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类 解讀中國巫文化時代占筮書:《易經》讀本   》 第43節:十五《謙》:謙虛不意味着軟弱(1)      臧守虎 Cang Shouhu

  十五《謙》:謙虛不意味着軟弱
  謙?
  謙:亨。君子有終。
  謙:通順。君子能夠保持謙虛至終。
  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
  初六:謙而又謙的君子,有利於辦大事、難事,吉。
  六二:鳴謙,貞吉。
  六二:言語上表示謙虛,占問吉。
  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
  九三:勞苦功高又謙遜,君子能夠保持至終,吉。
  六四:無不利,謙。
  六四:揮手錶示不敢承當謙虛的名聲,沒有不利。
  六五: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無不利。
  六五:不富是因為鄰國的入侵掠奪,利於出兵徵討,沒有不利。
  上六:嗚謙,利用行師,徵邑國。
  上六:言語上表示謙虛,利於出兵作戰,徵討入侵掠奪的邑國。
  謙,就是謙虛、謙遜的意思。謙虛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古人極其重視,如《尚書·大禹謨》中說:"滿招損,謙受益。"《係辭》中說:"謙,德之柄也。"毛澤東同志也曾說:"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謙:亨。君子有終。
  謙:通順。君子能夠保持謙虛至終。
  君子有終,是說君子能夠保持謙虛至終。謙虛者不自我滿足、固步自封,能夠不斷進取、不斷受益,能夠與人保持一種和諧、融洽的關係,為事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內部和外部環境,因此說"亨"。一時的謙虛容易做到,始終的謙虛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做到的,而唯有君子能夠做到,因此說"君子有終"。
  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
  初六:謙而又謙的君子,有利於辦大事、難事,吉。
  具備謙虛之德的君子胸懷全局,虛懷若𠔌,卑以自牧,忍辱負重,而不是居功自傲,夜郎自大,目空一切,斤斤計較於個人名位得失,能夠擔當和成就大事,因此說"用涉大川,吉"。--"涉大川"如《需》卦所述,是"幹大事"、"做難事"的代名詞。
  "將相和"故事中的藺相如可以說就是一位謙謙君子。據《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藺相如因在"和氏璧"一事上幾次與秦國交涉而不辱使命,不喪國格,被趙王拜為上卿,位居大將廉頗之上。廉頗認為自己資格老,戰功卓著,很不服氣,說:"我作為趙國的將領,有攻城野戰的大功,而藺相如衹憑口舌之功,位居我之上,況且藺相如本來是一地位低賤之人,我為他感到羞恥,難以容忍位居他之下。"並且放言說:"我見到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藺相如風聞此言,盡量不與廉頗會面。每逢上朝的時候,常以生病為藉口不去,不想和廉頗爭站位的前後,搶他的風頭。外出的時候,遠遠望見廉頗的車騎,也主動地引車躲避,而廉頗卻因此洋洋得意。如此三番五次後,藺相如的門人們頗有些不解、不平,問藺相如說:"相國您是不是真怕這個廉頗呀?這麽東躲西藏的,我們跟着你,都臉上無光呀!"藺相如說:"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國,衹是因為我們兩人存在。如果我們兩虎相爭,其勢不能俱生。我所以如此,是因為先考慮國傢的危急而後考慮個人的私怨呀!"藺相如的謙遜恭卑、着眼於大局的精神,最終令廉頗感動。廉頗聽說藺相如的這番話,肉襢負荊,到藺相如門前謝罪:"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二人最終和好,結成生死之交。
  六二:鳴謙,貞吉。
  六二:言語上表示謙虛,占問吉。
  口頭言語上表示謙虛而說"貞吉",這是因為言由中發,是一種內在品質的流露。如果心口不一,想的是一套,說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那就是虛偽了。如王莽就是這樣一個偽君子。為了篡奪西漢政權,撈取政治資本,王莽幹了不少籠絡人心的事,其中之一就是表現得謙恭下士,儼然一個謙謙君子,也因此博得過一陣子的美名。當他的廬山真面目露出來以後,人們纔恍然大悟。可見,有時假謙虛是很能迷惑人的,真謙虛、假謙虛也是難以分辨的。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讀到王莽篡漢這一段歷史,聯想到西周時真正的君子周公被流言中傷,一度身被惡名,寫詩感嘆道:"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倘若當時身便死,一生真偽有誰知?"所以《象》中強調:"鳴謙,貞吉。中心得也。"是否是"中心得"是判斷真謙虛、假謙虛的一個重要標準。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中華書局
第1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1)第2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2)
第3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3)第4節:引言:《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4)
第5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1)第6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2)
第7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3)第8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4)
第9節:二《坤》:大地母親的胸懷(1)第10節:二《坤》:大地母親的胸懷(2)
第11節:二《坤》:大地母親的胸懷(3)第12節:三《屯》:萬事開頭難(1)
第13節:三《屯》:萬事開頭難(2)第14節:三《屯》:萬事開頭難(3)
第15節:三《屯》:萬事開頭難(4)第16節: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1)
第17節:四《蒙》:原始的教育形式(2)第18節:五《需》:"越是難險越嚮前"宜忌(1)
第19節:五《需》:"越是難險越嚮前"宜忌(2)第20節:五《需》:"越是難險越嚮前"宜忌(3)
第21節:六《訟》:退一步海闊天空(1)第22節:六《訟》:退一步海闊天空(2)
第23節:六《訟》:退一步海闊天空(3)第24節:七《師》:武王伐紂實錄(1)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