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评论 》 向权威发难、颠覆文学——十作家批判(一) 》
局部大于整体
朱大可 Zhu Dake
作为一名具有高度哲学思维的学者,钱钟书进行的小说创作具有其他作家难以企及的智性和心理优势,但同时他身上也增添了比一般作家更难克服的心理弱势,即上文所说的"紧"的心理态势,情、理的对抗和相厄削弱了小说本身所固有的特点,从结构到情节《围城》都显得比较松散拖沓,到结尾处匆匆收场,留下了持久的遗憾。作者孜孜于细部的过份琢磨,而忽略了整体的把握,以致于使这部小说有局部大于整体之感。 小说的故事极为平淡,采用所谓的恶汉体(The Picaresque Style)以非常简单的结构把一位留学生从国外归来后的两年里面的经历,挨着次序叙述出来,"中间既无曲折、又无叫应",全书并没有一个核心的情节和高潮的场面,有的是些零零碎碎的场景和频频繁繁的议论,只因作者感觉的灵敏和笔墨的精妙,居然能将零碎琐屑的东西写得惊才绝艳,加上时不时撒出的幽默的调料和满腹奥典,足以让读者将这些细节深印到脑海之中,反而淡忘了围城的故事本身。 我们先来重温一下《围城》的故事梗概: 方鸿渐在欧洲闲混了几年,带着一份子虚乌有某大学的假文凭回到中国。他是一个善良和聪明的人,但正如他后来自己领悟到,亦是一个毫无勇气的懦夫。他明白自己和别人的关系,但他不能在坏处境中脱身,一来太懒,二来害怕因此伤害别人。还在念大学时,他在父亲的坚持下和一个同乡女子订下婚约。虽然他对那女子缺乏认识,但对婚约略示反对后即表同意。幸而那少女不久就死去,而她父亲为了纪念独生爱女,就将准备作为嫁妆的款项供他出洋深造。方鸿渐无意去争取学位,但觉得需要买个假衔头来满足父亲及已故未婚妻的父亲的期望。尽管为迎合他人做了自觉耻辱的事,他实在也是书中好多骗子中的一员。他怯懦的性质一直贯穿全书。 鸿渐在回程中抵受不住庸俗的华侨鲍小姐的肉体诱惑,但到最后眼见她扑向未婚夫怀里不顾而去,不禁大起反感。拥有法国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的女学者苏文纨小姐亦致力讨好他,令他极难逃避她的好意。 在故乡住了一个短时期,鸿渐和苏小姐恢复了交往,而由她介绍认识了她的表妹唐晓芙,一个很甜美纯真的少女。他虽然暗中在追求后者,却一直鼓不起勇气和苏小姐分手,而苏小姐日夜期待着他向自己求婚。待他最后摊牌时已太迟,盛怒的苏小姐恶意对表妹说鸿渐是个骗子和恶棍。他去看晓芙时她还为这消息生气,他默默听着她的责骂和讥讽,没有辩白。她在他离去后立即设法补救过失,但被一连串的巧合误会所摆弄。二人都伤了心,晓芙病了一场,后来去香港转重庆。 由于他的浪漫纠葛,丈人家对他日趋冷淡,而他自己的家人也使他越来越生气。这时他和苏小姐的失意追求者赵辛楣反而成为好友,二人决定接受内地新办的三闾大学的聘请。乘船、坐车、加上步行,他们踏上艰辛的旅途。同行的有同时就聘前往的三位同事:两个狡猾卑鄙的教授李梅亭和顾尔谦,以及一位英语助教孙柔嘉女士。 在三闾大学安定下来,鸿渐不知不觉地被卷入校内个人恩怨和乡里狭隘观念的明争暗斗中。几位院方的同事都反对他,而他和孙柔嘉的日渐亲密更引起他们的嫉妒。赵辛楣教了一学期即离校从商,鸿渐次年也未被续聘。在校园被排斥的情况下,他与孙柔嘉订下婚盟。二人准备回上海,途中在香港结了婚,也遇见辛楣及富有而新婚的苏小姐。柔嘉想不透鸿渐为何放弃那位有钱漂亮的小姐而喜欢自己。 一回到上海,鸿渐和柔嘉的感情因两方家人的介入而恶化。柔嘉完全不喜欢丈夫的家人,尤其是他父亲遁翁爱管闲事的旧派作风,以及他两位弟媳妇遮掩不来的恶意。鸿渐则憎厌她的姑母陆太太,一个对柔嘉有压倒影响力而带传教士风的俗气妇人。最后鸿渐辞了报馆的职位,决定再到内地会见赵辛楣。柔嘉对赵素无好感,希望丈夫留在上海接受她姑母给他的一个职位。这处境促进一连串的争吵,终于引臻无可避免的分手。 全书二十四万余字,三百四十多页,叙述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要依靠里面令人发噱的可笑场面和卡通式人物以及作者上帝式的警言妙语才不致于不太沉闷。 《围城》的前七章中上帝展现的是一副嘻笑怒骂的面孔,极尽冷嘲热讽的能事,其中去三闾大学一章更是写得机趣横生顺畅自如,从第八章起,上帝俨然又板起严肃的脸来,目光露出悲哀,除勉强笑几声外,声调已越来越暗淡,到最后两章在悲哀中匆匆收场。"整部小说的阅读感受就好像一次长途旅行,先是有说有笑,流连窗外景色,继而开始沉默沉闷,最后列车被黑暗的隧道吞没,永远也驶不出来……"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
|
《围城》,独特的文学现象 | 情理相厄的"上帝之言" | 理念大于形式 | 理智大于感情 | 局部大于整体 | 拉郎配式的意象强合 | 自伤其类的比喻 | 《围城》里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小说 | 钱钟书能够与鲁迅比肩? | 文人和大众的虚假和解 | 煽情主义的话语策略 | 行走在苦难和甜蜜之间 | 民族话语和道德话语 | "人格结构"与"忧患意识" | 与国家的和解--一个王朝的背影 | 家园景象和母亲话语 | 当代散文的细小命运 | 王蒙迷雾 | 权威意识与忠诚信念(上) | 权威意识与忠诚信念(下) | 在世故中把玩“批判”(上) | 在世故中把玩“批判”(下) | 旧瓶纳新酒:王蒙式创新(上) | 旧瓶纳新酒:王蒙式创新(下)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