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陌上花開   》 第51節:麯中無別意,並是為相思(2)      安意如 An Yiru

  梁武帝的七子蕭繹,焚書後被蕭譽用沙袋壓死的元帝,既是詩人也是畫傢。元帝蕭繹在荊州的任上,凡軍書檄文,文章詩賦,皆揮筆而就,他評價自己說:"我韜於文字,愧於武夫。"他畫的《職貢圖》,繪有當時來朝中土的方外二十五國之使者,人物栩栩如生,形態精妙,為畫史上名作。
  談詩文,怎麽繞得開蕭傢父子?這份文化上的履歷,比起他們僅僅存在了五十年的國祚不知要源遠流長幾千年。這一傢子,隨便哪個站出來做個文學家怕是綽綽有餘,卓有成就,輕鬆寫意的很,偏偏做了皇帝,於是昏庸的昏庸,無能的無能。這個文人傢族對南方的統治,僅僅存在了五十餘年便土崩瓦解。
  我所心許的那個男子--昭明太子蕭統,他所留下的《昭明文選》足以光耀後世,比短命的梁王朝更為人尊崇。我很慶幸他在太子位上便死去了,作為一個完備的太子,成功的文人留在後世人心裏,不用挨到皇帝位上,不用被後代品評當皇帝是否稱職成功。後來的歷史證明,比起他的父親兄弟,他是幸運的。
  如你所知的,武帝除了愛好文學和音律,他還瘋狂地熱愛宗教事業並投身其中。杜牧詩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從歷史上來看非但不誇張,恐怕還往少了說。
  蕭衍熱衷於把自己當作一件寶物捨到寺廟裏去獻給佛祖。對他這種癥狀,我們衹能說是走火入魔。如果是真捨,佛祖高興不高興難說,他的兒子們一定是求之不得的。無他,他們可以早登皇位,享受權力帶來的無上刺激和快樂。
  要命的是,他又不是真捨,沒有一點退位的打算,多半是做出個姿態,在廟裏坐等着大臣把他從佛祖跟前贖回去。他是篤定的,國不可一日無君,衹要他沒下退位詔書,他都是那個"皇帝"。
  大臣們當然要贖他這個無價之君。這麽一來一去的折騰,共花了四萬萬錢。小女子數學奇差也知道這是極龐大的數字,這些錢佛祖當然是收不到啦,人傢自有西方極樂世界也用不着,同泰寺估計也不敢收,衹是代皇帝收下而已,私底下還得轉入皇上的戶頭--如果是蕭衍自己收了,我想破頭也想不通他要錢幹嗎?
  不管怎麽走賬,這筆錢最終化做老百姓的苛捐雜稅,沉重負擔。這些製造苦難的人們詩文依舊清新脫俗,超然物外。你從文字上看不到一點民生哀苦的跡象。
  "詩以言志,言為心聲"是不盡準確的,對一個純粹的天才的詩人來說是,像李白,杜甫,所以註定他們當不了官,在社會形態裏衹能以詩人的形體出現,為詩而生,過着精彩而又潦倒的一生。對梁傢父子來說則未必,詩詞歌賦衹是他們生活的調劑品。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再版序·隔年見春(1)第2節:再版序·隔年見春(2)
第3節:自序·薔薇記(1)第4節:自序·薔薇記(2)
第5節: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1)第6節: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2)
第7節: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3)第8節: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1)
第9節: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2)第10節: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3)
第11節: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4)第12節: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5)
第13節:感君千金意,慚無傾城色(1)第14節:感君千金意,慚無傾城色(2)
第15節:感君千金意,慚無傾城色(3)第16節:樂府三行(1)
第17節:樂府三行(2)第18節:樂府三行(3)
第19節:樂府三行(4)第20節:樂府三行(5)
第21節:樂府三行(6)第22節:樂府三行(7)
第23節: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1)第24節: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2)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