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评论 》 嚮權威發難、顛覆文學——十作傢批判(一) 》
《青銅時代》:對小說的趣味操作
朱大可 Zhu Dake
如果說《黃金時代》是現實,《白銀時代》是未來,那麽《青銅時代》則是歷史,過去、現在、未來,構成了王小波構想中的時代三部麯。《青銅時代》中的三部作品《萬壽寺》《紅拂夜奔》《尋找無雙》,均以唐代為背景,作品的主人公是中國古代的知識分子和傳奇人物。他們作為一群追求個性、熱愛自由、想按自己的價值觀念和精神信條生活的人,充滿了強烈的創造欲望和人道需求,但被當時的權力鬥爭控製和扭麯了心態和行為,竟將智慧和愛情演變為滑稽鬧劇。但這三部作品並不是歷史故事,而是對歷史的仿寫,在仿寫中註入了王小波強烈的個人立場,他藉助於才子佳人、夜半私奔、千裏尋情、開創偉業等風華絶代的唐朝秘傳故事,將今人的愛情與唐人傳奇相拼貼,使唐人傳奇現代化,在其中貫註現代情趣,並通過對似水流年的追述,讓歷史與藝術相融合,最終確立對生命終極價值的確認,引出了一種由敘事者隨心所欲地穿行於古今中外的對話體敘述方式。我們可以看得出來,這正是國外正在流行的後現代的小說方式。當然,仿寫歷史的本意並非意在史事,王小波更關心的仍然是人的存在和對生命的價值體認。 但這衹是一個大而話之的說法,具體到作品,我們的閱讀感受卻是:如果說《黃金時代》是渾然天成的,《白銀時代》是緊張黏滯的,《青銅時代》則顯得過於舒張也過於鬆散了。在《萬壽寺》中,敘述人的出入顯得過於自由,也就是說,作者自己玩得太高興,衹顧着自己快樂,玩着玩着就把我們這些讀小說的人給忘了,我們疲於奔命地緊跟着作者,卻仍然感到腳步紊亂,於鬆散的跟隨中已經全無了小說閱讀的快樂;而《紅拂夜奔》的意圖又過於明顯,“這本書裏將要談到的是有趣,其實每一本書都應該有趣。對於一些書來說,有趣是它存在的理由;對於另一些書來說,有趣是它應達到的標準。”在這本書裏,王小波嘻笑怒駡順手拈來,充分體現了操作的有趣,但它似乎太有趣了,操作的意味就顯露了出來;《尋找無雙》也許是這三篇中最好的一部,但它卻衹是一部古老人生哲學的新寓言。在這裏,我們有必要引述評論傢吳勵生先生一段評述:“由於王小波過多地出於智慧的大快樂,而削弱了真切的生存感受,在寓言寫作的過程中又過多運用轉喻手法,用A意指B,用B指涉C,儘管(《尋找無雙》)也同《紅拂夜奔》一樣的王小波式的荒誕不經,相當好看,但與後者采用的大量隱喻手法不同,給人的閱讀感受就顯得相對單調,沒有後者豐富,感同身受的審美張力也就比較不如。” 關於這本《青銅時代》,我們很能同意吳先生的觀點:衹有須臾不可離的肉身的真切感受,面對嚴峻的生存現實發問,纔真正可能把問題尖銳化,纔真正可能從生存的意義上呈現出“思”的力度。因而有必要重要:可操作的是有趣的,而精神堅守着的畢竟是不可操作性。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
|
《圍城》,獨特的文學現象 | 情理相厄的"上帝之言" | 理念大於形式 | 理智大於感情 | 局部大於整體 | 拉郎配式的意象強合 | 自傷其類的比喻 | 《圍城》裏什麽都有,就是沒有小說 | 錢鐘書能夠與魯迅比肩? | 文人和大衆的虛假和解 | 煽情主義的話語策略 | 行走在苦難和甜蜜之間 | 民族話語和道德話語 | "人格結構"與"憂患意識" | 與國傢的和解--一個王朝的背影 | 傢園景象和母親話語 | 當代散文的細小命運 | 王蒙迷霧 | 權威意識與忠誠信念(上) | 權威意識與忠誠信念(下) | 在世故中把玩“批判”(上) | 在世故中把玩“批判”(下) | 舊瓶納新酒:王蒙式創新(上) | 舊瓶納新酒:王蒙式創新(下)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