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类 》 解读中国巫文化时代占筮书:《易经》读本 》
第51节:十八《蛊》:论子承父业(2)
臧守虎 Cang Shouhu
干(ɡàn),纠正、匡正的意思。考,对已死父亲的称呼。
《荀子·劝学解》中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事物的发展变化有一个由无到有、由少到多、由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弊病的产生、形成也是如此,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长期姑息积久而成,往往也要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以后,才能够充分表现出来,被人们认识到。虽然是父辈时已经形成的弊病,往往要由儿辈、下一代来匡正,因此说"干父之蛊,有子"。
弊病的产生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不一定就是父辈主观上造成的,因此不能把弊病的产生、形成完全归咎于父辈。更何况在封建社会中,礼法规定臣为君讳、子为父讳。即使父辈对弊病的形成负有一定的责任,作为儿子也应该为父避讳,因此说"考无咎"。
如果读过《尚书》,尤其是其中的《商书》《周书》,你可以发现:早在商、周时期,就非常尊崇古法,认为古法是不可以轻易改变的。《论语·学而》中说:"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父亲在世,观察他的志向;父亲去世,观察他的行动。三年之内不改变父亲生前定下的准则,这才称得上是孝子。在家庭的范围内来说,儿子能否遵循父亲生前的既有准则,是判断儿子是否孝顺的重要依据之一。可见,改变父辈的既定准则,匡正父辈事业中的弊病,是要冒很大风险的,因此断语说"厉"。但是,改变父辈的既定准则,匡正父辈事业的弊病,是为了更好地发扬光大父辈的事业、光宗耀祖,正如《象》说:"干父之蛊,意承考也。"因此,最终结局还是好的,所以又说"终吉"。
《易经》为周代之易、周人之易,反映周代的历史。《周书·秦誓》中记载周武王姬发伐纣前说:"予克受,非予武,惟朕文考无罪;受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无良。"这段话大意是说:如果我战胜了商纣,不表明我英武,只表明我父王没有过错;如果商纣战胜了我,也不表明我父王有过错,只是我品行不好。从用词以及所表达的思想上都与本爻爻辞非常类似。由此可以推测:本卦所记述和反映的有可能就是周文王死后,武王姬发子承父业伐纣前后的历史。
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
九二:匡正母亲造成的弊病,不可占问。
初九爻辞既称"父"又称"考",而九二爻辞只称"母"而不称"妣",可见是父已亡而母尚存。古时社会分工,一般是男主外,女主内。母亲所管辖的事局限在一家门户之内,本来不是男子应该干预的;况且母亲尚且健在主事,即便母亲有什么差错,做儿子的也不宜干预,因此说"干母之蛊,不可贞";即使干预也要把握一定的分寸、限度,适可而止,卑顺委曲以求全,正如《象》说:"'干母之蛊',得中道也。"
九三:干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
九三:匡正父辈事业中的弊病,有小的悔恨,没有大的过错。
这一条与初六爻辞的意思基本相同,不再赘述。
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
六四:匡正父辈事业中的弊病,行动中出现麻烦。
本卦的主题在于"干蛊"--匡正弊病。如果没有能力和魄力匡正父辈遗留下来的弊病,反而对弊病采取宽容的态度,势必使弊病进一步蔓延、扩大,局面越来越不可收拾,更谈不上进一步发扬光大父辈的事业,因此说"往见吝"。
六五:干父之蛊,用誉。
六五:匡正父辈事业中的弊病,因此获得赞誉。
匡正父辈事业中的弊病,继承父辈好的思想品德,发扬光大父辈的事业而获得赞誉,因此说"干父之蛊,用誉"。《象》说"干父之蛊,承以德也"。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上九:不为王侯做事,以自己的事业为高尚。
本爻中的两个"事",前一个用作动词,为……做事的意思;后一个是名词,指事业。高尚,也用做动词,以……为高尚。
匡正、发扬光大前人的事业,非一人几人之力可为,需要广致天下人材,尤其是对于家天下的封建帝王家族来说更是如此。但总有一些人因各种原因、出于方方面面的考虑,不愿意为王侯做事而退隐山林。如上所说,本卦所记述和反映的有可能就是周文王死后,武王姬发子承父业伐纣前后的历史。结合这一历史背景,本爻所述与伯夷、叔齐之事非常相像。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中华书局 |
|
|
第1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1) | 第2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2) | 第3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3) | 第4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4) | 第5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1) | 第6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2) | 第7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3) | 第8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4) | 第9节:二《坤》:大地母亲的胸怀(1) | 第10节:二《坤》:大地母亲的胸怀(2) | 第11节:二《坤》:大地母亲的胸怀(3) | 第12节:三《屯》:万事开头难(1) | 第13节:三《屯》:万事开头难(2) | 第14节:三《屯》:万事开头难(3) | 第15节:三《屯》:万事开头难(4) | 第16节: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1) | 第17节: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2) | 第18节:五《需》:"越是难险越向前"宜忌(1) | 第19节:五《需》:"越是难险越向前"宜忌(2) | 第20节:五《需》:"越是难险越向前"宜忌(3) | 第21节:六《讼》:退一步海阔天空(1) | 第22节:六《讼》:退一步海阔天空(2) | 第23节:六《讼》:退一步海阔天空(3) | 第24节:七《师》:武王伐纣实录(1) | |
| 第 [I] II [III] [I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