病等多種疾病。為了防止發胖,很多人不吃肉,吃肉也吃點精肉、瘦肉,肥肉很少有人問津。但古代卻恰恰相反,物質生活資料匱乏,肉類食品更是難得。並且相對於瘦肉來說,肥肉味道香、油水多,更受人歡迎,加上肥肉容易咬吃,食用時往往因用力過猛而把鼻子陷於其中,"噬膚滅鼻"就描繪了這樣一幅活脫脫的饕餮相。
  "膚"比喻所犯罪過較輕、容易整治馴服的犯人,"噬膚滅鼻"比喻整治犯人過於嚴厲、矯枉過正。但其最終目的還是為了使犯人改過自新、走嚮正道,因此又說"無咎"。
  六三:噬臘肉,遇毒,小吝,無咎。
  六三:咬吃風幹的肉,中毒,有小麻煩,沒有過錯。
  將肉風幹,是古代保存肉類食物的一種方法,有些地方至今仍然沿用。風幹後的肉幹而硬,不易咬嚼;並且製作保存不當有時會變質,食用時中毒。爻辭以此比喻犯人不易整治,給執法者製造諸多麻煩、睏難;同時,這其中也有執法者用刑不當的原因,因此說"小吝"。如能及時調整策略,改變方法,犯人終究會馴服,因此又說"無咎"。
  九四:噬幹胏,得金矢,利艱貞,吉。
  九四:啃食幹肉骨頭,碰上了銅箭頭。有利於艱險的占問,吉。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中華書局
第1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1)第2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2)
第3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3)第4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4)
第5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1)第6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2)
第7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3)第8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4)
第9節:二《坤》:大地母親的胸懷(1)第10節:二《坤》:大地母親的胸懷(2)
第11節:二《坤》:大地母親的胸懷(3)第12節:三《屯》:萬事開頭難(1)
第13節:三《屯》:萬事開頭難(2)第14節:三《屯》:萬事開頭難(3)
第15節:三《屯》:萬事開頭難(4)第16節: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1)
第17節: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2)第18節:五《需》:"越是難險越嚮前"宜忌(1)
第19節:五《需》:"越是難險越嚮前"宜忌(2)第20節:五《需》:"越是難險越嚮前"宜忌(3)
第21節:六《訟》:退一步海闊天空(1)第22節:六《訟》:退一步海闊天空(2)
第23節:六《訟》:退一步海闊天空(3)第24節:七《師》:武王伐紂實錄(1)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