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类 解读中国巫文化时代占筮书:《易经》读本   》 第48节:十七《随》:反抗与镇压(1)      Cang Shouhu

  十七《随》:反抗与镇压
  随?
  随:元亨,利贞,无咎。
  随:很通顺,利于占问,没有过错。
  初九:官有渝。贞吉,出门交有功。
  初九:馆舍中发生变故。占问吉,(奴隶主之间有盟约),这对于出门抓捕逃亡奴隶都有好处。
  六二:系小子,失丈夫。
  六二:捆绑小孩子,又逃走了成年人。
  六三:系丈夫,失小子。随有求,得。利居贞。
  六三:捆绑成年人,又逃走了小孩子。追逐搜索,将其抓获。安居不动,占问有利。
  九四:随有获,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九四:追逐抓获(了逃亡奴隶),占问凶险。心中诚信,根据道义辨明,有什么过错呢?
  九五:孚于嘉,吉。
  九五:诚信达到美善的程度,吉。
  上六:拘系之,乃从维之,王用亨于西山。
  上六:捆绑他的双手,又捆绑他的双脚,君王用逃亡的奴隶在岐山祭祀。
  随,跟随、追逐、追捕的意思,在本卦中具体指追捕逃亡的奴隶。
  《易经》成书于商、周之际,商周之际还处于奴隶社会阶段。奴隶为摆脱奴隶主的压迫、奴役,经常逃跑,卜辞中常见"丧人"、"丧众"以及商王派人追捕逃亡奴隶的记载,《尚书》所说的"臣妾逋逃"、"多罪逋逃"也反映了这种情况。
  随:元亨,利贞,无咎。
  随:很通顺,利于占问,没有过错。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在论述到北美易洛魁部落之间的关系时说:"在原则上,每一个部落只要没有同其他部落订立明确的和平条约,它同这些部落便都算处在战争状态。"古时战争的目的之一就是掠夺奴隶,氏族与氏族、部落与部落之间因奴隶纠纷也会发生战争,为了维护奴隶主之间的共同利益,奴隶主之间会达成某种协议。例如,商周之际,商纣王自恃国大势强,"为天下逋逃主"(《周书·秦誓》),收容其他部落或国家的逃亡奴隶以为己有,这种做法激起其他部族的不满、怨恨。对此,周部落的首领姬昌,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共同利益,其实也有借机削弱商王朝的威信而提高周人自己威信的意思,倡议"有亡,荒阅"(《左传·昭公七年》),规定奴隶逃亡,奴隶主之间不得私自藏匿,要物归原主。这个公约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共同利益,得到了奴隶主、贵族的拥护,在对付逃亡奴隶上达成一致意见。因此卦辞所说的"元亨,利贞,无咎"是从奴隶主、贵族的立场而言。
  初九:官有渝。贞吉,出门交有功。
  初九:馆舍中发生变故。占问吉,(奴隶主之间有盟约),这对于出门抓捕逃亡奴隶都有好处。
  官,馆舍。渝,变化、变故。交,都、相互。功,好处、益处。
  结合全卦卦爻辞看,"官有渝"是指奴隶从奴隶主、贵族家中逃跑的事情。奴隶虽然从甲奴隶主家门逃出,但为了生活、生存,又不得不跑进乙奴隶主家门。根据"有亡,荒阅"之类的公约,奴隶主相互之间要遣反逃跑的奴隶,在追捕逃亡奴隶上相互协作。在这种情况下,逃跑的奴隶很容易被抓回。因此说"贞吉,出门交有功",《象》说"出门交有功,不失也"。
  六二:系小子,失丈夫。
  六二:捆绑小孩子,又逃走了成年人。
  六三:系丈夫,失小子。随有求,得。利居贞。
  六三:捆绑成年人,又逃走了小孩子。追逐搜索,将其抓获。安居不动,占问有利。
  六三爻的"系丈夫,失小子"与六二爻的"系小子,失丈夫"互文见义,也就是说二句话虽然变换了词语,但说了一个共同的意思:抓住了成人,又跑了小孩子;抓住了小孩子,又跑了成人。颇有些使奴隶主手忙脚乱的味道,正如《象》中所说:"弗兼与也。"可见当时奴隶逃跑现象的频繁、严重。有一些逃跑的奴隶被抓回,因此说"随有求,得"。奴隶的逃亡使奴隶主、贵族疲于应付,给奴隶主、贵族带来很大的麻烦。为了打消奴隶企图逃跑的念头,奴隶主利用占卜蒙蔽、欺骗奴隶说"利居贞"--安安稳稳地呆在这,不要逃跑,对你们是有利的。
  九四:随有获,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中华书局
第1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1)第2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2)
第3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3)第4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4)
第5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1)第6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2)
第7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3)第8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4)
第9节:二《坤》:大地母亲的胸怀(1)第10节:二《坤》:大地母亲的胸怀(2)
第11节:二《坤》:大地母亲的胸怀(3)第12节:三《屯》:万事开头难(1)
第13节:三《屯》:万事开头难(2)第14节:三《屯》:万事开头难(3)
第15节:三《屯》:万事开头难(4)第16节: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1)
第17节: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2)第18节:五《需》:"越是难险越向前"宜忌(1)
第19节:五《需》:"越是难险越向前"宜忌(2)第20节:五《需》:"越是难险越向前"宜忌(3)
第21节:六《讼》:退一步海阔天空(1)第22节:六《讼》:退一步海阔天空(2)
第23节:六《讼》:退一步海阔天空(3)第24节:七《师》:武王伐纣实录(1)
No.   [I]   II   [III]   [IV]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