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家类 》 权谋书 》
第43节:治理的大道(7)
刘向 Liu Xiang
35. 社鼠与猛狗
齐桓公问管仲:“国家最可怕的是什么?”
管仲答道:“最可怕的就是那不容易消灭的社鼠。”
桓公问:“这是什么意思?”
管仲答道:“社是用很多树木扎起来,上面涂以泥巴,鼠就因此寄生在里面,如果用烟火去熏它,又恐怕把树木给烧掉。如果灌水,又恐怕把涂上去的泥巴冲坏,这就是因为有所顾忌的缘故,而无法把鼠捕杀掉。国家也有社鼠,人主的左右就是社鼠。对内来说,遮蔽人主的耳目,让他分辨不出善恶;对外来说,向老百姓卖弄自己的权力,如果不杀他,又败坏国家政治。要杀他,又怕被人主庇护,这也就是国家的社鼠。有卖酒的人,把酒器弄得很干净,挂在外面的酒幌子也很大很大,但是很久过去了酒都卖不出去,也就变酸了。问他的左右邻居为什么会如此,邻居们说:‘你的狗太凶猛,人家提着酒器来了,并且要买你的酒,狗迎过来要咬他,这就是酒酸了也卖不出的原因。’国家也有猛狗,那些当权的人就是。有本领的人,想要为主上效忠,而那些当权的人就迎上去阻止他,这也就是国家的猛狗。左右的人是社鼠,当权的人是猛狗,那些有本领的人就永远没有施展抱负的机会,这是治理国家最担忧的事。”
36. 为政何患
齐侯问晏子:“治理国家最可担忧的是什么?”晏子答道:“最担忧的是怕善恶不分。”齐侯又问:“怎样去明察?”答道:“要谨慎地去选择左右大臣。左右大臣都是好人,那么文武百官都能各尽所能,而善恶分明。”
孔子听到了就说:“这话很正确。能贡献忠言,那么虚伪的话就不会听到;不贡献忠言,那么虚伪的话就要进来了。”
37. 与民共甘苦
复槁的国君到齐国去朝见桓公。桓公问他治理人民的情形,复槁的国君不答,只有来回摸着自己的嘴,捏住衣衿,按住心口。桓公说:“这是表示和人民共甘苦同饥寒啊!你都把我当作圣人,所以不用多说就知道了。”因此桓公送给他千金之礼。
38. 为政要公平
晋文公的时候,翟人献上大狐和文豹的皮。文公就叹息地说:“大狐、文豹有什么罪?你要它们的皮?”大夫栾枝说:“地广而不平,财物聚集而不分散给人民,难道不就是大狐和文豹遭难的原因吗?”文公说:“真会说话啊!”栾枝说:“地广而不平,别人将要来平分它;财物聚集而不分散给人民,人民将要来争抢它。”于是晋文公就把土地分配给人民,发散财物去救济穷人。
39. 分地予民
晋文侯问舅犯为政之道,舅犯答道:“分熟的东西给人民就不如分生的,分生的又不如分地;把土地划开分给人民而增加他们的爵禄。所以,君王拥有土地而人民就会富有,君王失掉了土地,人民就会贫穷。古时所谓招集军队去作战,就是用的这个方法。”
40. 为政不可不慎
晋侯问士文伯:“三月初一有日蚀,我不明白其道理。《诗经》上所谓:‘那天有日蚀,会有不吉的事。’这是什么意思?”
答道:“这是指国家治理得不好;国家政治不清明,自己将遭到日月的谴责,所以不能不谨慎。为政之道有三点:一要按照人民的需要去做;二要选择贤能的人;三要顺从时势。”
41. 暴政当道
延陵季子到晋国去,刚一入境就说:“唉,是一个暴政当道的国家!”走进它的都城就说:“唉,是一个耗尽民力的国家!”站在它的朝廷上就说:“唉!是一个混乱的国家!”
跟随他的人说:“你到晋国时间还不长,为什么说出这样的话,而一点也不迟疑?”
廷陵季子说:“是的,我走进他们的国家,看到田地荒芜,杂草长得很深,我由此可以看出他们的国家正陷入暴乱。我又走进他们的都城,看到新建的房子反而没有旧房子美观,新墙反而不及旧墙高大,我由此可以知道他们的民力已经耗尽。我站在朝廷上,看到皇上只看而不问,那些大臣们都自夸自己的能力,而不对皇上谏诤,我由此也就可以知道他们的国家是混乱的。”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江西人民出版社 |
|
|
第1节:前 言 | 第2节:领袖之道(1) | 第3节:领袖之道(2) | 第4节:领袖之道(3) | 第5节:领袖之道(4) | 第6节:领袖之道(5) | 第7节:领袖之道(6) | 第8节:领袖之道(7) | 第9节:领袖之道(8) | 第10节:为官之道(1) | 第11节:为官之道(2) | 第12节:为官之道(3) | 第13节:为官之道(4) | 第14节:为官之道(5) | 第15节:为人处世之本(1) | 第16节:为人处世之本(2) | 第17节:为人处世之本(3) | 第18节:为人处世之本(4) | 第19节:为人处世之本(5) | 第20节:士可杀而不可辱(1) | 第21节:士可杀而不可辱(2) | 第22节:士可杀而不可辱(3) | 第23节:士可杀而不可辱(4) | 第24节:士可杀而不可辱(5) | |
| 第 I [II] [III] [I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