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女教授的19道私房佳餚:飲膳札記   》 第44節:臺灣肉粽(4)      林文月 Lin Wenyue

  餡料與糯米分別已炒好,即可開始包裹粽子了。這包裹的工作,乃是真正成敗的關鍵所在。臺灣粽子與內地北方甚至江南的長形粽子不同,其形狀呈錐立之四角形。包得好的粽子,有棱有角,非常好看;但技巧不熟練的人包出來,往往沒邊沒樣,真個惡形惡狀矣!
  包粽子的程序如下:先取大小相若的兩片竹葉,頭尾相反地重疊(左邊稍留一條沒有重疊的部分,以便利折角),註意使葉脈清楚的正面嚮裏。將相疊的兩片竹葉在大約中間處對折,而令左邊單層的部分反包過來,以免米粒漏掉。經驗豐富的人,每常在對折葉片時,故意使一頭較短一頭稍長,如此較容易包裹得緊密無遺。以左手持竹葉,右手操作控製,此時左手掌心內的兩片竹葉會呈一小巧的圓錐形狀張開。穩住手力,令圓錐形狀保持不變,以右手取湯匙,舀入約半湯匙鍋中炒過的糯米與花生,塞進那個圓錐形的尖底裏;米粒要塞滿其最尖端,包出來的粽子纔會硬挺好看。
  接着,挑取餡料,豬肉兩塊,香菇兩三片,蝦米五六衹,而變軟的紅蔥頭自然跟着這些東西上來。把各物均勻地佈置在已放妥的糯米上,再另舀一些糯米與花生覆蓋其上,粽子的內容便裝好完成了。需要註意的是,糯米煮熟後會發脹,因而葉內不可裝滿,約在九分滿即行。
  其次的工作最難。一方面要緊握着包容糯米和餡食的葉子,使形狀不改,另一面須將上端伸出的兩頭葉子徐徐覆蓋於糯米上。這時由於手掌握物之故,圓錐形的上方會呈現面嚮自己的倒三角形。兩頭葉子便是要重疊蓋於其上,而且兩邊均須保留一些,以包裹垂下的兩面,米粒纔不致溢出。
  至此,粽子的形狀已可見,最後乃取白棉綫在圓錐體的側面攬腰捆紮之。以往皆用植物天然的"鹹草"(即早年市場上買賣魚肉所用),但近年來亦頗有人徑取白棉綫,既省事且清潔衛生。無論用草或用綫,都須準確而穩牢地在圓錐體形狀的中間地帶纏繞兩圈,並打一個活結,以便利吃食之際易於鬆解。捆紮打結亦不能過緊,其原因與放置米餡不可過滿同理。
  包裹之、捆紮之,既打好結,粽子纔算真正包好。白綫要留一頭稍長,俾便衆粽匯集成一堆。大小若拳握的肉粽,為了取捨方便,通常約莫十數個共結為一;此即白綫留一頭稍長之原因。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教授生活,可以如此優雅(1)第2節:教授生活,可以如此優雅(2)第3節:教授生活,可以如此優雅(3)
第4節:教授生活,可以如此優雅(4)第5節:教授生活,可以如此優雅(5)第6節:教授生活,可以如此優雅(6)
第7節:教授生活,可以如此優雅(7)第8節:飲膳往事(1)第9節:飲膳往事(2)
第10節:飲膳往事(3)第11節:飲膳往事(4)第12節:楔 子(1)
第13節:楔 子(2)第14節:潮州魚翅(1)第15節:潮州魚翅(2)
第16節:潮州魚翅(3)第17節:清炒蝦仁(1)第18節:清炒蝦仁(2)
第19節:紅燒蹄參(1)第20節:紅燒蹄參(2)第21節:紅燒蹄參(3)
第22節:佛跳墻(1)第23節:佛跳墻(2)第24節:佛跳墻(3)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