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类 》 解讀中國巫文化時代占筮書:《易經》讀本 》
第53節:十九《臨》:古代領導學大綱(2)
臧守虎 Cang Shouhu
"和"既是一種統治手段與方法,也是一種目的,歷來為統治者所標榜和追求,如《尚書·堯典》"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黎民於變時雍",《尚書·大禹謨》"正德利用厚生惟和"等,都強調一個"和"字。
九二:鹹臨,吉,無不利。
九二:溫和地統治,吉,沒有不利。
初九、九二講的都是"鹹臨"。"吉,無不利"是對"鹹臨"的進一步肯定。
六三:甘臨,無攸利。既憂之,無咎。
六三:用強製的方法進行統治,沒有什麽好處。已經為之感到憂慮,沒有過錯。
甘,通"拑",拑製、強製的意思。"甘臨"是一種強製的統治方法,不能從根本上化解矛盾,而衹能激化和加劇矛盾。雖然被統治者可能暫時屈從,但一俟機會來到,便會群起反抗,以暴易暴,危及統治者的統治。因此"甘臨"從長遠來看是對統治者不利的,因此說"無攸利"。既然已經認識到這種統治方法的不可取並加以及時調整、改變,也可"無咎",又如《象》說"既憂之,咎不長也"。
六四:至臨,無咎。
六四:親臨領導,沒有過錯。
"至臨"可以親自獲得真實情況,掌握第一手材料,為正確的决策提供依據;同時也可以融洽與民衆的關係,在民衆中樹立起平易近人的良好形象,得到民衆的支持和擁護,因此說"無咎"。
《韓非子·難一》中記載:歷山下種田的人鬧地界糾紛,舜帝親自去那裏種地,解决了他們的糾紛;黃河邊的漁民爭奪魚區,舜帝親臨那裏,樹立起了先讓長者捕魚的風氣。就是"至臨"的典型例子。
六五:知臨,大君之宜,吉。
六五:運用智慧進行統治,對於國君來說是適宜的,吉。
六四爻辭中所說的"至臨"固然應該肯定,但一個人時間、精力、能力畢竟都有限,尤其是作為一個高層統治者,如果事無巨細,都躬身親臨,也有很多弊端。
其一,分身乏術,窮於應付,導致身心疲憊,正如《荀子·五霸》中所說:"大有天下,小有一國,必自為之然後可,則勞苦耗瘁莫甚焉。"
其二,由於身心疲憊,進而導致决策失誤。正如唐代吳兢《貞觀政要·求諫》中說:"一日萬機,一人聽斷,雖復憂勞,安能盡善?"
其三,不利於調動下屬的積極性,養成下屬推諉、依賴的心理。對此《尚書·益稷》早就指出:"元首叢脞哉,股肱惰哉,萬事墮哉。"意思是說:領導者親自抓那些瑣碎的小事,下屬和助手就會因此而懈怠懶惰,所有的事情因此而荒廢。因此,領導者凡事都親至親為,不僅實際上不可能做到,即使能夠做到也是一種很不明智的做法,不值得提倡和鼓勵。
諸葛亮是《三國演義》中羅貫中極力塑造的智慧形象,但在用人這一點上諸葛亮就未做到"知臨",談不上高明。例如,該書第一百零三回描寫道,諸葛亮興兵北上伐魏,為能盡快地與司馬懿决戰,采用激將法,送了一些女人的衣物給司馬懿,但司馬懿對此並不介意,而是詢問來使說:"孔明吃飯、睡覺的情況怎樣?事務繁雜不繁雜?"使者回答說:"我們丞相早起晚睡,處罰二十軍棍以上的事都親自過問,吃的也很少。"司馬懿聽後,高興地對各位將領說:"孔明吃得少而事務繁雜,能長久嗎?"司馬懿的確找準了諸葛亮的軟脅,這個軟脅就是事無巨細都親自過問。後來,果然如司馬懿所料,諸葛亮由於事無巨細皆躬身親臨,勞累過度,"出師未捷身先死"。
《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高明的、明智的領導者應該選賢任能、適當授權,以衆智為己智,集衆力為己力,最大限度地調動各級人員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其聰明才智。作為一國之君更應如此,因此說"知臨,大君之宜,吉"。
劉邦可以說是一位"知臨"的典型。《史記·淮陰侯列傳》中記載,劉邦曾經與韓信談論各位將領的才幹能力。劉邦問韓信說:"像我這樣,能帶領多少人馬?"韓信說:"陛下您不過能帶十萬人馬。"劉邦又問:"那你能帶多少?"韓信說:"我是多多益善耳"--帶的越多越好呀。聽了韓信這話,劉邦有些不服氣,也有些譏笑地說:"'多多益善',怎麽會被我擒獲?"韓信說:"陛下您善於統帥將領,這是我被您擒獲的原因。"的確如韓信所說,劉邦雖然不善於帶兵,但善於統帥將領。這樣,實際上所有的兵又都在他的統帥之下。又據《史記·高祖本紀》,劉邦自己也曾經總結成功經驗說:"在軍帳中出謀劃策,决勝千裏之外,我不如張良;鎮守後方,安撫百姓,供給糧餉,我不如蕭何;統帥百萬之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剋,我不如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中豪傑,我能夠任用他們,是我奪取天下的原因。"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中華書局 |
|
|
第1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1) | 第2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2) | 第3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3) | 第4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4) | 第5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1) | 第6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2) | 第7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3) | 第8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4) | 第9節:二《坤》:大地母親的胸懷(1) | 第10節:二《坤》:大地母親的胸懷(2) | 第11節:二《坤》:大地母親的胸懷(3) | 第12節:三《屯》:萬事開頭難(1) | 第13節:三《屯》:萬事開頭難(2) | 第14節:三《屯》:萬事開頭難(3) | 第15節:三《屯》:萬事開頭難(4) | 第16節: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1) | 第17節: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2) | 第18節:五《需》:"越是難險越嚮前"宜忌(1) | 第19節:五《需》:"越是難險越嚮前"宜忌(2) | 第20節:五《需》:"越是難險越嚮前"宜忌(3) | 第21節:六《訟》:退一步海闊天空(1) | 第22節:六《訟》:退一步海闊天空(2) | 第23節:六《訟》:退一步海闊天空(3) | 第24節:七《師》:武王伐紂實錄(1)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