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类 》 解讀中國巫文化時代占筮書:《易經》讀本 》
第55節:二十《觀》:論觀察的藝術與方法(1)
臧守虎 Cang Shouhu
二十《觀》:論觀察的藝術與方法
觀?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
觀:(祭祀前)淨手但還沒有進獻祭品,就表現出恭敬莊嚴的樣子。初六:童觀,小人無咎,君子吝。
初六:幼稚地觀察,對於小人來說不是過錯,對於君子來說就是一種缺憾。六二:窺觀,利女貞。
六二:片面地觀察,對於女人來說是正常的。六三:觀我生,進退。
六三:觀察我宗族內部的情況,以確定行動策略。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
六四:觀察一個國傢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綜合情況,以利於决定是否臣服於其君王。九五:觀我生,君子無咎。
九五:觀察我宗族內部的情況,君子沒有過錯。上九:觀其生,君子無咎。
上九:觀察其他宗族的情勢,君子沒有過錯。《易經》讀本二十《觀》:論觀察的藝術與方法
"觀"字最早見於甲骨文,像一隻貓頭鷹的形狀,其中尤其突出的是兩衹炯炯發光的大眼睛。我們知道,貓頭鷹在夜間視力最強,明察秋毫,所以用來表示仔細看的意思。《說文》中說:"觀,諦視也。"《淮南子·原道訓》註中說:"常事曰視,非常曰觀。"也就是說,古代的"觀"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觀察、觀看,而是有針對性地、細緻深入地觀察。
觀察是人類認識事物的基本方法,由觀察得到感性認識,進而上升到理性認識。《周易·係辭》中說:"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人類正是通過觀察自然的變化,確定了自身的基本行為模式。如《虞夏書·堯典》中載:帝堯命令羲和,恭敬地順從上天,觀察日月星辰的變化,來安排人事活動。定下了一年三百六十六日。這也就是《觀·彖》所說的"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
從社會政治的角度上來說,作為一個統治者,要善於調查研究、觀察和瞭解民風民情,從民風民情中瞭解為政者的得失成敗,並據此及時調整和采取相應的對策。也正是出於這種考慮,古代統治者設有巡守的制度,定時對全國各地進行巡行。通過這種巡行,為地方官員們樹立勤政的榜樣,也檢查他們履行職責的情況,考核他們的政績以决定升遷貶黜。同時瞭解各地的風土人情,直接聽取百姓的心聲。如《虞夏書·舜典》中記載:舜帝每年的二月嚮東巡守,五月嚮南巡守,八月嚮西巡守,十一月嚮北巡守。這也就是《觀·象》中所說的"省方觀民設教"。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
觀:(祭祀前)淨手但還沒有進獻祭品,就表現出恭敬莊嚴的樣子。
盥,就是"盥洗"的"盥",洗手的意思,在這裏具體是指祭祀以前淨手。薦,祭祀過程中進獻酒食等祭品。顒(yóng)若,恭敬莊嚴的樣子。
我們常說:心誠則靈。祭祀的關鍵在於心誠,而不在於祭品的豐儉。祭品的豐儉衹是表面現象、外在形式,與是否心誠、心誠的程度是不成正比的。因此,觀察祭祀關鍵要看祭祀者是否心誠,而不要衹看進獻祭品的豐儉。祭祀中雖然衹看到祭祀者淨手而還沒有進獻祭品,但已經觀察到祭祀者的誠信恭敬莊嚴。卦辭以此為例闡明觀察的道理:觀察事物不能衹觀察事物的表面現象,更主要的是要透過現象看到本質。
以下六爻爻辭通過斷占語對不同的觀察方法、觀察對象、觀察目的進行闡述、評判,指出正確的觀察之道。
初六:童觀,小人無咎,君子吝。
初六:幼稚地觀察,對於小人來說不是過錯,對於君子來說就是一種缺憾。
童,兒童,引申為幼稚。兒童蒙昧無知,認識膚淺,幼稚地觀察事物,這對於兒童來說是正常的,也符合小人的常態,因此說"小人無咎",《象》說"童觀,小人道也"。但對於德纔兼備、將來要擔當重任的君子來說,"童觀"不能不說是一種缺憾和不足,因此說"君子吝"。
六二:窺觀,利女貞。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中華書局 |
|
|
第1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1) | 第2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2) | 第3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3) | 第4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4) | 第5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1) | 第6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2) | 第7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3) | 第8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4) | 第9節:二《坤》:大地母親的胸懷(1) | 第10節:二《坤》:大地母親的胸懷(2) | 第11節:二《坤》:大地母親的胸懷(3) | 第12節:三《屯》:萬事開頭難(1) | 第13節:三《屯》:萬事開頭難(2) | 第14節:三《屯》:萬事開頭難(3) | 第15節:三《屯》:萬事開頭難(4) | 第16節: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1) | 第17節: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2) | 第18節:五《需》:"越是難險越嚮前"宜忌(1) | 第19節:五《需》:"越是難險越嚮前"宜忌(2) | 第20節:五《需》:"越是難險越嚮前"宜忌(3) | 第21節:六《訟》:退一步海闊天空(1) | 第22節:六《訟》:退一步海闊天空(2) | 第23節:六《訟》:退一步海闊天空(3) | 第24節:七《師》:武王伐紂實錄(1)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