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类 解讀中國巫文化時代占筮書:《易經》讀本   》 第48節:十七《隨》:反抗與鎮壓(1)      臧守虎 Cang Shouhu

  十七《隨》:反抗與鎮壓
  隨?
  隨:元亨,利貞,無咎。
  隨:很通順,利於占問,沒有過錯。
  初九:官有渝。貞吉,出門交有功。
  初九:館捨中發生變故。占問吉,(奴隸主之間有盟約),這對於出門抓捕逃亡奴隸都有好處。
  六二:係小子,失丈夫。
  六二:捆綁小孩子,又逃走了成年人。
  六三:係丈夫,失小子。隨有求,得。利居貞。
  六三:捆綁成年人,又逃走了小孩子。追逐搜索,將其抓獲。安居不動,占問有利。
  九四:隨有獲,貞兇。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九四:追逐抓獲(了逃亡奴隸),占問兇險。心中誠信,根據道義辨明,有什麽過錯呢?
  九五:孚於嘉,吉。
  九五:誠信達到美善的程度,吉。
  上六:拘係之,乃從維之,王用亨於西山。
  上六:捆綁他的雙手,又捆綁他的雙腳,君王用逃亡的奴隸在岐山祭祀。
  隨,跟隨、追逐、追捕的意思,在本卦中具體指追捕逃亡的奴隸。
  《易經》成書於商、周之際,商周之際還處於奴隸社會階段。奴隸為擺脫奴隸主的壓迫、奴役,經常逃跑,卜辭中常見"喪人"、"喪衆"以及商王派人追捕逃亡奴隸的記載,《尚書》所說的"臣妾逋逃"、"多罪逋逃"也反映了這種情況。
  隨:元亨,利貞,無咎。
  隨:很通順,利於占問,沒有過錯。
  恩格斯《家庭、私有製和國傢的起源》一文在論述到北美易洛魁部落之間的關係時說:"在原則上,每一個部落衹要沒有同其他部落訂立明確的和平條約,它同這些部落便都算處在戰爭狀態。"古時戰爭的目的之一就是掠奪奴隸,氏族與氏族、部落與部落之間因奴隸糾紛也會發生戰爭,為了維護奴隸主之間的共同利益,奴隸主之間會達成某種協議。例如,商周之際,商紂王自恃國大勢強,"為天下逋逃主"(《周書·秦誓》),收容其他部落或國傢的逃亡奴隸以為己有,這種做法激起其他部族的不滿、怨恨。對此,周部落的首領姬,也就是後來的周文王,為了維護奴隸主的共同利益,其實也有藉機削弱商王朝的威信而提高周人自己威信的意思,倡議"有亡,荒閱"(《左傳·昭公七年》),規定奴隸逃亡,奴隸主之間不得私自藏匿,要物歸原主。這個公約維護了奴隸主、貴族的共同利益,得到了奴隸主、貴族的擁護,在對付逃亡奴隸上達成一致意見。因此卦辭所說的"元亨,利貞,無咎"是從奴隸主、貴族的立場而言。
  初九:官有渝。貞吉,出門交有功。
  初九:館捨中發生變故。占問吉,(奴隸主之間有盟約),這對於出門抓捕逃亡奴隸都有好處。
  官,館捨。渝,變化、變故。交,都、相互。功,好處、益處。
  結合全卦卦爻辭看,"官有渝"是指奴隸從奴隸主、貴族傢中逃跑的事情。奴隸雖然從甲奴隸主傢門逃出,但為了生活、生存,又不得不跑進乙奴隸主傢門。根據"有亡,荒閱"之類的公約,奴隸主相互之間要遣反逃跑的奴隸,在追捕逃亡奴隸上相互協作。在這種情況下,逃跑的奴隸很容易被抓回。因此說"貞吉,出門交有功",《象》說"出門交有功,不失也"。
  六二:係小子,失丈夫。
  六二:捆綁小孩子,又逃走了成年人。
  六三:係丈夫,失小子。隨有求,得。利居貞。
  六三:捆綁成年人,又逃走了小孩子。追逐搜索,將其抓獲。安居不動,占問有利。
  六三爻的"係丈夫,失小子"與六二爻的"係小子,失丈夫"互文見義,也就是說二句話雖然變換了詞語,但說了一個共同的意思:抓住了成人,又跑了小孩子;抓住了小孩子,又跑了成人。頗有些使奴隸主手忙腳亂的味道,正如《象》中所說:"弗兼與也。"可見當時奴隸逃跑現象的頻繁、嚴重。有一些逃跑的奴隸被抓回,因此說"隨有求,得"。奴隸的逃亡使奴隸主、貴族疲於應付,給奴隸主、貴族帶來很大的麻煩。為了打消奴隸企圖逃跑的念頭,奴隸主利用占卜蒙蔽、欺騙奴隸說"利居貞"--安安穩穩地呆在這,不要逃跑,對你們是有利的。
  九四:隨有獲,貞兇。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中華書局
第1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1)第2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2)
第3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3)第4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4)
第5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1)第6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2)
第7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3)第8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4)
第9節:二《坤》:大地母親的胸懷(1)第10節:二《坤》:大地母親的胸懷(2)
第11節:二《坤》:大地母親的胸懷(3)第12節:三《屯》:萬事開頭難(1)
第13節:三《屯》:萬事開頭難(2)第14節:三《屯》:萬事開頭難(3)
第15節:三《屯》:萬事開頭難(4)第16節: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1)
第17節: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2)第18節:五《需》:"越是難險越嚮前"宜忌(1)
第19節:五《需》:"越是難險越嚮前"宜忌(2)第20節:五《需》:"越是難險越嚮前"宜忌(3)
第21節:六《訟》:退一步海闊天空(1)第22節:六《訟》:退一步海闊天空(2)
第23節:六《訟》:退一步海闊天空(3)第24節:七《師》:武王伐紂實錄(1)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