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家类 》 權謀書 》
第53節:兼聽則明(1)
劉嚮 Liu Xiang
捲九
兼聽則明
1. 諫有五
《易經?蹇卦》上說:“人臣不避艱難地盡忠於王室,並不是為了自身利益。”人臣所以艱難地盡忠於王室,而勸諫他的人主,並不是為着自身,是想要匡正人主的過錯,糾正人主的缺失。人主有了過失,是國傢危亡的徵兆;看見人主的過失,而不去勸諫,是疏忽人主的危亡。對人主的危亡都疏忽,是忠臣所不忍心做的。勸諫了三次而仍不采納,就應該離去;如不離去,就要遭到殺身之禍;自己輕易地犧牲,是仁人所不願做的。所以勸諫有五種:一叫正諫,二叫降諫,三叫忠諫,四叫戇諫;五叫諷諫。
孔子說:“我差不多是贊成諷諫吧。”人主有過失不勸諫,就要危害人主,堅持自己的勸諫,自身就要受到危害;與其對人主有危害,寧可危害自己。對自己雖有危害而始終不被任用,那麽勸諫也就沒有功勞可言了。聰明人權衡人主和時勢,調和他的緩急,而處置適中,對上不敢危害人主,對下也不致危害自己。所以,對於國傢來說,國傢不受危害,對於自己來說就不會危險。以前陳靈公不聽泄冶的勸諫而殺掉他,曹羈三次勸曹君不被接受就離去,《春秋》序義雖都說好,而曹羈更符合禮。
2. 顔燭死諫
齊景公在海上遊玩,非常快樂,六個月不上朝。命令左右的人說:“誰敢先說要回來,一定處死。”顔燭走進來勸諫道:“你在海上遊玩了六個月還不回來,假如又有治理國傢的人出來,他便為一國之君王,那麽你還能在海上遊玩嗎!”景公拿起戟要去砍他,顔燭就走上前,按住衣服站在那兒等待,說:“你為什麽不砍呢?以前夏桀殺關竜逢,商紂殺死比幹,你的賢能不能與兩個暴君可比,我的才幹也不能跟關竜逢、比幹二人可比,你為什麽不砍殺?讓我來加入這關竜逢、比幹之中不好嗎?”景公聽了恍然大悟。於是就回朝,在半路上就聽說國內已有人要謀取他的政權。
3. 蘇從勸楚莊王
楚莊王被立為人主之後,三年沒有上朝。他告訴國人說:“我非常討厭做為人臣的勸諫他的人主,現在我有了國傢,有了社稷,誰要再來勸諫我一定處死他。”蘇從說:“做人主的高官,吃人主的俸祿,如果為了怕死而不敢勸諫他的人主,那就不是忠臣。”於是就前去勸諫。
莊王站在鼓鐘之間,左邊抱着楊姬,右邊擁着越姬,左邊是被子和席子,右邊是朝服,說:“我欣賞聲色之樂都來不及,哪還有時間去聽取別人勸諫!”蘇從說:“我聽說,喜歡道的人資財就多,喜歡作樂的人就沉迷不能自拔。喜歡道的人糧食多,喜好作樂的人滅亡得很快;楚國現在隨時都將亡國,我冒死來告訴你。”王說:“是的。”就用左手抓住蘇從的手,右手抽出暗藏的刀子,割斷懸挂鐘鼓的繩子,第二天就任命蘇從為相。
4. 咎犯諫晉平公
晉平公喜好音樂,對百姓多徵賦稅,城郭也不整修,並且說:“誰敢勸諫我,處死刑。”國人憂慮不安。有一個名叫咎犯的去見門大夫,說:“我聽說人主喜好音樂,所以我帶了樂器來見他。”門大夫進去報告:“有一個晉國人咎犯,帶來樂器想見主上。”平公說:“請他進來。”
咎犯就坐到殿上去,並拿出鐘鼓竽瑟,坐了一會兒,平公說:“你能奏樂?”咎犯答道:“我不會奏樂,衹會欣賞。”平公叫來占卜的術士十二人,咎犯說:“我情願冒死侍奉。”平公說:“好的。”咎犯伸出他的左臂而彎麯五指,平公問術士說:“卦卜得怎樣?”術士們都說:“不曉得。”平公說:“回去。”咎犯伸出一指說:“第一點,便於遊玩的山林,都把木材伐光了,卻不修理城市;第二點,房屋服飾都很講究,而士民連麻布衣服都沒得穿;第三點,你的侏儒有剩餘的酒,而士人反而渴死;第四點,老百姓忍饑挨餓,而你們的馬反而有糧食吃;第五點,跟近的大臣不敢勸諫,遠方的臣子又不敢說話。”平公說:“好的。”於是拋棄了鐘鼓竽瑟,就和咎犯一同治理國傢。
5. 孟嘗君納諫
孟嘗君將要到西方秦國去,他的幕客勸諫他一百次他都不聽,他說:“如果以國傢大事勸諫我,我完全知道;如果以怪誕不經的事情勸諫我,我就要殺掉他。”通報的人說:“有客人想要以怪誕不經的事情嚮你報告。”孟嘗君說:“請客人進來。”
客人說:“我剛纔來的時候經過淄水,看見一個土做的人正在和一個木刻的人講話。木做的人對那土做的人說:‘你的本身,原是土做的,如果遇到下雨,各地的雨水來了,你一定要被泡壞。’土偶人回答道:‘我被泡壞了,正是返回我原來的面目。現在你是東園的桃樹,把你刻成木頭人,遇到天下大雨,各地的雨水來了,不知把你衝到何處去,永遠無法回到你原來的位置。’現在秦國是天下的強國,有虎狼一般的野心,你去到那裏,恐怕也會像木頭人一樣,無法再回到你原來的地方。”於是孟嘗君遲疑不决地嚮後退去,不知該怎麽回答,終於不敢到西方的秦國去。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江西人民出版社 |
|
|
第1節:前 言 | 第2節:領袖之道(1) | 第3節:領袖之道(2) | 第4節:領袖之道(3) | 第5節:領袖之道(4) | 第6節:領袖之道(5) | 第7節:領袖之道(6) | 第8節:領袖之道(7) | 第9節:領袖之道(8) | 第10節:為官之道(1) | 第11節:為官之道(2) | 第12節:為官之道(3) | 第13節:為官之道(4) | 第14節:為官之道(5) | 第15節:為人處世之本(1) | 第16節:為人處世之本(2) | 第17節:為人處世之本(3) | 第18節:為人處世之本(4) | 第19節:為人處世之本(5) | 第20節:士可殺而不可辱(1) | 第21節:士可殺而不可辱(2) | 第22節:士可殺而不可辱(3) | 第23節:士可殺而不可辱(4) | 第24節:士可殺而不可辱(5)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