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类 解讀中國巫文化時代占筮書:《易經》讀本   》 第54節:十九《臨》:古代領導學大綱(3)      臧守虎 Cang Shouhu

  上六:敦臨,吉,無咎。
  上六:敦厚地進行統治,吉,沒有過錯。
  敦,樸實、敦厚、忠厚、忠信等意思。敦臨者乍一看,給人一種口不能言、木訥遲鈍、樸鄙老實、無所作為的感覺。其實不然。《老子》雲:"敦兮其若樸。"其中""也就是葫蘆,是對"道"的一種比喻,而"敦"則是對"道"的特徵的一種描述。"敦臨"實際上是道傢所提倡的無為而為的統治術,是統治藝術中的一種最高境界。這種統治術用《老子》的話來說,就是"以無事取天下……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黃帝被奉為中華民族的始祖,相傳"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周易·係辭》),說的就是這種無為而為的統治境界。而《素問·上古天真論》中說:"昔在黃帝,……長而敦敏。"其中也用"敦"字描述黃帝。可見,"敦臨"者並不是不善言語,而是有意不言;並不是無所作為,而是無為而為,正如上六之《象》所說:"敦臨之吉,志在內也。"
  時代進入戰國以後,為進一步適應時君世主的現實政治需要,一部分熱衷於為政之道的學者,依托"黃帝"之名,進一步發展、改造老子的學說,積極探求富國強兵之道和治國方略,開闢了道傢學術的另一個重要方向--黃老之學,更加緊密地將老子道傢學說與治國理政之道相結合。但此時的黃老之學仍局限於理論層面上,黃老之學真正開花、結果,在政治上成功地實踐,當首推西漢。
  漢初在經歷了連年的戰爭之後,民力衰蔽,統治者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以恢復民力,維護了社會的穩定,也為之後的文景之治和漢武之盛奠定了基礎。蕭何死後,曹參繼任丞相。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但曹參不是這樣。《史記·曹相國世傢》中記載:曹參代蕭何繼任相國以後,所有的事情都沒有改變,完全遵循蕭何生前定下的規矩。在推行無為而為、休養生息的政策上更進一層。他選擇那些不擅文辭、品行忠厚的長者擔任丞相府的官吏,而將那些言辭尖刻、追求聲名的官員罷免。他本人白天黑夜地飲酒。很多下屬官吏和賓客見曹參這個樣子,整日無所事事,想來勸勸他。不是想勸我嗎?好!這些人來了以後,曹參就給他們酒喝,有酒菜堵了你們的嘴,看你怎麽說!過一會,見他們藉着酒興,想開口說話,就再給他們酒喝,一直到他們喝醉離去,最終也得不到開口說話的機會。曹參就是經常用這樣的方法應付這些人。曹參的這種做法也感染了他的下屬官吏。丞相府的後園,是下屬官吏的宿舍,官吏們在宿舍也是每天飲酒、大呼小叫。倒是曹參身邊有個官吏,雖然侍從曹參左右,反而不瞭解曹參的用心。他厭惡這種情形,但自己無法製止,於是想了個辦法,假裝請曹參到後園散步,故意讓他聽聽那些官吏們的大呼小叫聲,希望曹參能訓斥、壓服他們一下。但事與願違,曹參不僅沒有訓斥、壓服他們,也拿起酒坐下來,和那些官吏們一起喝,一起大呼小叫、相互應和。還有,平常曹參見到他人犯下一些小錯誤,不僅不處罰,反而千方百計替他們掩飾、遮蓋。就這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所以丞相府中一直平安無事。在他死後,百姓作歌紀念他,歌雲:"蕭何為法,講若畫一;曹參代之,守而勿失。載其清淨,民以寧一。"--曹參真可謂得"敦臨"之真諦矣。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臨》卦中雖然陳述了種種統治之術,但運用何種統治之術應該根據不同的形勢、不同的情況來决定。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奪取四川後,諸葛亮協助劉備治理四川,立法"頗尚嚴峻,人多怨嘆者",當地歸順的官員法正認為,對於大亂之後剛剛平定的地區,應采取緩刑弛禁的政策以安撫民心。但諸葛亮認為自己的做法並沒有錯,他對法正解釋說:"四川的情況不同於其他地方,自從劉焉、劉璋父子以來,政治昏亂,上下奉承,風氣不正,刑罰虛設,地方官員專權自肆,君臣之義蕩然無存。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用在他們心目中已經沒有價值的官位來攏他們,以他們已經熟視無睹的恩義來懷柔他們,是不會有實際效果的。相反,要用嚴法來使他們知道禮義之恩、加爵之榮,這樣才能榮恩並濟,重新建立上下之間的秩序,這纔是當前施政的要點啊!"一千多年之後,清人趙藩在為武侯祠題寫對聯時,特別提醒人們註意諸葛亮的這一政略:"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不僅治蜀如此,治理任何一個國傢、一個單位都是如此。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中華書局
第1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1)第2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2)
第3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3)第4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4)
第5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1)第6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2)
第7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3)第8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4)
第9節:二《坤》:大地母親的胸懷(1)第10節:二《坤》:大地母親的胸懷(2)
第11節:二《坤》:大地母親的胸懷(3)第12節:三《屯》:萬事開頭難(1)
第13節:三《屯》:萬事開頭難(2)第14節:三《屯》:萬事開頭難(3)
第15節:三《屯》:萬事開頭難(4)第16節: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1)
第17節: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2)第18節:五《需》:"越是難險越嚮前"宜忌(1)
第19節:五《需》:"越是難險越嚮前"宜忌(2)第20節:五《需》:"越是難險越嚮前"宜忌(3)
第21節:六《訟》:退一步海闊天空(1)第22節:六《訟》:退一步海闊天空(2)
第23節:六《訟》:退一步海闊天空(3)第24節:七《師》:武王伐紂實錄(1)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