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类 解读中国巫文化时代占筮书:《易经》读本   》 第44节:十五《谦》:谦虚不意味着软弱(2)      臧守虎 Cang Shouhu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九三:劳苦功高又谦逊,君子能够保持至终,吉。
  《老子》中说:"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不骄傲自大,才能有所成功、成就;反之,骄傲自大,则不可能有所成功、成就。也就是说,谦虚是成功、成就的前提。进一步说,一个人没有功劳、成就,没有可以骄傲的资本,容易做到谦虚。而有了功劳、成就,不居功自傲,仍然很谦虚,这就不容易做到了。一时做到谦虚还容易,而自始自终谦虚,就很不容易了。历史上有很多人,像韩信、魏延、年羹尧之类,居功傲人,居功邀名,结果闹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只有君子能够做到"劳谦"并且"有终",因此说"吉"。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使人折服,正如《象》说:"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东汉的开国元勋冯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冯异南征北战,东讨西伐,功高盖世。但他本人一如既往地谦逊,像蔺相如一样,行路时与其他将领相逢,就主动地引车避道。战事间歇之际,其他将领坐在一起争论军功,而冯异一个人远远地躲起来。军中将士因此都乐意从属于他的麾下,光武帝刘秀也因此对他赞誉有加。正因为冯异谦让知止,成为一代中兴名将,并且死后泽及子孙。
  针对此爻,《系辞》发挥说:"有功劳而不夸耀、不自得,厚道三极。德讲究盛大,礼讲究恭敬。所谓的谦虚,就是以恭敬而保有其地位呀!"上面说的冯异就是这样一个人。
  六四:无不利,谦。
  六四:挥手表示不敢承当谦虚的名声,没有不利。
  (huī),连斗山注云:"乃以手却物之象。"谦,也就是挥手表示不敢承当谦虚之名的意思。
  有谦虚之实而不当谦虚之名,这是谦虚的最高境界,是真正的谦虚,因此说"无不利"。《论语·雍也》中记载:"孟子反这个人不炫耀、不邀功,作战的时候在前面冲锋陷阵,但在班师回朝、论功行赏之时,却落在最后,将要进城门的时候,才象征性地鞭打了几下坐骑说:"不是我想落在后面,是马不往前走呀!"自己谦虚、谦逊不说,甚至连谦虚、谦逊之名也不愿承当,而是把责任推给了马。可以说是"谦"的最好注脚。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六五:不富是因为邻国的入侵掠夺,利于出兵征讨,没有不利。
  虽然说德能服人,但也须有一定的客观基础为前提,并不是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能行得通的。在客观基础不具备时,一味强调德的作用,不免空泛无力,会被视为软弱可欺,遭受欺凌、侵略。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每一个朝代,都有边疆地区一些小国家入侵内地的情况发生,这些小国家的入侵往往不是为了土地,为了颠覆朝庭,而是为了掠夺财物人民,因此说"不富以其邻"。如我们在前面谈到,商、周之际,周边的方国的入侵就是属于这种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再对侵略者讲什么谦虚了,应该用武力进行讨伐,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文武兼备、文武相济、恩威并施方能收到好的效果,也能为文德的施行创造一个良好的前提,因此说"利用侵伐,无不利",《象》说"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上六:言语上表示谦虚,利于出兵作战,征讨入侵掠夺的邑国。
  行师,就是出兵作战。邑国,下属的诸侯国、方国等。
  上六爻辞承六五爻辞而来,虽然行谦之德,但下属的诸侯国、方国并不买账,反而认为你软弱可欺。在这种情况下,一味讲谦虚是无济于事的,要以武力进行讨伐。作战是你死我活的事,是不能讲谦虚的。公元前638年,宋国与楚国作战,宋兵已经排列成阵,楚兵正在渡河。属下认为楚兵多、宋兵少,主张利用楚兵渡河刚半的时机出击,但宋襄公却说:"不可。因为君子不乘人之难。"楚兵渡河以后,还未排列成阵,属下又请求出击,宋襄公又说:"不可,因为君子不攻击不成阵势的队伍。"等到楚兵一切准备就绪,宋襄公才下令出击,结果被楚军打得大败,自已也受了重伤,不久身亡。但没有人称赞宋襄公道德高尚,而都说他愚蠢、腐。
  那么,为什么说"鸣谦"而利于"行师"呢?这表明我本身并不是黩武好战者,乃迫不得已而为之,易于争取舆论、民心、军心的理解、支持。
  综上,本卦卦辞、初六、六二、九三、六四从正面对谦虚的品德给予肯定,而六五、上六也告诉我们,谦虚也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人都行得通。谦虚并不意味着软弱,谦虚也应有武备作为后盾。当别人侵犯你的时候,就不能再讲谦虚了。否则,就是腐和虚伪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中华书局
第1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1)第2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2)
第3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3)第4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4)
第5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1)第6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2)
第7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3)第8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4)
第9节:二《坤》:大地母亲的胸怀(1)第10节:二《坤》:大地母亲的胸怀(2)
第11节:二《坤》:大地母亲的胸怀(3)第12节:三《屯》:万事开头难(1)
第13节:三《屯》:万事开头难(2)第14节:三《屯》:万事开头难(3)
第15节:三《屯》:万事开头难(4)第16节: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1)
第17节: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2)第18节:五《需》:"越是难险越向前"宜忌(1)
第19节:五《需》:"越是难险越向前"宜忌(2)第20节:五《需》:"越是难险越向前"宜忌(3)
第21节:六《讼》:退一步海阔天空(1)第22节:六《讼》:退一步海阔天空(2)
第23节:六《讼》:退一步海阔天空(3)第24节:七《师》:武王伐纣实录(1)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