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类 解读中国巫文化时代占筮书:《易经》读本   》 第43节:十五《谦》:谦虚不意味着软弱(1)      臧守虎 Cang Shouhu

  十五《谦》:谦虚不意味着软弱
  谦?
  谦:亨。君子有终。
  谦:通顺。君子能够保持谦虚至终。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初六:谦而又谦的君子,有利于办大事、难事,吉。
  六二:鸣谦,贞吉。
  六二:言语上表示谦虚,占问吉。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九三:劳苦功高又谦逊,君子能够保持至终,吉。
  六四:无不利,谦。
  六四:挥手表示不敢承当谦虚的名声,没有不利。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六五:不富是因为邻国的入侵掠夺,利于出兵征讨,没有不利。
  上六:呜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上六:言语上表示谦虚,利于出兵作战,征讨入侵掠夺的邑国。
  谦,就是谦虚、谦逊的意思。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古人极其重视,如《尚书·大禹谟》中说:"满招损,谦受益。"《系辞》中说:"谦,德之柄也。"毛泽东同志也曾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谦:亨。君子有终。
  谦:通顺。君子能够保持谦虚至终。
  君子有终,是说君子能够保持谦虚至终。谦虚者不自我满足、固步自封,能够不断进取、不断受益,能够与人保持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为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因此说"亨"。一时的谦虚容易做到,始终的谦虚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到的,而唯有君子能够做到,因此说"君子有终"。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初六:谦而又谦的君子,有利于办大事、难事,吉。
  具备谦虚之德的君子胸怀全局,虚怀若谷,卑以自牧,忍辱负重,而不是居功自傲,夜郎自大,目空一切,斤斤计较于个人名位得失,能够担当和成就大事,因此说"用涉大川,吉"。--"涉大川"如《需》卦所述,是"干大事"、"做难事"的代名词。
  "将相和"故事中的蔺相如可以说就是一位谦谦君子。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蔺相如因在"和氏璧"一事上几次与秦国交涉而不辱使命,不丧国格,被赵王拜为上卿,位居大将廉颇之上。廉颇认为自己资格老,战功卓著,很不服气,说:"我作为赵国的将领,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凭口舌之功,位居我之上,况且蔺相如本来是一地位低贱之人,我为他感到羞耻,难以容忍位居他之下。"并且放言说:"我见到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蔺相如风闻此言,尽量不与廉颇会面。每逢上朝的时候,常以生病为借口不去,不想和廉颇争站位的前后,抢他的风头。外出的时候,远远望见廉颇的车骑,也主动地引车躲避,而廉颇却因此洋洋得意。如此三番五次后,蔺相如的门人们颇有些不解、不平,问蔺相如说:"相国您是不是真怕这个廉颇呀?这么东躲西藏的,我们跟着你,都脸上无光呀!"蔺相如说:"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国,只是因为我们两人存在。如果我们两虎相争,其势不能俱生。我所以如此,是因为先考虑国家的危急而后考虑个人的私怨呀!"蔺相如的谦逊恭卑、着眼于大局的精神,最终令廉颇感动。廉颇听说蔺相如的这番话,肉袒负荆,到蔺相如门前谢罪:"鄙贱之人,不知将军之至此也。"二人最终和好,结成生死之交。
  六二:鸣谦,贞吉。
  六二:言语上表示谦虚,占问吉。
  口头言语上表示谦虚而说"贞吉",这是因为言由中发,是一种内在品质的流露。如果心口不一,想的是一套,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那就是虚伪了。如王莽就是这样一个伪君子。为了篡夺西汉政权,捞取政治资本,王莽干了不少笼络人心的事,其中之一就是表现得谦恭下士,俨然一个谦谦君子,也因此博得过一阵子的美名。当他的庐山真面目露出来以后,人们才恍然大悟。可见,有时假谦虚是很能迷惑人的,真谦虚、假谦虚也是难以分辨的。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读到王莽篡汉这一段历史,联想到西周时真正的君子周公被流言中伤,一度身被恶名,写诗感叹道:"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倘若当时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所以《象》中强调:"鸣谦,贞吉。中心得也。"是否是"中心得"是判断真谦虚、假谦虚的一个重要标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中华书局
第1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1)第2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2)
第3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3)第4节:引言:《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4)
第5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1)第6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2)
第7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3)第8节:《乾》:相时而动的龙精神(4)
第9节:二《坤》:大地母亲的胸怀(1)第10节:二《坤》:大地母亲的胸怀(2)
第11节:二《坤》:大地母亲的胸怀(3)第12节:三《屯》:万事开头难(1)
第13节:三《屯》:万事开头难(2)第14节:三《屯》:万事开头难(3)
第15节:三《屯》:万事开头难(4)第16节: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1)
第17节: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2)第18节:五《需》:"越是难险越向前"宜忌(1)
第19节:五《需》:"越是难险越向前"宜忌(2)第20节:五《需》:"越是难险越向前"宜忌(3)
第21节:六《讼》:退一步海阔天空(1)第22节:六《讼》:退一步海阔天空(2)
第23节:六《讼》:退一步海阔天空(3)第24节:七《师》:武王伐纣实录(1)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