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类 解读中国巫文化时代占筮书:《易经》读本   》 第53节:十九《临》:古代领导学大纲(2)      臧守虎 Cang Shouhu

  "和"既是一种统治手段与方法,也是一种目的,历来为统治者所标榜和追求,如《尚书·尧典》"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尚书·大禹谟》"正德利用厚生惟和"等,都强调一个"和"字。
  九二:咸临,吉,无不利。
  九二:温和地统治,吉,没有不利。
  初九、九二讲的都是"咸临"。"吉,无不利"是对"咸临"的进一步肯定。
  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
  六三:用强制的方法进行统治,没有什么好处。已经为之感到忧虑,没有过错。
  甘,通"拑",拑制、强制的意思。"甘临"是一种强制的统治方法,不能从根本上化解矛盾,而只能激化和加剧矛盾。虽然被统治者可能暂时屈从,但一俟机会来到,便会群起反抗,以暴易暴,危及统治者的统治。因此"甘临"从长远来看是对统治者不利的,因此说"无攸利"。既然已经认识到这种统治方法的不可取并加以及时调整、改变,也可"无咎",又如《象》说"既忧之,咎不长也"。
  六四:至临,无咎。
  六四:亲临领导,没有过错。
  "至临"可以亲自获得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为正确的决策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以融洽与民众的关系,在民众中树立起平易近人的良好形象,得到民众的支持和拥护,因此说"无咎"。
  《韩非子·难一》中记载:历山下种田的人闹地界纠纷,舜帝亲自去那里种地,解决了他们的纠纷;黄河边的渔民争夺鱼区,舜帝亲临那里,树立起了先让长者捕鱼的风气。就是"至临"的典型例子。
  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
  六五:运用智慧进行统治,对于国君来说是适宜的,吉。
  六四爻辞中所说的"至临"固然应肯定,但一个人时间、精力、能力毕竟都有限,尤其是作为一个高层统治者,如果事无巨细,都躬身亲临,也有很多弊端。
  其一,分身乏术,穷于应付,导致身心疲惫,正如《荀子·五霸》中所说:"大有天下,小有一国,必自为之然后可,则劳苦耗瘁莫甚焉。"
  其二,由于身心疲惫,进而导致决策失误。正如唐代吴兢《贞观政要·求谏》中说:"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
  其三,不利于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养成下属推诿、依赖的心理。对此《尚书·益稷》早就指出:"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意思是说:领导者亲自抓那些琐碎的小事,下属和助手就会因此而懈怠懒惰,所有的事情因此而荒废。因此,领导者凡事都亲至亲为,不仅实际上不可能做到,即使能够做到也是一种很不明智的做法,不值得提倡和鼓励。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罗贯中极力塑造的智慧形象,但在用人这一点上诸葛亮就未做到"知临",谈不上高明。例如,书第一百零三回描写道,诸葛亮兴兵北上伐魏,为能尽快地与司马懿决战,采用激将法,送了一些女人的衣物给司马懿,但司马懿对此并不介意,而是询问来使说:"孔明吃饭、睡觉的情况怎样?事务繁杂不繁杂?"使者回答说:"我们丞相早起晚睡,处罚二十军棍以上的事都亲自过问,吃的也很少。"司马懿听后,高兴地对各位将领说:"孔明吃得少而事务繁杂,能长久吗?"司马懿的确找准了诸葛亮的软胁,这个软胁就是事无巨细都亲自过问。后来,果然如司马懿所料,诸葛亮由于事无巨细皆躬身亲临,劳累过度,"出师未捷身先死"。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高明的、明智的领导者应选贤任能、适当授权,以众智为己智,集众力为己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级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作为一国之君更应如此,因此说"知临,大君之宜,吉"。
  刘邦可以说是一位"知临"的典型。《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刘邦曾经与韩信谈论各位将领的才干能力。刘邦问韩信说:"像我这样,能带领多少人马?"韩信说:"陛下您不过能带十万人马。"刘邦又问:"那你能带多少?"韩信说:"我是多多益善耳"--带的越多越好呀。听了韩信这话,刘邦有些不服气,也有些讥笑地说:"'多多益善',怎么会被我擒获?"韩信说:"陛下您善于统帅将领,这是我被您擒获的原因。"的确如韩信所说,刘邦虽然不善于带兵,但善于统帅将领。这样,实际上所有的兵又都在他的统帅之下。又据《史记·高祖本纪》,刘邦自己也曾经总结成功经验说:"在军帐中出谋划策,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守后方,安抚百姓,供给粮饷,我不如萧何;统帅百万之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够任用他们,是我夺取天下的原因。"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中华书局
第1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1)第2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2)
第3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3)第4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4)
第5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1)第6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2)
第7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3)第8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4)
第9节:二《坤》:大地母亲的胸怀(1)第10节:二《坤》:大地母亲的胸怀(2)
第11节:二《坤》:大地母亲的胸怀(3)第12节:三《屯》:万事开头难(1)
第13节:三《屯》:万事开头难(2)第14节:三《屯》:万事开头难(3)
第15节:三《屯》:万事开头难(4)第16节: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1)
第17节: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2)第18节:五《需》:"越是难险越向前"宜忌(1)
第19节:五《需》:"越是难险越向前"宜忌(2)第20节:五《需》:"越是难险越向前"宜忌(3)
第21节:六《讼》:退一步海阔天空(1)第22节:六《讼》:退一步海阔天空(2)
第23节:六《讼》:退一步海阔天空(3)第24节:七《师》:武王伐纣实录(1)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