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类 解读中国巫文化时代占筮书:《易经》读本   》 第57节:二十一《噬嗑》:饮食之喻与犯人的改造(1)      臧守虎 Cang Shouhu

  所以,是否出仕为官,以及在何时、到那个国家出仕为官,首先要观察一下那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来决定,因此说"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虽然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做官做不到需要"观国之光"的层次,但是到一个单位、到一个公司去求职择业,也是同样的道理。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
  九五:观察我宗族内部的情况,君子没有过错。
  谋划、成就大事业,需要团结、联合各方力量,但宗族内部的力量是最基本、最可靠的力量。因此,首先要对宗族内部的力量有一个正确、清醒的估计,这是决策、行动的出发点,因此六三爻中说"观我生,进退",本爻中说"观我生,君子无咎"。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
  上九:观察其他宗族的情势,君子没有过错。
  由九五的"观我生"到上九的"观其生",表明观察的范围由内而外进一步扩大,不仅观察、了解本宗族的情势,而且也观察、了解其他宗族的情势,这是不同于"窥观"片面的观察,而是全面的、广泛的观察。如果你是一位君子的话,就应该如此,因此说"君子无咎"。
  《孙子兵法》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仅战争如此,政治、外交斗争等也莫不皆然。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死后,诸吕作乱,陈平、周勃等在平定了吕氏之乱以后,经过商议、权衡,决定迎立刘邦的第四子刘恒为新君。而当时刘恒远封于代地,对朝廷中所发生的这一系列变故和当时的形势不是十分清楚明了,也摸不透陈平、周勃等要迎立他为新君的真正意图:是真心迎立我?还是利用我暂时稳定一下形势?因此犹豫不决。他的属下张武为他分析形势说:"现在的大臣都是已故高帝时期的大将,熟悉兵事,多有谋略权诈。现在京师刚发生了流血战斗,诛杀了诸吕,在这个时候迎立您大王为新君,有可能只是想借你名声稳定形势,迎立之事不能轻易相信。希望大王您以生病为借口,暂时不要去,先观察一下其中的变化再说!"但刘恒的另一位属下宋昌则比较乐观,他也经过了一番分析后说:"大臣们是顺应天下百姓之心要迎立大王,大王您不用疑心!"刘恒仍然举棋不定,先是请示他的母亲,又是占卜问卦,还派他的舅舅薄昭去京师面见太尉周勃,以摸清底细。在薄昭回来禀报说"信矣,毋可疑者"之后,才启程前往京师。在快接近长安时,又借停下来休整之机,先派宋昌飞马到长安进一步观察动静,在确信其中没有阴谋以后,才进入京师接受了皇位。--刘恒可以说是一位慎于观察、善于观察的人。
  二十一《噬嗑》:饮食之喻与犯人的改造
  噬嗑?
  噬嗑:亨,利用狱。
  噬嗑:通顺,利于施用刑罚。
  初九:屦校灭趾,无咎。
  初九:穿戴的木枷遮蔽了脚指,没有过错。
  六二:噬肤灭鼻,无咎。
  六二:咬吃肥肉遮住了鼻子,没有过错。
  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
  六三:咬吃风干的肉,中毒,有小麻烦,没有过错。
  九四:噬干,得金矢,利艰贞,吉。
  九四:啃食干肉骨头,碰上了铜箭头,有利于艰险的占问,吉。
  六五:噬干肉,得黄金,贞厉,无咎。
  六五:啃吃干肉,碰上了铜箭头,占问有麻烦,没有过错。
  上九:何校灭耳,凶。
  上九:肩扛的木枷遮蔽了耳朵,凶。
  从字面的意思说,"噬嗑"(shīkè)是咬吃、合口咀嚼食物的意思。从卦象看,《噬嗑》卦象震下离上,初爻、上爻为阳爻,像人的上下唇;二爻、三爻、五爻为中间断开的阴爻,正像口腔中的牙齿;四爻为阳爻,在三爻、五爻之间,正像人的上下牙齿间咬着的食物。但在本卦中,咬吃、合口咀嚼食物只是一种比喻:食物比喻犯人,咬吃、合口咀嚼食物比喻对犯人的惩治。
  噬嗑:亨,利用狱。
  噬嗑:通顺,利于施用刑罚。
  如上所述,本卦是以咬吃、咀嚼食物比喻对犯人的惩治。食物必须经过人的牙齿咬吃、咀嚼、下咽以后,经过肠胃的消化吸收,才会有利于人体。同样的道理,犯人必须经过惩治、改造、驯服后,其行为才能合乎社会的道德规范、法律制度,才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因此断语说"亨,利用狱"。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中华书局
第1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1)第2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2)
第3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3)第4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4)
第5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1)第6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2)
第7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3)第8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4)
第9节:二《坤》:大地母亲的胸怀(1)第10节:二《坤》:大地母亲的胸怀(2)
第11节:二《坤》:大地母亲的胸怀(3)第12节:三《屯》:万事开头难(1)
第13节:三《屯》:万事开头难(2)第14节:三《屯》:万事开头难(3)
第15节:三《屯》:万事开头难(4)第16节: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1)
第17节: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2)第18节:五《需》:"越是难险越向前"宜忌(1)
第19节:五《需》:"越是难险越向前"宜忌(2)第20节:五《需》:"越是难险越向前"宜忌(3)
第21节:六《讼》:退一步海阔天空(1)第22节:六《讼》:退一步海阔天空(2)
第23节:六《讼》:退一步海阔天空(3)第24节:七《师》:武王伐纣实录(1)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